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室的回忆-史树青纪念文集(平)
¥
25.84
6.8折
¥
38
全新
仅1件
作者海国林 夏玫云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28863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hyx0509
上书时间2020-05-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编辑推荐
还在上中学时,他只花两毛钱就从旧货市场买得一张“丘逢甲”的画。这幅画现在是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越王勾践剑破土而出,他作为年轻的专家同郭沫若、于省吾、商承祚等大师汇聚荆州,释读破解;从业60年,他鉴定文物达百万件,为国寻宝无数他就是我国文物鉴定专家,人称鉴定国宝的“国宝”——史树青。
《斗室的回忆:史树青先生纪念文集》为其纪念文集。
内容提要
《斗室的回忆:史树青先生纪念文集》为人称鉴定国宝的“国宝”——史树青先生的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缅怀敬爱的史树青先生》、《追忆国宝鉴定大师史树青》、《风雨感别魂幽香到晚清》、《追忆恩师“鉴藏泰斗”史树青》、《史树青先生的赠书》、《鉴定献宝,与国宝齐名》等文章。
目录
怀念史树青同志诗一首并有序
怀念史树青先生
单霁翔张柏董保华
学习史树青先生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
缅怀尊敬的史树青先生
怀念史树青先生
忆史树青先生的国文课
索余题句助我研红
——怀史树青先生昌
怀念史树青先生
怀念史树青先生
怀念史树青先生
挽树青学长
两件小事
——纪念我的好学长史树青梁天俊
怀念史公树青
亲切可敬诲人不倦
深切缅怀史树青先生
永远怀念史树青先生
永远
忆史公
心的祭奠
——缅怀史树青先生
谦和恭谨鸿辞博学
记史树青先生二三事丁山
征史探源去伪存真
——忆史树青先生的鉴藏人生张丁
名家追忆引我东京入梦思
——深切缅怀史树青先生
缅怀史树青先生
仁者爱人
——怀念史树青先生
深痛悼念敬爱的史树青老师
我与吏老师在交往中的回忆
回忆史老二、三事
心地单纯、为人宽厚的长者
——怀念导师史树青先生
斋主与史树青
——悼史树青师
缅怀敬爱的史树青先生
追忆国宝鉴定大师史树
风雨感别魂幽香到晚清
——怀念鉴定大师吏树青
风松雪竹气清骨秀
——我心目中的史君长先生并其书学书艺
史先生二三事
记与史树青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
随史树青先生考察临淄文物市场见闻
史树青先生纪事
——怀念恩师史树青先生荣
怀念史树青先生
今年黄花忆人
——深切怀念史树青先生张国维
圆融自在妙造天真
——读《史树青金石拓本题跋选》有感
史老教我学鉴定
——记恩师史树青先生
怀念史树青先生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史树青先生二三事
追忆恩师“鉴藏泰斗”史树青
史树青先生的赠书
鉴定献宝,与国宝齐名
慧眼直言,留笑颜人间,《国宝档案》为您讲述
——史树青与国宝王军
史树青的故乡情怀
吊国宝大师——史树青
“二刻”情缘
——再晤鉴宝大师史树青李洪甫
十年前初夏的那次聆听
追忆史树青先生
后的探访
先生,我们会好好读书
——追忆与史树青的二、三事
挽联
史树青先生生平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研究生导师史树青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种对文博事业的敬业精神,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对学术研究治学严谨,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此,我写了一幅悼幛“树德授艺,青史长存”,以作奠念。
我同史树青先生相识是1972年秋开始的。当时我刚从“成宁五七干校”调回北京,在故宫武英殿上班,单位名称是“出国文物展览委员会办公室”,主要工作是筹办出国文物展览并编辑图录。我们从咸宁五七干校调回的七人,同史树青先生及多位老专家老教授,在武英殿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当时重要的事情是筹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这个展览必须是出土文物,年代从60万年前兰田猿人起到明万历止,展品大约500件,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应有展品参加。这件事是郭沫若写报告经周恩来总理批准的,实际工作由王冶秋负责。王冶秋报经国务院批准,从北京和外地借调一批老专家和中年干部,在武英殿进行筹备工作。我有机会经常看到和接触到史树青先生,知道他为筹备这项展览丁大量的工作。后来这个展览到国外儿几十个固客展山,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有一次到日本展出,王治秋为代表团团长,史树青为团员之一,我当时在国家文物局工作,到机场为他们送行,在机场贵宾室还见到史先生的夫人夏老师,至今记忆犹新。
