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反应:小动作背后隐藏着什么?(黄金修订版) ,,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微反应:小动作背后隐藏着什么?(黄金修订版) ,,

0.1 八五品

库存3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振宇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平装

货号327-10-22

上书时间2024-01-19

久品纸墨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姜振宇 著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2
  • 版次 1
  • ISBN 9787535484703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240页
  • 字数 300千字
【内容简介】
  中国微反应研究应用经典之作,大幅增补更新,黄金修订版!
  微反应是个人内心想法的忠实呈现,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准确线索。本书作者姜振宇经过8年研究积累、与15家司法机构合作、基于600小时刑事案例录像,全面分析了常见的8种微反应类型(安慰反应,冻结反应,爱恨反应,仰视反应,领地反应,战斗反应,胜败反应,呼吸反应);用丰富的案例和科学的阐释帮助读者精确、深入剖析身体“小动作”。
  本书在国内开启了“应激微反应”研究的先河,火爆畅销。现新增大量刑事案例、修订部分专业理论,推出修订升级版!
【作者简介】
  姜振宇,一个呆萌的学者、时尚的科研者、个性化十足的畅销书作者。他是心理应激微反应研究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教师;他领导着国内应用心理应激微反应进行测谎的研究团队;他担任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心理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国内多家公安机关和反贪机关的特邀研究人员。著有《掌控者》《微反应》《微表情》等畅销书。
【目录】
开篇:大老板的心思莫测 / 001
第1章专业十问入“微”门
人的社交表现都是有备而来的“表演”,微反应则是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的本能反应,因此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准确线索。它是一种理解他人的工具,也可以据此设计出应对他人的策略。
问题1:什么是微反应? / 007
问题2:微反应有国外的研究吗? / 009
问题3:微反应的“微”字是什么意思,怎么来的? / 010
问题4:为什么“单向表达不分析”? / 015
问题5:微反应能干什么用? / 017
问题6:刺激源的形式有哪些? / 020
问题7:为什么人类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 / 024
问题8:什么是基线 / 029
问题9:微反应能被控制住吗? / 034
问题10:表演会克制住微反应吗? / 036
★实验案例:演技能否对抗微反应 / 037
第2章微反应重要的四经八脉
微反应的全称,是心理应激微反应,是指人在受到有效刺激之后,所做出的不经意的反应动作;它可适用的领域,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场景。微反应,人人都逃不掉!
21常见研究方法比较 / 041
2.1.1在实验室里做实验
2.1.2研究媒体中的视频或图像
2.1.3用真人真事进行实验研究
2.1.4刑事案件侦查研究
22八大反应类型 / 050
2.2.1安慰反应
2.2.2冻结反应
2.2.3爱恨反应
2.2.4仰视反应
2.2.5领地反应
2.2.6战斗反应
2.2.7胜败反应
2.2.8呼吸反应
第3章不怕,不怕,我能行——安慰反应
人在受到批评、压力、否定等负面刺激时,经常无意识地表现出一些寻求安慰的身体微反应,以减缓内心的不适感。当这些细微动作出现时,说明这个负面刺激源非常重要,具有继续深挖和分析的价值,也许能成为获取真相的关键线索。
31视觉安慰 / 061
3.1.1神奇的瞳孔
3.1.2视线转移
3.1.3说谎的人会不会出现视觉逃避?
32听觉安慰 / 067
33口唇安慰 / 068
3.3.1嘴唇的动作
3.3.2咀嚼和咀嚼的变形动作
3.3.3吞咽口水
3.3.4味道的安慰
3.4肌肤安慰 / 074
3.4.1头发和头皮的安慰
3.4.2针对面部器官的安慰
3.4.3针对躯干的安慰
