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梅村年谱
  • 吴梅村年谱
  • 吴梅村年谱
  • 吴梅村年谱
  • 吴梅村年谱
  • 吴梅村年谱
  • 吴梅村年谱
  • 吴梅村年谱
  • 吴梅村年谱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吴梅村年谱

有黄斑有轻微褶皱

35 5.1折 68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佛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其庸、叶君远 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14

上书时间2024-07-13

忠誉旧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冯其庸、叶君远 著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3931741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74页
  • 字数 5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吴梅村的诗,在明清之际的诗坛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被号称为“梅村体”。所谓“梅村体”主要是指他的歌行。梅村的歌行,一方面是对元、白歌行的继承,同时他也吸收了初唐四杰的壮采和他们歌行的特色。特别要指出的是,梅村的歌行,不仅仅是初唐四杰和元、白的继承,而是有了重大的发展。其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用歌行来写重大的历史题材。梅村歌行具有史诗的价值。原是人所共知的。但梅村以歌行体来写重大的历史题材,并不是偶一为之,而是作者特意这样做的,诗人在临终时曾说:“吾诗虽不足以传远,而是中之寄托良苦,后世读吾诗而知吾心,则吾不死矣。”可见诗人确是有深意的。所以在梅村的集子中,这种带有史诗性质的歌行,就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他的成就也就显得十分突出。梅村的歌行,不仅受优秀的文学传统的影响,而且又有新的发展,又有新的突出的成就,因此他的歌行又给后世以很深远的影响。所以,一部文学史,如果避开吴梅村,那末对于明清之际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就不容易说清楚,特别是对“梅村体”的产生和它的影响,就无法说明。
【目录】
原序

序言

凡例

傅略(附:世系表)

年谱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已酉 一六○九 一岁

 万历三十八年庚戌 一六一○ 二岁

 万历三十九辛亥 一六一一 三岁

 万历四十年壬子 一六一二 四岁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 一六一三 五岁

 万历四十二年甲寅 一六一四 六岁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 一六一五 七岁

 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丙辰 一六一六 八岁

 万历四十五年(天命二年)丁巳 一六一七 九岁

 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戊午 一六一八 十岁

 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已未 一六一九 十一岁

 万历四十八年明光宗泰昌元年(天命五年) 庚申 一六二○ 十二岁

 明熹宗天启元年(天命六年)辛酉 一六二一 十三岁

 天启二年(天命七年)壬成 一六二二 十四岁

 天启三年(天命八年)癸亥 一六二三 十五岁

 天启四年(天命九年)甲子 一六二四 十六岁

 天启五年(天命十年)乙丑 一六二五 十七岁

 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丙寅 一六二六 十八岁

 天启七年(后金天聪二年)丁卯 一六二七 十九岁

 明思宗崇祯元年(天聪二年)戊辰 一六二八 二十岁

 崇祯二年(天聪三年)已巳 一六二九 二十一岁

 崇祯三年(天聪四年)庚午 一六三○ 二十二岁

 崇祯四年(天聪五年)辛未 一六三一 二十三岁

 ……

谱后

附录一 吴伟业佚作辑序

附录二 吴伟业传略

附录三 《东皐草堂歌》考释

附录四 吴伟业《鹿樵纪闻》辨伪

附录五 梅村四记

附录六 梅村先生世系

附录七 参考资料要目

附录八 本谱人名索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