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事诉讼法:规则原理应用(第五版)
  • 刑事诉讼法:规则原理应用(第五版)
  • 刑事诉讼法:规则原理应用(第五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刑事诉讼法:规则原理应用(第五版)

40 4.1折 98 九五品

仅1件

福建泉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易延友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0-29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易延友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9
  • ISBN 9787519737467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56页
【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法:规则 原理 应用(第五版)》分五编。第*编导论,论述刑事诉讼法的学科属性,刑事诉讼的历史沿革、主要模式、当代理念及其基本原则。第二编总论,阐述刑事诉讼法总则规定的基本制度。第三编侦查程序与人权保障,阐述侦查机关的基本权限、侦查中可能涉及的公民基本权利,以及对基本权利的救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四编起诉与审判,介绍从审查起诉到申诉与再审以及死刑复核在内的基本程序。第五编是执行程序与特别程序。
【作者简介】
易延友,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证据法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北京市延庆县人民检察院挂职副检察长(2008—2012年);兼任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案例法评论》主编;曾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1992—2002年),先后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并留学于英国华威大学(Warwick University,2001—2002年),获法学硕士(LLM)学位。2003年至今,任教于清华大学法学院,2012年起担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2013年1—5月,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代表性论著包括:《沉默的自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2013年第4版)、《陪审团审判与对抗式诉讼》(三民书局2004年版)、《证据法的体系与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刑诉与中国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解读刑事诉讼法》(Understanding China's Criminal Procedure,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美国Homa出版社2013年版)、《证据法学:原则 规则 案例》(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政法论坛》、《中外法学》、《清华法学》、《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Columbia Journal of Asian Law、Punishment & Society: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nology、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等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五十余篇。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刑事诉讼概论 

第一节 刑事诉讼 

一、刑事诉讼的概念与本质 

二、刑事诉讼的起因 

三、刑事诉讼的特征 

四、刑事诉讼的阶段 

五、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六、其他诉讼参与人 

七、刑事诉讼中的公众与媒体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 

一、刑事诉讼法典 

二、宪法中的刑事诉讼规范 

三、监察法中的刑事诉讼规范 

四、人民陪审员法 

五、其他法律中的刑事诉讼规范 

六、有关刑事诉讼的法律解释与司法解释 

七、国际法中的刑事诉讼规范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 

一、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对象 

三、刑事诉讼法学的方法 

第二章 刑事诉讼历史沿革 

第一节 古老的弹劾式诉讼 

一、古罗马的弹劾式诉讼 

二、古代英国的弹劾式诉讼 

三、古代中国的弹劾式诉讼 

第二节 欧洲大陆之纠问式诉讼 

一、纠问式诉讼的起源 

二、教会法院纠问式诉讼的特征 

三、世俗法院诉讼程序的纠问化 

第三节 英美陪审团审判 

一、威廉征服与陪审团的引进 

二、亨利二世改革与陪审团的司法化 

三、拉特兰宗教会议及审判陪审团的产生 

第三章 刑事诉讼模式 

第一节 埃斯曼的三分法理论 

一、弹劾式诉讼 

二、纠问式诉讼 

三、混合式诉讼 

第二节 帕卡的“两个模式”理论 

一、犯罪控制模式 

二、正当程序控制模式 

第三节 达马斯卡的诉讼模式理论 

一、国家理念与诉讼目标 

二、司法官僚结构及其对诉讼程序的影响 

三、法律程序的类型与应用 

第四章 刑事诉讼理念 

第一节 程序正义 

一、正义与程序正义 

二、什么是程序正义 

三、为什么需要程序正义? 

四、程序正义的实践效果 

五、程序正义与我国刑事诉讼 

第二节 人权保障 

一、人权保障观念的起源与发展 

二、平等自由主义者的人权观 

三、我国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 

第三节 审判独立 

一、审判独立之制度价值 

二、法官独立是审判独立之前提 

三、我国审判独立之制度建设 

第五章 刑事诉讼原则 

第一节 国际通行原则 

一、无罪推定 

二、有权获得辩护 

三、不受任意逮捕与拘禁 

四、私生活秘密不受任意侵犯 

五、不被强迫自证其罪 

六、迅速审判 

七、审判公开 

八、对质和申请法庭强制证人出庭作证 

九、反对双重归罪 

第二节 我国特有的刑事诉讼原则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 

二、严格遵守法律程序 

三、依靠群众 

四、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五、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七、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第三节 基本制度与规则 

