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学精品 大饥饿
  • 新文学精品 大饥饿
  • 新文学精品 大饥饿
  • 新文学精品 大饥饿
  • 新文学精品 大饥饿
  • 新文学精品 大饥饿
  • 新文学精品 大饥饿
  • 新文学精品 大饥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新文学精品 大饥饿

1800 六五品

仅1件

上海徐汇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洪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1-03

淘书斋收藏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六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洪
  •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1
  • 版次 1
  • ISBN 9787216045063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7页
  • 字数 267千字
【内容简介】
这是两条曾经汇聚于反封建主干道的河流,但大部分的时间,它们分流而去。这两条河流的末段,似乎重新交汇,但未殊途同归。这样的不能同流而又不能分割的两种风格的河流,纵横驰骋,流布大地,构成了上个世纪思想文化界最绚丽的景观之一。

   循着这两条河流而下,那掩隐在纷枝繁叶下的水流,无论是开阔的水面、狭窄的曲湾,抑或水下的暗礁、岸边的火炮,或许都可以清晰地呈现在世人眼前。在感受河面上冬日的暖阳、夏日的清风的同时,人们也可感受到河上凛洌的寒风和河下历史的沉重。

  所谓朋友,未必都是“志同道合”的。这种朋友,气质性格也许不同,志向道路也许不同。他们也许会发生分歧,发生激烈的争论;但他们却可以始终保持着个人的珍贵友谊。尤其是在对方处于危难之际,经常伸出援助之手,在对方处于坎坷时刻,往往给予真情关注。何以如此?关键是他们能以坦诚相见,不心存介蒂,互相尊重对方,包容对方。实际上,这是一种大修养,一种大胸怀,一种大气魄。陈独秀与胡适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一种朋友。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陈独秀与胡适,都可谓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五四时期,由于共同发动“新文化运动”,共同倡导“文学革命”,二人曾一度成了志同道合的战友。然而,由于新文化运动的深入,陈独秀变成了共产主义者,胡适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后来在许多问题上,发生了思想分歧,发生激烈争论。尽管如此,但二人个人的深厚友谊却始终保持着。
【作者简介】
朱洪,1957年出生,安庆市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庆师范学院教授、皖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从领袖到平民——陈独秀沉浮录》、《陈独秀与中国名人》、《陈独秀传》、《陈独秀哲学思想研究》、《黄镇传》、《胡适
【目录】
第一章 高张大旗(1915—1917) 

  一 甚于儿童盼过年

  二 足下洞晓世界文学之趋势

  三 中国文学界的“雷声”

  四 弟荐足下以代

  五 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六 小批评大捧场

  七 尝试成功自古无

  八 此后奉教之日正长

第二章 新思潮的激战(1917一1919) 

  一 二十年已经有了许多大进步 

  二 用白话体做文章

  三 陈学长力劝我暑假不要回去

  四 欲叫于春啼于秋者

  五 走上了干涉政治的路子

  六 关于北京大学的谣言

  七 林蔡之争

第三章 五四运动(1919—1920) 

  一 汤宅密谈

  二 杀君马者道旁儿 

  三 陈独秀被捉进官里去了 

  四 陈独秀在信仰社会主义方面是一位后进 

  五 孙中山:你们尽做着吧!

  六 陈独秀与我们北大同人分道扬镳了

第四章 《新青年》风波(1920—1921) 

  一 胡适:我自己是赌咒不干的 

  二 《新青年》风波

  三 饭碗风潮

  四 到安徽去办教育,也倒很好

第五章 我们的政治主张(1921—1923) 

  一 胡适:法国人真不要脸 

  二 我们的政治主张

  三 胡适:我看不过了,忍不住了

  四 什么叫做悖主 

  五 大伤中国青年的感情 

  六 吾兄何妨躬自实行为天下倡 

  七 很像乡下人谈海外奇闻 

  八 中国今日的十二个大人物 

  九 罗文干案

  十 如防御鼠疫霍乱一样

第六章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1923) 

  一 中国思想界一线曙光

  二 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 

  三 像这样明白主张心物二元论

  四 弟朝朝所遇烦恼之事

  五 讼棍的行为

第七章 人革命前后(1924—1931) 

  一 胡适:我是不谋私利的

  二 简直要做仇敌了 

  三 我是一个实验主义者

  ……

第八章  匍匐食残李时(1932-1936)

第九章  最后的交往(1936-1942)

第十章  陈独秀去世以后(1942-1962)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