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意书系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2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创意书系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2

正版书籍 高温消毒 放心购买 15点前订单当天发货 书名于图片不符时以图片为准

5.68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京成 编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9

久品纸墨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京成 编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3
  • 版次 1
  • ISBN 9787513614900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752页
  • 字数 510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2)》基本框架仍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总报告“中国创意产业规范前行有序发展”,全面系统地分析了2011年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发展成就、热点事件等相关问题。第二部分系统梳理北京、天津、呼和浩特、哈尔滨、上海、常州、苏州、扬州、杭州、绍兴、临沂、洛阳、深圳、昆明、西安15个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并给予比较评析,包括第2章~第17章。第三部分即第18章对过去一年国内外创意产业研究的一些新观点、新思考予以发布:2011年,作为创意双翼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成为创意产业研究的新热点,从融合科技的文化创意产业定义,探讨文化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对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概念的重新审视,到云文化、微创新与社会网络市场对未来创意的影响,文化资源的市场创意开发模式等,无不透露着业内学者对创意产业前沿命题的深入思考,也为我们在创意社会中前行带来启迪。
【目录】
第一章总报告:中国创意产业规范前行有序发展
2011年,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实现了风格转换,在延续了往年规模增长的基础上,凸显出规范和有序的年度特征。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从战略层面规范了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导向则规范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和投融资体系等关键问题得到有序化解;频发的行业热点事件激发了整个产业的规范化进程。

第二章北京:科技创新与文化消费提速创意产业
2011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继续领跑全国,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提高。科技创新促进了北京创意产业高端化进程,创意产业不断获取新的发展能量,产业业态持续创新,文化的附加价值获得极大提升。与此同时,日益强大的文化消费能力刺激着北京创意产业的发展繁荣,日渐提速的国际化步伐则对北京创意产业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章天津:科技提升文创产业的“天津之路”
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大亮点。天津市依托“双核双城”的独特城市布局,在政策层面推出科技“小巨人”计划对优秀创意企业进行扶持,同时通过对重点创意产业平台的科技提升,推动了天津文创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原创动漫等新兴业态已经在科技的助推下取得了一定成就,成为天津文创产业的排头兵。

第四章呼和浩特:文化创意产业初级阶段的起飞
进入新世纪以来,呼和浩特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构筑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方面做了一些颇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若干具核心竞争能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打造了一批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同时加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扎实推进了首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五章哈尔滨:文化产业助推“文化名城”建设
近几年,哈尔滨市文化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实力不断增强,数字内容和动漫及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迅速,园区基地的集聚效应逐渐显现。文化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即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哈尔滨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此推动文化名城建设。

第六章上海:创意彰显海派文化魅力促进经济转型
2011年,在世博经济的拉动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网络信息业、咨询服务业、广告及会展业,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今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将深度挖掘海派文化的历史底蕴,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推动下,成为“十二五”期间城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总目标的新引擎。

第七章常州:打造区域一流、国内领先的创意产业基地
常州以城市转型升级为契机,以“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抓手,围绕行业、园区、企业三大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初步形成以动漫网游、创意设计、主题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已列为常州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形成以创意和内容生产为核心、龙头企业为带动、产业基地为集聚,结构合理、整体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格局,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第八章苏州:文化创意织就当代苏州“双面绣”
苏州作为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人文资源积淀深厚,近年来,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现实条件优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明显。苏州在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结合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对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强自主创新,实现“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转型具有深远意义。

第九章扬州:古城扬州精彩演绎现代文化创意
扬州文化产业定位于国家低碳文化产业特色区、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依托2500年的古运河和古城,以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为目标,着力打造“创意城市”,基本形成广陵、维扬和邗江三区联动、科文联姻、园区集聚发展的格局。被注入创意元素的传统玩具、美术工艺等名闻遐迩,浓缩现代科技元素的邗江“智谷”正走向创意文化高地,运河文化创意产业带已成为扬州特色名片。

第十章杭州:加快文化科技融合提升产业综合实力
2011年,杭州市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软实力提升”战略,注重文化与科技等的融合,不断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培养了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品牌园区和龙头企业,使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兴旺景象。

第十一章绍兴: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休闲城市
绍兴是全国首批命名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为开创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局面,绍兴提出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产业特色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绍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突出文化与旅游、工业和科技的融合,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朝着建设底蕴深厚而又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强市目标前进。

第十二章临沂:资源产业化助推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临沂是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化形态丰富多样;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带动产业做大做强;是滨水生态宜居之城,优美环境为文化创意铺垫蓝图。作为山东省唯一的一个“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城市”,临沂抢抓转方式、调结构机遇,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第十三章洛阳:特色文化产业助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和根文化,洛阳市立足于传承弘扬河洛文化,围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变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突出项目建设,壮大主导产业,做大产业园区,做强企业集团,打造特色品牌,开拓更大市场,全市文化产业呈现较好发展势头,未来将成为全市经济支柱性产业。

第十四章深圳:新战略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先锋城市进程
多年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坚持内容导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相结合、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和企业主导相结合、坚持立足国内开发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发展思路。2011年新战略的颁布将进一步推动深圳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和质量,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推助深圳迈向文化创意产业先锋城市。

第十五章昆明:科技与文化融合推动泛亚文化名城建设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施“文化昆明”发展战略,是提升昆明形象的客观需要,是加快昆明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巩固昆明特色文化产业区建设成果的内在要求。2011年,昆明通过一件件文化大事和文化活动,使其走上了着力打造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全面推进泛亚文化名城建设的文化创意发展战略之路。

第十六章西安:文化与科技融合助推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西安市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把彰显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越的自然山水景观结合起来,把独特丰厚的文化资源与优势突出的科技力量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西安特色、西安风格、西安气魄的城市文化,让城市更有文化。2011年,西安文化创意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全面提升,总量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推动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十七章评析: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创意产业大发展
2011年,我国主要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增长迅猛,创意产业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各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要素,科技与文化融合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各大城市仍持续加大对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政策的实施对进一步规范和扶持创意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十八章新视点: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新论
2011年,作为创意双翼的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成为创意产业研究的新热点。从融合科技的文化创意产业定义,探讨文化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对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概念的重新审视,到云文化、微创新与社会网络市场对未来创意的影响,文化资源的市场创意开发模式,文化产业的腾飞和思想市场的开拓,无不透露着业内学者对创意产业前沿命题的思考,也为我们在创意社会中前行带来启迪。

附录
附录一部分省市2011年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数据列表
附录二部分省市2011年创意产业政策列表
附录三中国创意产业相关展会列表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