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合同法:深度释解与企业应对
  • 劳动合同法:深度释解与企业应对
  • 劳动合同法:深度释解与企业应对
  • 劳动合同法:深度释解与企业应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劳动合同法:深度释解与企业应对

8 3.0折 27 九品

仅1件

河南周口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石先广 著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659

上书时间2024-05-21

淮阳县静文书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石先广 著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7
  • 版次 1
  • ISBN 9787509300497
  • 定价 27.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23页
  • 字数 276千字
  • 丛书 法律释解与企业应对丛书
【内容简介】
《劳动合同法深度释解与企业应对》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解读新规定。《劳动合同法深度释解与企业应对》始终围绕《劳动合同法》的新规定,着眼于深入解读《劳动合同法》条文的背景、内涵、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的应对措施,可使企业HR和法务人员全面、深入掌握《劳动合同法》的内容。2、把握新变化。《劳动合同法深度释解与企业应对》在以《劳动合同法》为主线的基础上,还将相关法律法规涉及的同类问题与《劳动合同法》作深入对比,从而能使企业HR和法务人员在了解新法规定的同时,也能轻松把握法律的新变化。3、立足新引导。《劳动合同法深度释解与企业应对》立足于引导企业如何应对法律的新规定和新变化。为此,《劳动合同法深度释解与企业应对》始终从企业实务操作的角度来解读法律的新规定、分析法律的新变化,帮助企业HR和法务人员防范和控制新法制环境下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4、实现新提升。《劳动合同法深度释解与企业应对》最终目的是希望帮助企业实现两个提升:即提升企业应对和适应新法的能力;提升企业防范和控制劳动用工法律风险的能力。
【作者简介】
石先广,培训师、律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中国法律巅峰网法务总监,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劳动关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讲师,上海市法学会会员,上海市法治研究会会员,《人力资源管理》等杂志特邀撰稿人。致力于民商事法律问题研究,专长领域为企业劳动用工管理、个人劳动维权指南。已与国内多家出版机构合作,推出多部劳动法、婚姻家庭法系列作品。近期出版的其他劳动法系列作品:《劳动法律问题与HR、法务人员操作指南》、《劳动合同法您逐鹿职场的利剑》、《维护您的劳动权益律师带您深度解读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管理案例教程》(合编)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劳动合同法》概述
一、《劳动合同法》出台背景
二、激烈博弈下的《劳动合同法》
三、《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的关系
四、《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五、《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深度影响

第二章劳动合同订立的新规定与法律风险防范
第一节劳动合同订立前的法律风险防范
一、招聘录用条件设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二、知情权的运用与对员工入职审查时的法律风险防范
三、录用通知书操作中的法律风险防范
四、劳动合同签订时企业的告知义务
第二节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存在的误区及法律风险
一、不签劳动合同对自己最有利
二、“临时工”不用签劳动合同
三、试用期过后再签正式劳动合同
四、签订劳动合同时收取押金、扣押证件
第三节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防范
一、无效劳动合同的类型
二、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机构
三、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四、避免签订无效劳动合同的措施

第三章新法律模式下劳动合同条款设计
第一节劳动合同必备条款设计
一、劳动合同期限的选择与条款设计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条款设计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条款设计
四、劳动报酬条款设计
五、社会保险条款设计
六、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条款设计
七、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条款
第二节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设计
一、试用期条款设计
=、服务期的新规定与条款设计
三、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限制的新规定及条款设计
四、违约责任的新规定与条款设升
五、补充保险条款设计
六、合同文字条款设寸
七、合同变更、解除、续订条款
八、合同的生效条款
第三节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防范
一、劳动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的原因分析
二、避免劳动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的措施

