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纯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2-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单纯
-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05
-
版次
1
-
ISBN
9787215054042
-
定价
1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1页
-
字数
132千字
- 【内容简介】
-
古之作者,于其主要著作完成之后,每别作一篇,述先世,叙经历,发凡例,明指意,附于书尾,如《史记》之《太史公自序》,《汉书》之《叙传》,《论衡》之《自纪》,皆其例也。其意盖欲使后之读其书者,知其人,论其世,更易知其书短长之所在,得失之所由。传统体例,有足多者。
本书所及之时代,起自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迄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中国历史急剧发展之时代,其波澜之壮阔,变化之奇诡,为前史所未有。书于其间,忆往思,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都凡四部分:曰“社会”,志环境也;曰“哲学”,明专业也;曰“大学”,论教育也;曰“展望”,申信心也。长短不同,旧日小说家所谓“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也。揆之旧例,名曰“自序”。非一书之序,乃余以前著作之总序也。世之知人论世、知我罪我者,以观览焉。
“三松堂”者,北京大学燕南园之一眷属宿舍也,余家寓此凡三十年矣。十年动乱殆将逐出,幸而得免。庭中有三松,抚而盘桓,较渊明犹多其二焉。余女宗璞,随寓此舍,尝名之曰“风庐”,谓余曰:已名之为风庐矣,何不即题此书为风庐自序?余以为昔人所谓某堂某庐者,皆所以寄意耳,或以松,或以风,各寄所寄可也。宗璞然之。
书中所记,有历历在目、宛如昨日者,而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余亦届耄耋,耳目丧其聪明,为书几不成字。除四、五、六章外,皆余所口述,原清华大学哲学系涂生又光笔受之,于书之完成,其功宏矣,书此志谢。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哲学家。河南省唐河县人。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3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和教授、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解放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作有《中国哲学史》《新理学》《新知言》《新原道》《新原人》《新世训》《新事论》等。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河南唐河人。民国七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民国十三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民国十二年起历任中州大学文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广东大学哲学系教授,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秘书长、哲学系教授兼教务长、文学院院长。民国三十七年后,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代主席、校务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四九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理学》、《新事论》、《新事训》、《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新篇》。
本书是世纪哲人冯友兰先生在晚年回眸自己学林春秋的自述传记。历尽百年沧桑之后,冯友兰先生以一种淡定的态度,娓娓道来自己求学,治学的经历,同时也展现了作者面对那个西风落叶的时代所怀有的心态,以及同时代一批学人轻舟激水,奋发图强的精神。全书分社会、哲学、大学、展望四部分,分别叙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学术成长、求学教学过程以及对“旧邦新命”的殷切瞩望。
- 【目录】
-
故乡岁月
家世渊源
启蒙教育
武昌读书
跟着父亲在崇阳县衙门
回到老家
县官主持的考试
开封求学
沅君幼年轶事
求学之路
到上海读“中国公学”
进入北大
北大“自由学习”的传统
口出狂言的辜鸿铭先生
黄侃等先生轶闻
蔡元培校长
我的婚姻
创办《心声》杂志
进入哥伦比亚大学
以中国人的眼光看美国
留学生轶闻
我也端过盘子
教授生涯
从广州到上海
燕京大学
被罗家伦“挖”到清华
布拉格会议和保定拘留
掩护闹“学潮”的学生
离北京
从长沙到昆明
联大轶事
联大纪念碑
回念朱佩弦先生与闻一多先生
讲学美国
解放前夕的清华园
清华园落下的十二枝炸弹
初识徐特立
出访印度
参加华沙国际哲学会议
与毛泽东的效
“文革”劫难
望夫石
接受哥伦比亚大学名誉
博士学位
冯友兰年谱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