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抉择——共和国重大思想决策论争纪实
  • 抉择——共和国重大思想决策论争纪实
  • 抉择——共和国重大思想决策论争纪实
  • 抉择——共和国重大思想决策论争纪实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抉择——共和国重大思想决策论争纪实

干净无笔记

10 2.1折 48 八五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炳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2-b4-4-6-34

上书时间2024-11-27

屹源书社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炳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88808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 页数 401页
  • 字数 356千字
【内容简介】


回望共和国的辉煌历史,无论是开辟道路还是理论创新,都离不开思想争鸣。每当时局变化的紧要关头,每当重大决策的前后,会有一些不同观点的碰撞,会有不同意见的争辩。从抗美援朝到和发展,从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从真理标准讨论到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书选取影响共和国发展进程的重大思想观点争论,镜源流,澄清是非。历史是优选的教科书。通过探讨思想争论中利弊得失,更好地汲取历史智慧,能够更加坚定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自信。

【作者简介】


    王炳林,1961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党史学会副会长,院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社会科学评审专家,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任课题组负责人。享受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党史、党建和大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方面的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100余篇。其博士理论与党史学被评为博士。曾获北京市教育成果、“精彩一课”奖,入选“人才支持计划”。所讲课程被评为重量精品课程。

精彩内容:

    1.“武训不足为训”?——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
    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领域的次大规模的批判运动。这场由一部电影而引起的风波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震动,而且影响深远,首开新中国成立以后把学术批判与政治批判相结合的先例。
    (1)“修个义学为贫寒”的武训被搬上银屏
    电影武训传是由进步艺术家孙瑜导演、赵丹主演,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摄制的一部历史故事片。它从1949年初开始拍摄,于1950年底摄制完成。它以清末山东人武训行乞办农村义学的事迹为素材创作而成。
    武训(1838~1896),原名武七,“训”这个名字是清朝后来为嘉奖他“行乞兴学”、“为天下后世训”而赐给他的。武训出身于山东省堂邑县柳林镇武家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7岁丧父,随母四处乞讨流浪。十几岁时,武训给地主家扛活,地主欺侮他不识字,侵吞了他辛辛苦苦挣来的工钱。他由此感受到不识字的苦处,于是立下了行乞兴学、让穷孩子读书识字的志愿。
    “扛活受人欺,不如讨饭随自己。别看我讨饭,早晚修个义学院。”在这个信念激励下,武训开始了艰辛的办学实践。为此,武训四处乞讨,甚至自贱,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经过各种努力,武训逐步积累起上百亩土地、万贯家财,用来修义学。从1888年到1896年,他先后在山东堂邑、馆陶、临清三县分别建立起崇贤义塾、杨二庄义学、御史巷义学。武训行乞兴学从清末民初到中华共和国成立前,受到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普遍赞扬,有许多人学武训兴办义学。其中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尤其推崇武训,积极倡导武训精神。
    电影武训传以一个小学教师给讲故事为引子,以武训行乞兴学和周大带领一支农民武装斗争为线索,描写和赞扬了武训行乞兴学的事迹。电影的梗概是:在清朝末年,有一个叫武七的穷孩子,由于不识字被地主张老辫以伪造账目的手段白白赖掉了3年的工钱,武七与之争辩,遭毒打并被赶出门外。他无家可归,又气又急之下病倒在一座破庙中。在3天3夜的梦幻中他游历了地狱天堂,看到穷人之所以受到地主的欺压从小苦到老,是由于不识字,而识了字可以上天堂,有好子过。于是,武七下决心用行乞的办法创办义学,让穷人的孩子都能读书识字,不再受人欺压。为了乞讨几个钱,他耍把戏、唱小曲、竖大顶,还采取了种种自辱自贱的做法,到处向人下跪磕头,吃砖头、瓦块、蛇蝎、粪便,喝脏水,爬在地上做驴当马让人骑,甚至任人拳打脚踢,代价是“打一拳,一个钱;踢一脚,两个钱”。武七用这种自辱和苦行的办法感动了举人、豪绅、官府,在他们的赞助和支持下办起所义学,穷人的孩子高高兴兴地上学了。武七并不因此而满足,他又风尘仆仆地为办更多的义学而去乞讨奔波。影片颂扬了武训的行乞兴学活动,称武训是“至仁至勇,千古一人”。
    (2)武训传上映之初的赞誉和批评    1951年2月,电影武训传在上海和公映,反应热烈,不少观众被感动得流泪。为了扩大影响,孙瑜携拷贝到北京。2月21,由批准武训传在演出,、、胡乔木等一百多人到场观看,反映良好,放完后获得不少掌声。微笑着同孙瑜握手,说“很有教育意义”。和江青几天后也看了武训传。
    2月25,武训传在北京上映,反映强烈,称誉和的文章在报刊上接踵而来。据不接近统计,从1950年12月5到1951年3月,上海的大公报、文汇报、新闻报、新民报,北京的光明报、工人报、大众电影、北京文艺,天津的天津报、进步报等报刊上发表的赞扬或者主要肯定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文章有40多篇,大众电影把武训传列为1950年10部很好国产影片之一。赞扬和肯定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观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认为电影武训传暴露了地主阶级的罪恶,为新解放区正在轰轰烈烈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人们,提供了燃起对地主阶级仇恨的现实题材。
    第二,认为观众从武训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和很好精神。杨雨明、端木蕻良在北京文艺1951年第2卷期上发表的论中指出:“劳动出身的武训是充满了聪明和智慧的,他会唱歌,会讲故事,会耍把戏,会做菜,记好,有韧,心眼深,能说能行。”董渭川在1951年2月28在光明报上发表的由教育观点评中指出:武训传“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从武训这个杰出的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许多传统的很好精神”,武训把这些高贵品质应用到举办义学,是一位“杰出的劳动者”。赵丹在我是怎样演武训的一文中写道:“武训的这种斗争,反映了中国农民顽强不屈的精神,这意志是劳动英雄的意志。”
    第三,认为武训“是劳动翻身的旗帜”。戴白涛在1951年1月3文汇报上发表文章,号召“知识分子,特别是教师,应该学武训那样赤诚的
【目录】


