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氏评论报》:美国在华专业报人与报格(1917-1953)
¥
33
5.7折
¥
58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郑保国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8-2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郑保国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5
-
版次
1
-
ISBN
9787301292921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3页
-
字数
280千字
- 【内容简介】
-
托马斯·F·密勒和约翰·B·鲍威尔于1917年6月9日在上海共同创办了《密勒氏评论报》,从而开启了美国专业报人在华办报的历史。《密勒氏评论报》是一份引领了中国周刊时代的“政治和财政之周刊”。在刊行的32年里,刊物历经了密勒和鲍威尔父子三任主编。它一开始就宣称自己遵循美国的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刊物主编致力于将美式专业办刊方式移植到中国,并使之逐渐适应中国本土的需求。编辑团队还迅速培养起了一个包括中国年轻知识分子在内的国际读者群体。刊物以在华“密苏里新闻帮”为核心构建起了一支亲美的跨国、跨领域、跨地域和跨党派的新闻专业团队。依靠这一团队,刊物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在华的语言障碍和种种新闻封锁,开启了在华外报专业化办报的新纪元。刊物还将包括客观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等一些专业报道方式和深度报道手法综合运用于其新闻活动之中,从而以鲜明的专业办刊特色在在华外报中独树一帜。小鲍威尔主笔时期,刊物逐渐走上了美国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对立面,宣传色彩也日益浓厚。它的财经特色和美式专业办刊特色也逐渐褪变。1953年7月,《密》宣告停刊,成为*后一份离开中国大陆的在华外报。
- 【作者简介】
-
郑保国,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新闻史,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所教授课程为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
- 【目录】
-
目录
绪论/
**章美国专业报人来华办报的开端/
**节密勒——“美国在华新闻业之父”/
第二节老鲍威尔——西方来华专业报人
的先驱/
本章小结/
第二章初创阶段:美国专业办刊方式的移植/
**节对《新共和》杂志的模仿/
第二节目标读者的确定与培养/
第三节主要栏目设置/
第四节日渐明确的办刊宗旨/
本章小结/
第三章成熟阶段:美国专业办刊方式的
本土化/
**节拓展新闻报道范围/
第二节构建跨国编辑记者团队/
第三节丰富经营和管理方式/
第四节支持中国民族民主运动/
本章小结/
第四章专业团队的构成与分布/
**节专业团队的核心——在华“密苏里
新闻帮”/
第二节专业团队的成员及分布/
第三节专业新闻团队对“整体真实”的
构建/
本章小结/
第五章专业服务功能的发挥/
**节《密勒氏评论报》的政治功能/
第二节《密勒氏评论报》的经济功能/
第三节《密勒氏评论报》的其他社会功能/
本章小结/
第六章专业报道手法的综合运用/
**节对西安事变的客观性报道/
第二节对“巴黎和会”的解释性报道/
第三节针对日本的调查性报道/
第四节对“治外法权”的综合报道/
本章小结/
第七章蜕变阶段——小鲍威尔的坚守与离去/
**节复刊前后/
第二节复刊后政治立场的演变/
第三节从周刊,到月刊,再到停刊/
本章小结/
第八章专业主义的坚守与妥协/
**节传播美国新闻专业主义/
第二节推动“密苏里模式”在中国的移植/
第三节对专业主义的坚守与妥协/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沃尔特·威廉士所拟之《记者信条》(英文版)/
附录2《密勒氏评论报》1928年所刊《新中国特刊》封面及
目录/
附录3《密勒氏评论报》所载关于治外法权的“特别稿件”/
附录4《密勒氏评论报》所载有关新闻业的“特别稿件”/
附录520世纪上半叶在华美国记者名录/
附录6美国在华主要英文报刊名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