• 名著名译插图本 伊索寓言 人民文学2008年版本
  • 名著名译插图本 伊索寓言 人民文学2008年版本
  • 名著名译插图本 伊索寓言 人民文学2008年版本
  • 名著名译插图本 伊索寓言 人民文学2008年版本
  • 名著名译插图本 伊索寓言 人民文学2008年版本
  • 名著名译插图本 伊索寓言 人民文学2008年版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名著名译插图本 伊索寓言 人民文学2008年版本

159 17 九五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古希腊)伊索 著,王焕生 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061297

出版时间2008-01

印刷时间2008-01

装帧平装

页数294页

定价17元

上书时间2022-11-13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伊索,(希腊文:Αἴσωπος ;拉丁字母转写:Aísôpos),相传为《伊索寓言》的作者.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而且长得很丑,但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
       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和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金尼阁口述的译本《况义》于1625年刊行,收寓言22则;1840年出版《意拾蒙引》,收寓言81则;此后又有不同的中译本相继世。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整理,统归在伊索名下。
       王焕生,男,1939年9月生,江苏南通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是古希腊罗马语言文学,现从事古罗马文学研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人,1959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次年进入苏联莫斯科大学语言文学系古希腊罗马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65年毕业。回国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古希腊罗马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古罗马文学史》、《古罗马文艺批评史纲》等。主要译作有(包括与他人合作)《伊索寓言》、《希腊罗马散文选》、《古罗马戏剧选》、荷马史(《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普罗佩提乌斯的《哀歌集》,西塞罗的《论共和国》、《论法律》、《论老年》、《论友谊》、《论义务》、《论演说家》、《沉思录》等。其中《伊利亚特》(与罗念生合译)和《奥德赛》于1999年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奥德赛》于2001年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翻译奖。
                                    我的西方古典之路
                                                               王焕生      
按:2015年12月19日(周六)上午,王焕生先生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与我们分享了他在西方古典之路上一路走来的经历和感悟,仿佛把我们拉回到那个静悄悄的没有任何视听设备靠抄写例句学习语言艰苦却又扎实以一套棉毛裤抵御整个寒冬与大雪的特殊的学习年代。我们今天学习西方古典,许多方面依然受惠于像王焕生先生这样的前辈们所做的工作。这个时代不是最好的时代,也不是最坏的时代。人的一生,重要的事不多,惜时,做一些扎实的工作。诸君共勉。
       1959年夏,高中毕业,填报高考志愿。这时班主任告诉我,校长室找我有事情。我去了校长室,告诉我,要我第一志愿填“留苏预备部”,其他的仍然按我的意愿。在留苏预备部学习期间,主课就一门——俄语。通常只有上午半天上课,其余时间自习和其他活动。当时无任何视听设备,只有靠死记硬背。紧张学习一年,进行了结业考试,等待分配。当时中国和苏联之间由于意识形态矛盾,关系恶化。两国之间终于签订了文化合作协议,确定了中国留学生的名额。我被宣布前往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古典专业学习。就这样,我便走上了学习西方古典之路。其实我原有的心愿是学理工,但服从国家需要,义无反顾。
       我们一共有七个人学习这个专业,校方为我们专门开了一个班。专业语言课首先开拉丁文,一个月后开古希腊文,两种语言同时学,每天都有课,起初学习基本语法,然后开始阅读作家,逐步加深。当时还有其他古典专业的课程,如社会历史、语言史等,外加各种公共课程,学习很费时费心。第一学期过去,一个同学身体不佳,申请回来了。第二学期,又一个同学身体吃不消,也回来了。剩下五个人算坚持到最后,其中一个真是抱病坚持,于1965年夏一起毕业回国。学习期间中苏同学关系基本还很友好,苏联同学经常在课后帮助我们补课。离开苏联回国时,专业老师还专程去火车站为我们送行。在这期间,国内经历了“大跃进”后的三年困难时期,物资匮乏。我们随身携带的除了原先出国时由国家置备、已历时五年的基本行装外,也只有平常节省购买的一些基本图书。