一、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二、两审终审 

三、人民陪审 

四、认罪认罚从宽 

五、具有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不能追究 

六、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七、国际司法协助 

第六章 律师帮助权 

第一节 律师帮助权概论 

一、律师帮助权的起源 

二、律师帮助权的理论基础 

三、我国宪法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律师帮助权 

第二节 选任律师辩护 

一、选任律师辩护的权利 

二、选任辩护律师的主体 

三、选任律师的时间 

四、执法机关的告知义务 

五、辩护人的人数与人员范围 

第三节 指定律师辩护 

一、为可能面临严厉刑罚者指定辩护 

二、为有生理缺陷者指定辩护 

三、为经济困难者指定辩护 

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 

五、值班律师制度 

六、自我辩护与拒绝律师辩护 

第四节 辩护人的责任与地位 

一、辩护人的责任 

二、辩护人的义务 

三、辩护人的独立地位 

第五节 辩护人的权利 

一、侦查阶段的法律帮助权 

二、会见、通信权 

三、阅卷权 

四、调查取证权 

五、保守执业秘密权 

六、申诉控告权 

七、特定情形下拒绝辩护的权利 

第六节 有效的律师帮助权 

一、有效律师帮助权的含义 

二、有效律师帮助的标准 

第七节 被害人的律师帮助权 

一、被害人律师帮助权的意义 

二、被害方委托律师的权利主体 

三、被害方委托律师的时间 

四、被害人诉讼代理人的范围 

第七章 管辖与回避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机关 

一、人民法院 

二、人民检察院 

三、监察委员会 

四、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 

第二节 立案管辖 

一、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二、监察机关直接调查(侦查)的案件 

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四、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 

第三节 审判管辖 

一、级别管辖 

二、地域管辖 

三、移送管辖 

四、指定管辖 

五、专门管辖 

第四节 回避制度 

一、申请人与申请对象 

二、回避的原因 

三、申请回避的程序 

第五节 整体回避与管辖权异议 

一、整体回避的来由 

二、整体回避与管辖权异议 

第八章 证 据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与属性 

一、证据的概念 

二、证据的属性 

第二节 证据的可采性 

一、可采性的含义 

二、证据的适格性 

第三节 证据的关联性 

一、关联性的功能与含义 

二、关联性的判断 

第四节 证人证言规则 

一、证人的作证义务与强制证人出庭作证 

二、特免权规则 

三、对证人的保护 

四、证人的作证能力与证言范围 

五、对证人的诘问与弹劾 

六、证言的审查判断与不能作为定案根据的情形 

第五节 专家证言与鉴定意见 

一、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规则 

二、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根据的情形 

三、检验报告的可采性 

第六节 实物证据的验真 

一、验真的含义与性质 

二、验真的基本方法 

三、我国刑事诉讼中实物证据的验真 

第七节 文书证据的原始性要求 

一、原件要求及其适用范围 

二、例外情形 

第九章 证 明 

第一节 证明对象 

一、证明对象之界定 

二、我国刑事诉讼中之证明对象 

三、无须证明之事实 

第二节 证明责任的分配 

一、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原理 

二、英美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三、大陆法系证据法上之证明责任:以德国为例 

四、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证明责任概念之比较 

五、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第三节 证明标准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与实质 

