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社会心理学

8 八五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斯蒂芬·弗兰佐 著;葛鉴桥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5

上书时间2024-05-26

宏旭书店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斯蒂芬·弗兰佐 著;葛鉴桥 译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208090323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75页
  • 字数 726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社会心理学研究故事是《社会心理学(第3版)》的基础,而作者的目标是强调其中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过程:鼓励学生探寻我们是如何逐步发展出社会心理学的,将读者置于那些颇有建树的社会心理学家的思维体系中,去探索这些当代经典实验背后的故事。
  《社会心理学(第3版)》教读者如何去沉思社会心理学的要素,并且鼓励读者在探究课程概念的同时构思他们自己的故事。《社会心理学(第3版)》第一章以介绍社会心理学学科并讨论其历史与组织原则开篇。这章也会对科学分析与日常思考加以区分。第二章通过描述社会心理学家使用的研究过程和科学方法展开了这方面的讨论。这章也考察了操作实验中的伦理问题,以及价值是否应该引导科学调查及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这两章的目的是提供给学生必要的背景知识,以便能精确分析之后章节所涉及的社会心理学主题。
  《社会心理学(第3版)》其余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包含了知觉人与事物的科学分析,并包括关于自我、自我展示和社会知觉,以及社会认知的章节。
  第二部分评价我们的社交世界并包含了关于态度、说服以及偏见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有关寻求理解我们在群体中的地位,以及涉及社会影响与群体行为的章节。
  第四部分集中在我们与他人的互动并包含关于人际吸引、亲密关系、攻击行为以及亲社会行为的章节。
【作者简介】
  斯蒂芬·弗兰佐(StephenL.Franzoi)是马凯特大学(MarquetteUniversity)的心理学教授。在马凯特大学,弗兰佐教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社会心理学。他是《心理学》(第一版)教科书的作者,是活跃于身体自尊和自我觉知领域的研究者,目前是《社会问题》杂志的副主编。在过去的几年里,弗兰佐博士曾经在《纽约时代》、《今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以及奥普拉·温弗瑞(OprahWinfrey)的脱口秀等媒体上谈论过他的研究。由于希望将社会心理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世界的问题当中,弗兰佐博士定期为一些学校和组织举办性别平等及多元文化的工作坊,其中包括NAACP赞助的项目。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简介
导言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我们如何被他人影响
社会心理学不仅仅是常识
社会心理学被心理学与社会学所研究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揭示其起源于美国
社会心理学中解释的组织原则
自我由社会环境塑造并塑造着社会环境
渗透社会心理学理论的“热”视角与“冷”视角
文化塑造社会行为
进化塑造社会行为的普遍模式
相关网站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
导言
社会心理学研究设计
研究进程应该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
观察研究的目的是对现象的描述
致力于变量间关系的方向和强度的相关研究
实验研究可以发现因果关系
元分析使用统计技术来分析和理解相似研究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
所有社会心理学研究计划必须提交研究伦理的评估
社会心理学是否应该成为价值中立的科学——未结束的争论
相关网站
第—部分感受人与事

第三章自我
导言
自我的本性
自我是一种运用符号、可反省的社会存在
当代自我理论以乔治·赫伯特·米德和威廉·詹姆斯的观点为基础
作为注意目标和积极行动者的自我
自我觉知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状态
自我意识是一种人格特征
自我调控是自我的最重要功能
作为一种知识结构的自我
自我图式是自我概念的成分
性别身份和性别图式是自我概念的重要方面
文化塑造自我概念的结构
自我提高和自我确认
自我提高和自我确认可以是相互冲突的动机
自尊影响风险决策
高自尊的阴暗面
作为社会存在的自我
社会身份确定了我们作为社会存在“是什么”和“归属哪里
在社会关系中,自尊通过社会反射和社会比较来维系
应用
你在通过暴饮暴食来逃避自己么?
特色研究
自我调控资源的损耗
本章回顾
相关网站

第四章自我展示与社会知觉
导言
社会互动的舞台
人们通常是谨慎地塑造和监控自我展示
自我展示失败后通常会出现尴尬和找借口
高自我监控者是社交中的变色龙
印象形成
他人的非言语行为塑造了我们对他们的印象
人格印象是基于核心特质而形成的
人格判断常常建立在偏见性思维上
归因
因果归因的首要维度是因果根源
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有做品质归因的倾向
共变模式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归因
归因中的偏差
基本归因错误描述了人们倾向于作内部归因和低估外因的倾向
行动者比观察者更加重视外因的影响
自利归因能够增强或保护自尊
应用
你识别谎言的能力如何?
特色研究
谎言察觉能力的形成
本章回顾
相关网站

第五章社会认知
导言
分类与刻板印象
我们是分类动物
社会归类为刻板印象思维提供了条件
性别知识通常基于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常以错觉相关为基础
刻板思维更多的是权力持有者的特征
思维捷径和模拟
启发式:节省时间的“经验法则99
心理模拟事件可以改变我们的社会思维
社会性世界观
我们会夸大与他人的相似性和自己的独特性
我们会寻求支持自己信念的信息
我们的期望可能会变成自证预言
公正世界的信念能够缓和与影响我们如何解读他人的不幸
再三的失败常常导致习得性无助
应用
你如何解释生活中的消极事件?
特色研究
不切实际的乐观主义能够改变以后的消极体验吗?
本章回顾
相关网站

第二部分评价我们的社会生活
第六章态度
导言
态度的属性
态度是对事物的正性或负性评价
人们的评价因需要而不同
价值观通过态度间接影响行为
态度如何形成和保持?
简单暴露就可以带来积极的态度
态度可以通过经典条件作用形成
强化和惩罚可以塑造态度
自我知觉理论赞同行为造成态度
面部表情、头部运动和身体姿势的改变会影响态度
功能取向认为态度的形成是为了当前需要的满足
态度何时可以预测行为?
决定态度一行为关系的若干因素
……
第七章说服
第八章偏见与歧视

第三部分了解我们在群体中的位置
第九章社会影响
第十章群体行为

第四部分与他人互动
第十一章人际吸引
第十二章亲密关系
第十三章攻击行为
第十四章亲社会行为:帮助他人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