1971年故宫博物院重新开放后,连续举办了多项文物展览,如“无产阶级期间出土文物展览”、“五省出土文物展览”、“中国历代名画展览”和“明清工艺美术展览”等。史树青参与了这当中的一些鉴选、布陈和图录工作,对其中的一些展品进行过深入研究和鉴赏。他在《(对“五省出土文物展览”中几件铜器的看法》中讲“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五省出土文物展览会,陈列的各地出土的两周铜器,郭沫若、李亚农、唐兰、陈梦家、陈邦福、岑仲勉、李学勤诸先生,已经都有专文论述,对我国历史的研究,作了很重要的贡献。这里,把我对展览会中几件铜器的看法写出来,如果没有错误,就算是一点补充”。他在文中对安徽寿县蔡侯墓年代问题,铜鉴的用途问题,匕和鼎、鬲的关系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和对学术研究的严谨精神。
1972年12月,我跟随王冶秋赴长沙参加“马王堆汊墓女尸解剖座谈会”。这次会议是王冶秋报经国务院批准并奉周恩来总理指示召开的。这是马王堆一号汉墓。后来根据周恩来总理批示,又发掘了马王堆二号、三号汉墓。这三座西汉早期墓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特别是出土有帛书、帛画、竹木简牍、漆木器和丝棉服饰等稀少罕见的珍品,其中帛书的学术价值极高,涵盖的内容也极广,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史树青就是其中之一。我在多次专家座谈会听到他的发言,也阅读过他撰写发表的文章,确有很多真知灼见。如《读长沙马王堆帛书》(载《文物》1974年9期)有云“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每行都有极细的朱丝栏,从形式看,很像编的简册,可见帛书出现的时间,要晚于竹书,帛书行格是模仿帝问于容成、黄帝问于天师(即岐伯)等,都是有关医药养生之道的内容,有的同志认为它与《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黄帝外经》有关”。还有云“马王堆出工的帛书中,《五星占》几次见到“张楚”年号,而且紧接秦始皇三十七年,说明西汉政权是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了秦王朝”。这就说明,帛书不仅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还能有填补历史空白的作用。
1972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中国通史陈列”进行重大修改,这次修改的特点是打破王朝体系,每个历史阶段以“农民打头”。这实际上是另起炉灶,改写历史,问题很多。王冶秋将中国通史陈列“以农民打头”和当时高等学校历史系只讲帝国主义侵华史、农民战争史、中史、国际共运史,就是不讲通史的情况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后,总理说:“农民战争打头,岂不成了农民失败史了吗?农民战争打头,看不见剥削压迫,没有压迫哪来的反抗呢?怎么会起来农民战争呢?高等学校教学还是要讲通史。”又说“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在中国通史陈列中要反映。”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国通史陈列重新进行调整,这一调整连续了三年,我在这个漫长的调整过程中,同史树青先生有了不少的交往和接触。1973年2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了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王冶秋为局长,我在文物局博物馆处工作,调整修改中国通史陈列由王冶秋直接领导,我常跟随他参加会议和展厅展品处理等实际工作,因而同史树青接触较多,多次听到他提出的一些问题、意见和建议。有一次谈到秦末西汉初期怎么摆,秦二世怎么提,陈胜吴广怎么处理,看法不一,意见不太集中。史先生说:陈胜吴广失败后,是刘邦推翻了秦二世,打头的应该是刘邦。还有一次谈到明末清初的李自成,看法和意见极为分散,争论很大。李白成是农民军失败、明朝灭亡、清朝入关、甚至历史的转折都是关键,摆不摆,怎么摆,如何评价,通史怎么反映,确有很多难题。史先生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李白成要摆,是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但又不能多摆,也没有多少东西摆,就摆京城、皇宫这一段,摆李白成在武英殿执政这一段。调整后的李白成开间有李白成一幅塑像和一幅画像,还有武英殿两张大照片(一旧一新),文物确实很少。197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从山西找到李白成大顺政权留下的“临县学正之记”铜印,史树青专门为此撰文《李自成大顺农民政权的铜印》(载《光明日报》1974年1月6日)。
1986年3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成立。这是文物鉴定学术机构,设书画碑帖组、陶瓷组、铜器组、玉器组、货币组、古籍组和杂项组,委员54人,启功任主任委员,史树青任副主任委员。有两大项重要任务:一,把好文物出关;二,好全国博物馆藏品分级工作。我当时为文物局局长,在成立大会上致辞,题为((进一步加强文物鉴赏工作》(载《博物馆暨文物工作论丛》文物出版社1992年出版),还祝愿各位委员在今后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效,出更大的贡献。史先生从那时起的二十多年,尽职尽责,跋山涉水,足迹踏遍全国,为完成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两大任务,取得了的成效,出了巨大的贡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