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哲学前沿:刘放桐先生从教60周年师生文集
  • 西方哲学前沿:刘放桐先生从教60周年师生文集
  • 西方哲学前沿:刘放桐先生从教60周年师生文集
  • 西方哲学前沿:刘放桐先生从教60周年师生文集
  • 西方哲学前沿:刘放桐先生从教60周年师生文集
  • 西方哲学前沿:刘放桐先生从教60周年师生文集
  • 西方哲学前沿:刘放桐先生从教60周年师生文集
  • 西方哲学前沿:刘放桐先生从教60周年师生文集
  • 西方哲学前沿:刘放桐先生从教60周年师生文集
  • 西方哲学前沿:刘放桐先生从教60周年师生文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方哲学前沿:刘放桐先生从教60周年师生文集

25 2.0折 128 八五品

仅1件

河南周口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放桐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90

上书时间2024-06-26

淮阳县静文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书有着水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放桐 著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1
  • 版次 1
  • ISBN 9787208125803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27页
  • 字数 83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西方哲学前沿:刘放桐先生从教60周年师生文集》以刘放桐教授访谈录为序,收录了刘放桐老师及其弟子们共计57篇代表性文章(其中刘先生的文章有13篇)。刘先生的文章,主要反映了他的以下学术观点:在系统深入探讨现代西方哲学的基础上,加强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照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使之中国化,架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对话的桥梁;继续深化实用主义研究,通过研究杜威哲学和翻译《杜威全集》来抓住美国哲学和思想文化的核心,以实用主义流派为结合点来对西方哲学进行整体研究,对英美德法等国哲学的互动关系作全面把握。而刘先生弟子们的文章,则涵盖了西方哲学几乎所有的研究领域,包括形而上学、知识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分析哲学、语言哲学、中西比较哲学等方面,既有对传统哲学中一些问题如主体、本质、真理、意义、理性等的探讨,也有对当代哲学中一些热点问题如自由、公平、启蒙、生活世界、现代性、中西哲学关系等的关注。
  就文集整体而言,基本涵盖了西方哲学重要的基础问题和前沿问题。
【作者简介】
  刘放桐,1934年出生,湖南桃江人。1960年中国人民大学西方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1961年起任教于复旦大学哲学系,1984年经教育部特批晋升为教授,1986年领衔现代外国哲学博士点建设并担任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现代哲学所首任所长,现任复旦大学杜威与美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获聘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和资深教授。曾任第三、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比较研究。最主要研究成果《现代西方哲学》(1981年初版,1990年修订本,2000年新编本),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2004年获上海市首届学术贡献奖。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课程“现代西方哲学”2004年人选首届国家精品课程。其他主要著作有《实用主义述评》、《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西方近现代过渡时期哲学》、“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之“刘放桐卷”《探索、沟通和超越: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比较研究》、《现代中国哲学的历程: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英文)等。主编《西方哲学通史》(10卷本)、《杜威全集》(38卷本)等。
【目录】
刘放桐教授访谈
第一部分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西方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论纲)
当代哲学走向: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
重新评价实用主义

第二部分德国哲学研究
德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尼采与基督教
论康德的自由概念及其启示
弗雷格的等同性论题
亥姆霍兹:维也纳学派的思想先驱
叔本华的形而上学与柏拉图的理念
“不在场”之论争
胡塞尔现象学的本质理论初论——事实与本质及各类本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分
海德格尔后期文艺思想的形而上学遗痕
起源与目标
论海德格尔哲学的起点

第三部分法国哲学研究
法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从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型看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萨特、勒维纳斯及他者问题
“喧哗”与“沉默”——从德勒兹事件哲学的视角反思波洛克的“醉”与“线”
主体的真相——福柯与主体哲学

第四部分英美哲学研究
英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美国哲学发展的特殊性及其近代变更——关于美国哲学近现代转型的思考
生活形式及其与生活世界
论《逻辑哲学论》的节奏性、简单性与隐喻性:一种修辞学的解释
皮尔士现象学及其意义
杜威和实用主义真理论的三个层面
试析杜威哲学的若干理论困境
杜威论罗伊斯——1930年3月30日纪念罗伊斯的演讲
杜威论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之基础
意义的推理论及其在价值表达式上的运用

第五部分政治哲学研究
市场经济、“市民社会”、个体主体和现代化
城邦政治与理性哲学
洛克政治哲学中的自然主义意蕴
政治哲学阐释学视角下两篇《论犹太人问题》研究——鲍威尔与马克思公民资格理论之比较
齐格蒙特·鲍曼的现代性社会理论述评
政治语言与语言政治:以波考克对共和主义语言的阐释为例
民主的回归与民主制的重建——哈耶克的民主批判及其启示

第六部分宗教哲学研究
西方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与西方宗教及其哲学的变更
“启蒙”观的转型和基督教神学在现代的尴尬
托勒密的地心体系不是《圣经》的宇宙观
论蒂里希的终极关怀思想一
论柯恩的“纯粹”一神教
圣化时间:超越现代性的时间建筑学——海舍尔安息日思想述评
论拉纳“匿名基督徒”观念在“梵二会议”语境中的意义

第七部分道德哲学研究
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与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变更——对个体本位和个人主义的超越
克尔凯戈尔对理性主义的颠覆
从图腾到命运:试从身体与他者的关系考察古希腊伦理共同体的产生与覆灭
论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弗格森的人性观
作为伦理学方法的反思平衡:意义与局限
权利话语的道德本体论——查尔斯·泰勒对后权利时代的“善”的构思
杜威的科技伦理思想的当代意蕴探究
麦金太尔:亚里士多德式的马克思主义?

第八部分中西哲学研究
西学的传人与“五四”前后中西文化和哲学的碰撞——西方哲学研究百年反思之
实用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哲学”范畴的中国化及其内在问题
海德格尔和禅宗对人的追问之比较研究
生生与造作——论哲学在中国思想中重新开始的可能性
哲学人类学述评
附录复旦大学举行刘放桐教授执教60周年学术成就研讨会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有着水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