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住的政治:当代都市的业主维权和社区建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居住的政治:当代都市的业主维权和社区建设

正版书籍 高温消毒 放心购买 15点前订单当天发货 书名于图片不符时以图片为准

37.02 5.4折 68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于华、沈原、陈鹏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6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7-01

久品纸墨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于华、沈原、陈鹏 著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6
  • 版次 1
  • ISBN 9787549554980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6页
  • 字数 263千字
【内容简介】

  《居住的政治:当代都市的业主维权和社区建设》以一种实践社会学的基本立场,即强调将社会事实看作一种动态的实践过程,将“居住”视作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并力图将其提升到“居住的政治”这一高度来解析其中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复杂互动关系以及其内在的机制与逻辑。

 

在此意义上,本书也可作为从微观社区开始对中国住房商品化改革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后果的社会学考查与评估。

 

  另外,本书还引入了公民权理论、行动社会学理论等新的理论视角,力图对以往大部分研究主要停留于社会运动范式有所超越,进而更加有助于揭示当前城市业主维权与社区建设的本质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

  郭于华,博士,北京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人类学、农村社会学、口述历史研究;重点关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国家—社会关系、社会公正与公民社会建设。著有《受苦人的讲述:骥村历史与一种文明的逻辑》(2013)、《倾听底层》(2011)、《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1992)等。

 

 

  沈原,博士,北京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工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主持“都市运动与社区自治”、“新生代农民工研究”等多项研究课题。著有《市场、阶级与社会》(2007)、《社会转型与新生代农民工》(主编,《清华社会学评论》第六辑,2013)及论文多篇。

 


 

  陈鹏,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教师。研究领域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城市社区治理;主要研究成果有《当代中国城市业主的法权抗争》(2010)、《国家—市场—社会三维视野下的业委会研究》(2013)等多篇论文。

【目录】
 
 

第1章 导论:私人生活空间的公共转化

 
 

一、城市化进程与居住形态的演变

 
 

二、日常生活的政治

 
 

三、维权行动——私人生活空间的公共转化

 
 

 
 

第2章 都市运动的基本谱系

 
 

一、都市运动的实践:抗争空间、组织机制与行动策略

 
 

二、都市运动的谱系:权利认同、公民生产与社会重建

 
 

 
 

第3章 社会生产的双重困境:“国家化”与“市场化”

 
 

一、社会生产的新契机

 
 

二、理论回顾

 
 

三、社会生产的两条进路

 
 

四、困境抑或路径

 
 

附录:业主委员会的四种基本类型

 
 

 
 

第4章 产权界定的权利实践:“主体错位”与产权建构

 
 

一、经租房问题:一项用于透视产权界定的关键个案

 
 

二、产权界定的主体错位

 
 

三、产权界定的策略

 
 

四、产权错位界定的逻辑碰撞与原因探析

 
 

五、产权具有建构属性

 
 

 
 

第5章 业主维权的诉讼策略:“加码逻辑”及其意外后果

 
 

一、问题的提出

 
 

二、MLY案业主的维权过程与诉讼策略

 
 

三、MLY小区业主诉讼维权的行动策略分析

 
 

四、加码逻辑的形成及其制度空间

 
 

五、结论与讨论

 
 

 
 

第6章 业主维权的组织形式:社区自治与“跨区联合”

 
 

一、万人联署事件:发出全国业主们的声音

 
 

二、“业申委”的兴起:在跨社区层面新的“中间群体”的形成

 
 

三、公民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吸纳211

 
 

四、结论

 
 

 
 

第7章 社区政体的二重维度:从“维权”到“自治”的转型

 
 

一、业主维权:从“上访”到“立法”

 
 

二、业主自治:从“内部”到“外部”

 
 

三、业主运动:从“产权”走向“公民权”

 
 

 
 

第8章 迈向对公民成长的社会学理解:公民的勇气与智慧

 
 

一、案例概况与制度背景

 
 

二、抗争空间的营造

 
 

三、抗争空间的形态

 
 

四、简单的结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