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小史: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丛书
  • 文明小史: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丛书
  • 文明小史: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丛书
  • 文明小史: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丛书
  • 文明小史: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丛书
  • 文明小史: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丛书
  • 文明小史: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丛书
  • 文明小史: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丛书
  • 文明小史: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丛书
  • 文明小史: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明小史: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丛书

5 4.0折 12.4 八五品

仅1件

河南安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伯元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07

装帧其他

货号31-2

上书时间2024-05-20

同缘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实物拍照无字迹划线,有印章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伯元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7-07
  • ISBN 9787532522064
  • 定价 12.4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长篇小说。清代李伯元作。六十回。以1900年庚子事变后处于动荡、变革中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广泛深入地描写了西方文明引进中国后被接纳、抵制、扭曲的过程,揭露了清廷官吏的守旧、昏庸,以及假借维新之名图谋升官发财的社会风气。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书中揭露了形形色色封建官司吏的丑恶嘴脸,如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淫威的傅知府,御任时却自制万民伞、自撰德政碑、自造生祠、自买新靴,给人以万民爱戴的能吏的假象;候补知府黄世昌以按摩为名,把老婆献给制台以求升官;还有许多以维新为名而走仁途捷径
【作者简介】
李伯元,名宝嘉,别号南亭亭长,江苏常州人,生于同治六年(1867),死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享年四十岁。
李伯元生于世宦之家,他祖父、父亲、伯父都是科第出身,有的在地方任牧令、监司,有的在京城官居枢要。伯元生在山东,三岁时,父亲去世,由堂伯李念之抚养。当时念之任山东道员、东昌府知府,伯元从小随伯父在山东长大。伯父对他督教甚严,母亲只此一个儿子,更是把全副心力放在他身上。伯元自幼聪慧好学,兴趣广泛,每当夜深人静之际,淡月孤灯之下,攻读不止。他擅长制艺诗赋,善于绘画篆刻,懂得金石考据,可谓多才多艺。少年时期就考取了秀才,名列第一,但始终未能考中举人,仕途失意,这对他后来思想的变化,痛感官场黑暗,敢于起来加以揭露鞭挞,是有重要意义的。
光绪十八年(1892),念之从山东辞官回到常州,伯元一家,同返故乡。此时,座落在北门外青山桥畔罗武坝的祖宅,已在战乱中毁坏,于是在城内青果巷选择一处房屋居住。过了二年,伯父去世。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充满着内忧外患,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满清统治者卖国求荣,腐败反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戊戌变法被扼杀,清朝一面对帝国主义奴颜婢膝,割地赔款;一面对人民大众加重剥削,残酷镇压。政事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使青年时代的李伯元不胜忧愤,思图改革。他在诗中抒发抱负道:“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日放光明?书生一掬伤时泪,誓洒大千救众生”。光绪二十(1897),年方三十,在学文学上有扎实根基的李伯元来到上海,创办《指南报》,以此揭露时弊,劝善惩恶。不久,改办《游戏报》,后又改为《繁华报》,并受商务印书馆之聘,编辑出版《绣像小说》半月刊。他是晚清上海小报的创始人,鲁迅先生说他所办报纸“为  偕嘲骂之文”“记注倡优起居”(《中国小说史略》)。对于清朝末年的官场及社会上的种种腐朽现象,以嬉笑怒骂之笔,绘影绘声,揭露无遗,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发行颇广。后来仿效者甚多,纷纷办起保种小报,但都没有他办的报纸发行量大。
李伯元是个多产的作家,他构思之敏,写作之快,是极为少见的。在上海十年间,先后写成《庚子国变弹词》四十回、《官场现形记》六十回、《文明小史》六十回、《中国现在记》十二回、《活地狱》四十三回(伯元写了三十九回就去世,吴研人续四十至四十二回,欧阳巨源续四十三回)、《海天鸿雪记》二十回,以及《李莲英》《海上繁华梦》《南亭笔记》《南亭四话》(诗话、词话、联话、曲话)《 赵反曰啊 《滑稽丛话》《尘海妙品》《奇书快睹》《醒世缘弹词》等书十多种。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举办经济特科。所谓经济特科,是一种临时设立的特别考试。必须是具有相当资历的人,并经有声望的官员保荐,才能参加这种考试,考取之后,立即就做官,那时虽有官衔而无实职的人是极多的。这时李伯元在上海写小说成了名,乡侍郎曾慕涛保荐他参加经济特科考试。他却加以拒绝,没有却参加考试,人们赞扬他志趣高尚。后来终因积劳成疾,年才四十,殁于上海。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楔子
一 校士馆家奴谭历史
   高升店太宋谒洋人
二 识大体刺史讲外交
   惑流言童生喜肇事
三 矿师逾墙逃性命
   举人系狱议罪名
四 仓猝逃生灾星未退
   中西交谪贤守为难
五 通贿赂猾吏赠川资
   听撺拨矿师索赠款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实物拍照无字迹划线,有印章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