第四章劳动合同履行、变覃、续签的新变化与企业应对措施
第一节劳动合同履行的新变化与企业应对措施
一、劳动合同履行的概念和原则
二、正常情况下劳动合同的履行
三、用人单位的名称、法定代表人等发生变化时的劳动合同履行
四、用人单位发生合并、分立时劳动合同的履行
第二节劳动合同的变更
一、劳动合同变更概述
二、用人单位在变更劳动合问时存在的误区
三、变更劳动合同的条件、原则及程序
四、避免变更劳动合同产生纠纷应注意的问题
五、常见劳动合同的变更事由及要求--调职、调岗、调薪
第三节劳动合同的续签
一、劳动合同续签概述
二、劳动合同的续签程序
三、续签劳动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新规则与企业操作指引
第一节劳动合同解除的新规则与企业操作指引
一、劳动合同解除概速
二、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操作指引
三、用人单位即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操作指引
四、用人单位预告通知解除劳动合同操作指引
五、企业经济性裁员操作指引
六、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及例外
七、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第二节劳动合同终止的新规则与企业操作指引
一、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二、劳动合同需要逾期终止的情形
第三节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时的经济补偿金、违约金与赔偿金
一、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时的经济补偿金
二、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时的违约金
三、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时的赔偿金
第四节劳动合同解除、终止时文书制作与手续办理
一、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的文书制作与送达
二、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的手续办理

第六章新法律模式下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
第一节企业规章制度概述
一、企业规章制度的概念反对企业的作用
二、企业规章制度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三、规章制度的效力
第二节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
一、企业规章制度制定的依据
二、企业规章制度生效的要件
三、规章制度合法要件欠缺的法律后果
四、规章制度的制作要求
五、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和修改

第七章其他用工方式的新规定与对企业的影响
第一节劳务派遣的新规定与对企业的影响
一、劳务派遣概述
二、劳务派遣三方之间的法律关系
三、劳务派遣企业的新门槛
四、企业采用劳务派遣用工的利弊分析
五、劳务派遣协议签订时应注意的问题
六、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的义务
第二节非全日制用工的新规定及对企业的影响
一、非全日制用工概述
二、非全日制用I的特点
三、企业采用非全日制用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八章《劳动合同法》的其他新规定与对企业的影响
第一节工资支付的新规定及对企业的影响
一、劳动报酬约定不明时的补充机制
二、拖欠劳动报酬的惩罚机制
三、劳动者追讨欠薪的绿色通道
第二节集体合同的新规定及对企业的影响
一、集体合同概述
二、集体合同的内容
三、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
四、集体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和续订
五、集体合同争议的解决
六、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与联系
七、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企业规章制度的效力
第三节工会职责的新规定及对企业的影响
一、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新法之下的工会职责
第四节劳动合同监督检查制度的新规定及对企业的影响
一、政府劳动保障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权
二、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权
三、I会组织的监督检查权
四、个人和组织的举报权

第九章《劳动合同法》重点法条解读与企业应对点津
一、立法目的与依据
二、适用范围
三、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
四、规章制度的内容和有效要件及违法后果
五、工会与三方协调机制
六、劳动关系的建立和劳动合同的订立
七、劳动合同订立时劳资双方的知情权
八、招聘时收取押金等处罚措施
丸、劳动合同期限的种类
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签订的条件
十一、劳动合同生效的条件
十二、劳动合同的条款
十三、劳动报酬约定不明的处理
十四、试用期
十五、出资培训与服务期
十六、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限制协议
十七、可以约定劳动者违约责任的情形
十八、无效劳动合同
十九、劳动报酬的支付与欠薪的责任
二十、用人单位情况发生变化时的劳动合同履行
二十一、劳动合同的变更
二十二、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二十三、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二十四、用人单位即时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二十五、用人单位预告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及代通知金制度
二十六、经济性裁员
二十七、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二十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的通知工会的义务
二十九、劳动合同终止和逾期终止
三十、劳动合同解除、终止时的经济补偿全
三十一、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三十二、劳动合同解除、终止后的附随义务
三十三、集体合同的订立
三十四、工会代表诉权与集体合同争议的解决
三十五、劳务派遣企业的资质
三十六、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合同
三十七、劳务派遣协议
三十八、用工单位的义务
三十九、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
四十、劳务派遣劳动合同的解除
四十一、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对劳动者的连带赔偿责任
四十二、非全日制用工
四十三、用人单位招工不当的连带赔偿责任
四十四、其他情况下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的法律规定
四十五、《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及过渡性条款

第十章《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及相关配套法规解释对比表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007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
(1993年7月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1年4月1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2006年8月14日)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