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波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0241225
上书时间2024-12-2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自然旧,内容完整清楚,可阅读,请仔细看图描述,免争议。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单波 著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6
-
版次
1
-
ISBN
9787307077379
-
定价
4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6页
-
字数
28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新闻传播媒介化社会研究论丛·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关系研究书系
- 【内容简介】
-
《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探讨的是困扰人类跨文化传播活动的核心问题:我们与他者如何交流,以及交流如何跨越性别、国籍、种族、民族、语言与文化的鸿沟?作者从自我反省出发推扩到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媒介的多维互动关系,围绕四个核心问题展开思考:我能够交流吗?“我、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如何走向自由、平衡?文化的多样性统一如何可能?如何面对媒介作为桥与沟的双重文化角色?从而在立体思维的架构中,辨析了人的交往理性、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与交往意义、媒介技术的反人性统治等问题,呈现了跨文化传播的无限多样的可能性,并试图启发人们回到日常生活时间去开拓跨文化传播的思维空间。
- 【作者简介】
-
单波,哲学博士,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外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访问教授,法国蒙田大学(波尔多第三大学)客座教授,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研究员,香港《传播与社会学刊》(communication&society)、TheChineseJournalofcommunication编辑顾问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比较新闻学、跨文化传播、新闻传播思潮研究,代表作有《中西新闻比较论》、《心通九境》、《20世纪中国新闻学和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受众研究读本》(译著)、《跨文化传播新论》(主编)等。
- 【目录】
-
第一章导言:跨文化传播如何可能?
一、我能够交流吗?
二、“我、我们与他们”的关系如何走向自由、和谐?
三、文化的多样性统一如何可能?
四、如何面对媒介作为桥与沟的双重文化角色?
五、跨文化传播的思维路径
第二章跨文化传播的思想之流
一、社会流动与“陌生人”概念的流行
二、从文化到跨文化
三、“边缘人”的跨文化传播之思
1.爱德华·霍尔的非语言传播理论
2.霍夫斯特德与特兰迪斯的“文化差异的维度”
3.古迪昆斯特的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
4.约翰·贝利的文化适应理论
5.丁允珠的“面子协商”理论
6.菲利普森的文化代码理论
7.霍华德·贾尔斯的传播适应理论
8.金洋咏的跨文化适应与传播整合理论
四、面对全球化的跨文化思维
1.全球化的“合奏”
2.全球化的“变奏”
3.全球化的反思
第三章跨文化传播的基本问题
一、文化与传播的同构
1.传播是创造、修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
2.文化就是按照某种方式互动和创造某种互动的方式
二、人是传播关系的总和
三、他者是主体建构自我意义的必备要素
四、跨文化传播的基础与障碍
第四章跨文化传播的心理路径
一、文化与心理
1.文化与认知图式
2.跨文化心理
二、文化差异与文化适应
三、文化焦虑及其消解
第五章跨文化传播的语言悖论
一、语言与跨文化理解
二、语言与文化身份的建构
三、语言与意识形态
1.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合法化”和“自然化”
2.语言的抽象程度与群体间语言偏见
四、语言与权力关系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的伦理危机与伦理建构
一、跨文化传播的伦理性
二、跨文化传播实践的伦理危机
三、跨文化传播的伦理融合
第七章跨文化新闻传播的现代性困境
一、权力关系体系与跨文化新闻传播
1.全球化与跨文化新闻传播
2.民族、种族权力关系与跨文化新闻传播
3.阶级、性别权力关系与跨文化新闻传播
二、话语倾斜与话语缺失
1.话语与言谈方式、新闻话题的限定
2.跨文化新闻传播:意义分享的异化
3.话语倾斜与话语缺失的内在逻辑:以北京限制养狗政策报道为例
三、话语偏见与面子协商
1.理论视角的修正
2.西方传媒汶川地震报道: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的呈现
3.中国面子(形象)被贬抑的话语逻辑
4.中国主流媒体选择性解码背后的面子协商
四、跨文化新闻传播理念
第八章余论:跨文化传播的政治基础
一、从多元文化主义转向文化间性
二、从软权力转向平等权力
三、跨文化传播的和谐理念
附录一当时光在“北非花园”流逝
附录二一个外国记者如何报道中国?
主要参考文献及其简要导读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自然旧,内容完整清楚,可阅读,请仔细看图描述,免争议。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