二、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三、补强证据规则 

第十章 期间、送达与附带民事诉讼 

第一节 期 间 

一、期间与期日 

二、期间的计算 

三、期间的恢复 

四、法定期间 

第二节 送 达 

一、送达的概念及特点 

二、送达回证 

三、送达程序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与意义 

二、程序特征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 

四、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 

五、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 

第十一章 立案、侦查与调查 

第一节 立 案 

一、立案的材料来源 

二、立案的条件 

三、对立案材料的接受与审查 

四、对立案材料审查后的处理 

五、对不立案决定的救济 

第二节 侦查概述 

一、侦查的概念和原则 

二、侦查的目的与方法 

三、侦查工作的种类 

第三节 对职务犯罪的立案与调查 

一、调查的含义与实质 

二、对职务犯罪案件的立案 

三、职务犯罪调查工作的原则与方法 

第四节 侦查终结与调查终结 

一、侦查终结前听取辩护律师意见 

二、提出起诉意见书或不起诉意见书 

三、撤销案件或作其他处理 

第五节 补充侦查与补充调查 

一、补充侦查 

二、补充调查 

第十二章 搜查与扣押 

第一节 不受任意搜查、扣押的权利 

一、搜查、扣押涉及的公民宪法权利概述 

二、不受任意搜查、扣押的权利 

第二节 搜查、扣押的基本含义 

一、搜查 

二、扣押 

三、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搜查与扣押 

第三节 搜查、扣押的程序规制 

一、适当根据与令状主义 

二、搜查、扣押的合理性要求 

三、对搜查、扣押的其他程序约束 

第十三章 强制措施 

第一节 强制措施的概念、功能与体系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与特征 

二、强制措施的功能 

三、强制措施的体系 

第二节 抓捕、带到措施 

一、紧急情况下的抓捕、带到措施:拘留 

二、拘留的辅助措施:留置盘问 

三、拘留的补充措施:扭送 

四、通常情况下的抓捕、带到措施:拘传 

第三节 羁押措施:逮捕 

一、逮捕的一般条件 

二、对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人、累犯以及身份不明之人的逮捕 

三、对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之人的逮捕 

四、逮捕的权限与程序 

五、对人大代表适用的特别程序 

六、逮捕后的继续审查 

七、逮捕的撤销与变更 

第四节 羁押替代性措施:取保候审 

一、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 

二、取保候审的种类 

三、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 

四、保证人的条件与义务 

五、取保候审的决定 

六、取保候审的执行 

七、保证金的没收程序 

八、对保证人的处罚程序 

九、保证金的退还程序 

第五节 准羁押措施:监视居住 

一、监视居住的法律性质 

二、监视居住的适用对象 

三、监视居住的决定与执行 

四、被监视居住人应遵守的义务 

五、监视居住的期限与刑期折抵 

刑事诉讼法:规则 原理 应用(第五版) 

第十四章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一节 反对强迫自证其罪 

一、历史沿革 

二、基本含义 

第二节 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一、为什么严禁刑讯逼供? 

二、刑讯逼供及其他非法方法 

三、刑讯逼供与律师在场权 

四、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五、讯问前告知权利与义务 

第三节 侦查讯问的其他规则与询问证人、被害人规则 

一、讯问主体 

二、讯问场所 

三、保证犯罪嫌疑人的休息和饮食 

四、讯问同案嫌疑人应分别进行 

五、特殊对象讯问规则 

六、笔录核对规则 

七、询问证人、被害人规则 

第十五章 其他侦查措施 

第一节 技术侦查 

一、概念与适用范围 

二、适用程序与期限 

三、技术侦查措施的执行与获得的证据的使用 

第二节 陷阱侦查与控制下的交付 

一、概念与目标 

二、限制性规定与陷阱辩护 

三、诱惑侦查获得的证据的可采性 

第三节 鉴 定 

一、对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 

二、鉴定人的资格与鉴定意见 

三、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第四节 辨 认 

一、目击证人指认/辨认的意义及其局限 

二、有关辨认的程序性规定 

第五节 通 缉 

一、通缉的概念与性质 

二、通缉的程序规定 

目 录 

第十六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第一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概述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历史发展 

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 

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模式 

第二节 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 

一、因侵犯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特免权获得的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 

二、因侵犯住宅权、隐私权获得的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 

三、因侵犯人身权获得的非法证据的排除 

四、因侵犯获得律师帮助权获得的非法证据的排除 

五、间接渊源于违法行为的证据是否排除——“毒树之果”原理 

第三节 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 

一、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启动 

二、争议证据合法性的证明 

三、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对证据合法性的审查与处理 

第十七章 审查起诉 

第一节 审查起诉概论 

一、审查起诉的概念与地位 

二、审查起诉的内容与功能 

三、审查起诉的程序 

四、审查起诉的期限 

五、审查起诉后的处理 

六、对监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的处理 

第二节 提起公诉 

一、提起公诉的条件 

二、起诉书的制作 

三、起诉书与其他案卷材料的移送 

四、建议适用简易程序或速裁程序 

五、提起公诉之效果 

六、起诉事实的同一性与单一性 

七、公诉之追加、变更与撤回 

第三节 不起诉 

一、不起诉的分类 

二、不起诉的程序 

三、对不起诉决定的救济 

第十八章 公正审判权 

第一节 迅速审判权 

一、迅速审判权的意义 

二、迅速审判权中“迅速”的界定 

三、侵犯迅速审判权的后果 

第二节 由无偏倚的法庭审判的权利:电视认罪与媒体审判 

一、由无偏倚的法庭审判的权利概述 

二、对被告人不利的审前报道 

三、律师庭外言论的自由与边界 

第三节 知悉被指控证据的权利:证据开示 

一、作为被告人基本权利的证据开示:单向模式 

二、防止突袭式辩护的证据开示:双向模式 

三、我国双向模式的证据开示 

第四节 对质权与强制取证权 

一、对质权与强制取证权的含义 

二、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对质权 

三、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强制取证权 

第五节 反对双重归罪 

一、法律渊源与理论基础 

二、“同一罪行” 

三、“双重危险”/“再次起诉”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