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斋志异【据辽宁省图书馆手稿仿真影印 仅500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聊斋志异【据辽宁省图书馆手稿仿真影印 仅500套】

20000 8000 全新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蒲松龄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51897

出版时间2012-12

版次一版一印

印刷时间2012-12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8000元

上书时间2013-10-06

北京博文书社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辽宁省图书馆收藏的《聊斋志异》手稿本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蒲松龄生前手定的清稿本。《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它问世二百多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至今已被译为多种文字,有诸多的版本流传于世。特别是其中的篇章:《崂山道士》、《画皮》、《聂小倩》、《胭脂》等名篇先后被拍成美术片、电影、电视片而家喻户晓。然而,《聊斋志异》这部手稿的流传和收藏情况却鲜为人知。这里面确有一段坎坷的经历。

  蒲松龄是清初时山东淄川人,《聊斋志异》一书的写作大约在康熙前期,边写、边讲给村人、边改,到康熙中期才完稿,历时40余年。蒲松龄临终时曾嘱咐其儿孙“余生平恶笔,一切遗稿不许阅诸他人”。他之所以这样嘱咐,是有原因的,蒲松龄少年时就有文采,但屡试不第,到71岁才入贡生。因此著者在这部小说中借助谈狐说鬼的方式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另外蒲氏家境贫寒,在蒲松龄去世的50年里这部书一直没有刊布,只有抄本流传于世。蒲松龄的手稿也一直存放在山东淄川蒲氏家祠。直到乾隆三十一年(1766)才有据抄本刊布的青柯亭刻本问世。大约在咸丰年间,蒲氏七世孙蒲介人因与家族发生争执,便携带《聊斋志异》和《杂著》等几种手稿远走东北定居沈阳。此后,蒲介人将这二部手稿传给其子蒲英灏。光绪二十年(1894)蒲英灏供职在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幕府,依氏得知蒲英灏是蒲氏后代,藏有《聊斋志异》稿本,便商请借阅,蒲英灏无奈,只好先以半部借之,阅毕又以另半部相借。恰逢此时,依氏有事进京,不料染病去世,所借半部《聊斋志异》手稿从此不知下落。直到现在仍未有出世。

  光绪二十六年(1900)蒲英灏奉命镇守西丰,家属随其迁至西丰,这二部手稿也同时带往。蒲英灏去世后将这二部手稿传第五子蒲文珊。蒲文珊是一个读书人,曾任西丰县立图书馆馆长,对《聊斋手稿》的珍视胜过其父。这期间有多人相借、预购,包括日本人出高价收买均遭到蒲文珊的拒绝。

  1950年蒲文珊将这部手稿捐增人民政府辽东省文化处,1951年转交东北文化部。由于这部手稿纸质变色、发脆,不宜保存,请当时在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周福成老师傅重新装裱,宣纸加衬,作成金镶玉装,使这部书由原来的四册改成现在的八册。并转交东北图书馆即辽宁省图书馆收藏至今。

  现存的《聊斋志异》手稿是用竹纸抄写,共收237篇,其中有31篇是他人代抄,其余的206篇均为蒲松龄手抄。尤其珍贵的是在卷前聊斋志自文后钤有一枚松龄白文长方印,这是蒲氏手稿不可多得的佐证。

  蒲氏《聊斋志异》半部手稿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坎坷磨难,最终能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实在是值得辽宁人庆幸的事。同时也被作为我馆藏书中的镇馆之宝。目前这部手稿本的影印本已经出版,其他排印本和选印本多不胜数,仅辽宁省图书馆就藏有不下30种版本。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