导言

1.从“不争论”说起

2.在思想争鸣中前进

3.思想争论带来的启示

章 “新主义社会秩序"能否确立?——过渡时期的意见分歧

1.“为巩固新主义制度而斗争”

2.“提早消灭资本主义是错误的”

3.围绕农村合作化的意见分歧

4.能否确立新主义社会秩序?

第二章 是学术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领域的三次论争

1.“武训不足为训”?——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与批判

2.对俞伯《红楼梦》研究的论争和批判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4.对三次论争与批判的反思

第三章 艰难的抉择——抗美援朝决策始末

1.朝鲜战争爆发及各方反应

2.战局扩大与出兵决策

3.对抗美援朝的持续关注

第四章 是太快还是太慢?——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速度之争

1.农村合作化运动的稳步推进

2.农业合作化的急躁冒进与“停、缩、发”方针

3.批判“小脚女人走路”

4.三大改造的超高展

5.社会主义改造的反思

第五章 欲速则不达——“三面红旗”的起落

1.反保守还是反冒进:“三面红旗”提出前的一场论争

2.一年“升起”三面旗

3.徘徊在纠“左”与反右之间

4.一波未,一波又起

第六章 “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中苏大论战的前前后后

1.中苏两党裂缝的产生

2.中苏两国盾的深化

3.中苏全面论战及其后果

第七章 有错必纠——反冤错案过程中的纷争

1.《报》吹响反冤错案的号角

2.“两个不管”与“两个凡是”的交锋

3.在大案上打开缺

4.烟台会议上的争论

5.又一次较量

第八章 冲破思想禁区——“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来龙去脉

1.“两个凡是”的出笼

2.两个重要问题上的争论

3.一篇文章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4.工作会议上的交锋

第九章 要“集体”还是要“单干”?——一波三折的“包产到户”

1.在两条道路的辩论中受重创

2.公社体制下的自救之道

3.“阳关道”还是“独木桥”?

第十章 反对“神化”与反对“丑化”——关于与思想的评价问题

1.两种错误:“神化”与“全盘否定”

2.科学评价的指导原则

3.规模空前的大讨论

4.《历史决议》的杰出贡献

5.不废江河万古流

第十一章 时代观的转换——怎样认识战争与和

1.世界将走向和还是走向战争?

2.新时代观的形成

3.外交战略的转变

4.裁军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5.“中国威胁论”与中国的和发展

第十二章 春潮与寒流——经济特区的探索之路

1.“杀出一条血路来”

2.有些“秋风瑟瑟”的味道

3.到特区

4.洋浦模式再掀风波

5.“你们这里是很好的社会主义”

第十三章 姓“社”还是姓“资”——关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与论争

1.商品经济:犹抱琵琶半遮面

2.市场取向:山雨欲来风满楼

3.市场经济: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十四章 姓“公”还是姓“私”——关于股份制质的讨论

1.股份制与知识青年返城业及国企改革试点

2.股份合作制:我国农民的又一创造

3.“四不像”经济组织形式的迅展

4.搞股份制是搞私有化吗?

第十五章 从资金饥渴到“不差钱”——中国引进外资引发的争论

1.打开窗户:外资是新鲜空气,还是苍蝇?

2.开门迎客,多少合适?

3.外资不是来扶贫的

4.高额外汇储备:中国经济发展“不差钱”

第十六章 身份之争——允许私营企业主入党的前前后后

1.党员可以成为富农吗?

2.如何看待私营经济中的剥削现象?

3.私营企业主的身份之争

4.私营企业主入党的利与弊

第十七章 是穷人太穷还是富人太富?——关于共同富裕能否实现的思

1.千年理想“均贫富”32g

2.“先富论”激发致富梦

3.能否以基尼系数的一般标准来看待中国?

4.“穷人经济学”与共同富裕之路

第十八章 是对还是错?——从国企产权改革的纷争说起

1.“郎顾之争”引发大争论

2.对改革本身的争论和反思

3.如何看待社会的不公问题?

4.对改革争论的结和反思

第十九章 软实力与核心价值体系——从“”的论争说起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缘起

2.聚焦“”论争

3.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第二十章 理论体系与发展道路——关于理论创新与社会主义的问题

1.理论创新不要有鸿篇巨制,贵在解决实际问题

2.理论创新不要有新的语言表述,贵在有思想创见

3.理论创新不能违背科学,贵在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

4.选择道路不能照搬,贵在符合国情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