        回国后,我和另一个同学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即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另一个同学被分配到外国文学所,还有两个同学被分配到其他单位。语言所有一个语言学研究组,需要了解欧洲古典语言的人,工作尚未完全展开。我到语言所后,暂时让我参加所里正在进行的俄汉大词典编撰工作,同时熟悉国内工作环境。当时农村正在搞“四清”。约两个月后,便被调参加所里的“四清”工作队去江西,分配主持一个不大的小队的四清工作。春节时当地县政府组织我们参观井冈山革命遗址,很受感动,钦佩当年的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这也是一次机遇。
       1966年夏,运动已经开始,我们奉命结束“四清”工作,全部回京参加运动。停产“闹革命”。 运动高潮过去,1969年春,全体人员去河南息县办“干校”,垦荒种地,盖房子。然后离开干校校址,搬进一个空闲的部队营地,集中搞运动,在那期间发生了“林彪事件”。至1971年7月,全体人员由河南息县返回北京。返京后虽然继续由单位有组织地搞运动“学习”,但逐渐进入涣散的“逍遥”状态。1975年秋,中央派领导小组来“学部”整顿,筹备恢复业务工作,摆脱了被解散的命运。当时语言所撤销外语研究室建制,我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单位。我心中犹豫,受罗念生先生劝说,由语言所调入外国文学所,同我的另一个同学一起,终于真正开始从事专业工作,从遗忘中起步,直至退休,直到现在,贵在坚持。我的那另一个同学去到“学部”信息中心,从事图书信息研究工作,也乐在其中。
       这就是我的古典学之路。尽管道路有些曲折崎岖,但也让我在其中学习到不少东西。当然同你们现在的学习条件相比,我羡慕你们,希望大家能充分把握学习条件和机遇。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古典?我的感觉是:学了,就会知道;知道了,就会有兴趣,而且觉得有意义。
       1975年“学部”正式恢复工作前后,曾经由罗念生先生牵头,与我另外那两个同学一起,重译了《伊索寓言》。在我进入外文所后,仍由罗先生牵头,一起翻译了《琉善哲学文选》。随后由于工作需要,我的工作开始主要偏重于古罗马文学方面。罗先生从事古典学学习和研究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他在翻译希腊戏剧作品时,总是考虑到时事。他联系时事谈为什么要研究古希腊时写道:“就说是为了挽救这个时代吧,我们还需要一点历史上的借鉴和一种艺术推动力。试看古希腊的兴亡史,试看这古代民族由外患而兴盛,由内战而衰落,试看他们在马拉松和温泉关抵抗波斯人的大无畏精神;试看他们在文学里所表现的国家观念,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和《七将攻特拜》里所表现的战争与爱国的观念,又如荷马史诗里所表现的英雄主义思想;这一切都能对我们这目前的时代发生一种兴奋的情绪。”罗先生还说:“我总觉得我们的国运与古希腊的很有相似之处,我们读了这些史话一定要更加奋勇。”
       我翻译了一些作品,主要是拉丁文和古希腊文的,也有俄文的。评价翻译的标准是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各有各的道理,很难统一。我的感觉是如果能从原文忠实翻译,适当体现原文语言风格,译文尽可能符合汉语表达规范,这就是很不错的翻译成果。
       翻译是什么?有人认为翻译是译者与原本之间的交流,其中包括阅读、理解、领会、解读、移译等。有人认为,翻译是二度创作:作者是原创,译者是二度创作。一般认为,翻译要做到“信、达、雅”。有人认为,翻译中的“信”是第一位的,即翻译最重要的要忠实于原文,但从某种角度,信只是一种追求的理想。此外还有许多其他问题:如翻译的忠实性,翻译的“形似”和“神似”,翻译的“异化”和“归化”,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等。这些都是一些既具有实际意义,又让人们探讨不尽的问题。
       鲁迅先生主张直译,说道:“为了原原本本地反映原文面貌,从而尝试直接穿越语言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关于“归化”与“异化”问题,这里举两个例子。有人认为,译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有句译为:“时髦女人的水性杨花和朝秦暮楚”。有人认为,译文很好,有文学味儿。有人认为,不能这样翻译,莎士比亚描写的与中国春秋战国历史无涉。西方文学作品中的 milky way怎么译合适,是直译为“牛奶路”,还是应该译为“银河”或“天河”?这里涉及到如何对待“归化”和“异化”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包含一定的翻译理念。
       我觉得翻译是一件难事。具体到西方古典作品翻译,它也同其他文学作品翻译一样,应该尽可能逐步做到从作品的原文翻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