3.4.4衍生的皮肤安慰
3.4.5针对手部的安慰
★测试案例:受到董事会压制的企业经理人 / 073
★测试案例:故意撒谎对抗测试的下场 / 079
本章总结 / 087
第4章注意,千万别动——冻结反应
人在受到意外刺激时,会在第一瞬间减少或停止动作,并尽可能收缩身体,以便收集信息、减少痕迹并判断对策。看到这些微小的反应,可知对方心态大幅减弱,呈现害怕状态。而这个刺激点很可能成为攻破对方心理防线的有力武器!
4.1冻结反应的原理 / 091
4.2惊:意外且关心 / 093
4.3怕:跪叩求生 / 095
4.4先惊后怕 / 096
4.5隐晦的冻结反应 / 097
4.5.1手的冻结反应
4.5.2脚的冻结反应
4.5.3面容僵化
★刑事案例:意外伤人致死案 / 103
本章总结 / 105
第5章爱则亲,恨则逃——爱恨反应
人和人身体间的距离,可以体现出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喜欢就靠近,不喜欢就远离。在热恋中,在商务服务中,在合作谈判中……出现的这些反应都是至关重要的信息。这一规律也可以倒过来使用,通过关心行为和亲近反应的距离控制,加速信任感的建立。
5.1逃离反应 / 109
5.1.1恐惧性逃离
5.1.2厌恶性逃离
5.1.3隐晦的逃离
★案例分析:女车模VS女主持 / 115
5.2亲近反应 / 120
5.2.1四种心理距离
5.2.2亲近反应的心理动因
★趣味案例:夫妻吵架的“最佳求和时间” / 124
本章总结 / 127
第6章傲慢与谦卑——仰视反应
代代相传的生存与死亡的记忆,让人在潜意识里仰视和敬畏比自己大的东西,也会让人在比拼的时候把自己塑造得更高大,哪怕只是仰头、抬下巴;而把身体放低则是表示礼貌、谦逊以及服从。所以,观察一个人的体态高低,可以判断其内心对自我的真实定位。
6.1仰视反应 / 131
6.1.1傲慢
6.1.2满意和享受
★趣味案例:如何寒暄能快速取悦对方 / 136
6.2负仰视反应 / 137
6.2.1低头+脊柱弯曲
6.2.2高低定位的变形——酒文化
6.3四种握手方式的不同含义 / 141
本章总结 / 144
第7章这是我的领地——领地反应
在人类世界里,领地意味着权威和掌控感,人会表现得放松和自信;一旦受到挑战或侵犯,则会引起强烈的警觉、愤怒和反击。不要跨越领导者心中的“红线”,那会决定你的去留甚至生死;而刻意冒犯掌控者的领地,则能激起对方的愤怒,使其泄露更多的内心秘密。
7.1扩张 / 147
7.1.1领地的建立:手和臂
7.1.2领地的建立:脚和腿
★刑事案例:行受贿案件
7.2松弛 / 153
7.2.1炫耀
7.2.2不紧张
7.2.3不拘小节的晃动
7.2.4抖腿
7.2.5声音
★测试案例:心理学专业人士挑战微反应测试 / 154
7.3挥洒——我的地盘听我的 / 159
7.4空间的禁忌 / 161
7.5自卫:对外防御 / 162
本章总结 / 163
第8章进攻与防守——战斗反应
愤怒情绪一旦被唤醒,全身上下都会协调统一,进入明显的战斗状态。所以,战斗反应极难作假且易于识别。尽管在文明的社会规则约束下,战斗反应产生了若干演变,但映射的内心却是同样凶险,一旦出现,即要引起警觉。
8.1战斗准备 / 168
8.1.1脖子变粗
8.1.2握拳
8.1.3咬牙切齿
8.1.4叉腰
8.1.5最隐晦的战斗准备——指尖控制
★测试案例:压力攀升下的反应 / 170
★测试案例:什么情况下,Ta的一言一行是在精准控制中? / 173
8.2战斗发力 / 174
8.2.1语言少且单一
8.2.2攻击桌面
8.2.3指向进攻对象
8.2.4腿和脚的进攻动作
8.2.5如何辨别愤怒情绪的真伪?
★案例分析:克林顿否认与莱温斯基有染事件 / 179
8.3防御保护 / 180
8.3.1建立屏障
8.3.2最完整防御态
8.3.3抱二郎腿
8.3.4阻断反应
8.4专业人士的例外情况 / 189
本章总结 / 191
第9章胜败并非常事——胜败反应
战斗有输赢,胜利者的身体和神经都会很兴奋,会呈现出多种活跃的表现;而失败者的神经系统进入压抑状态,身体重心向下并收缩,呈现出自然散落状。注意观察对方的这些反应,可以判断其内心真实的心理状态。
9.1胜利反应 / 196
9.1.1胜利姿态
9.1.2胜利动作
★测试案例:矫正了男友行为的“得意”女孩儿 / 201
★刑事案例:小问题引出大破绽 / 203
9.2失败反应 / 204
9.2.1身体的垂落
9.2.2无奈的叹息
9.2.3长期的压抑
★测试案例:优质大龄剩女的不幸婚姻 / 206
★测试案例:生活中需要谨慎对待的一类成功人士 / 207
本章总结 / 209
第10章关键时刻,别被呼吸出卖——呼吸反应
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呈现出不同的呼吸状态变化,如惊讶时的吸气、厌恶时的呼气、愤怒时的深长呼气、恐惧时的“大气都不敢出” ……通过观察呼吸的幅度与频率,也可以判断对方神经系统和身体状态的兴奋程度是增加还是降低。
10.1呼吸的生理作用 / 213
10.2呼吸能否被控制 / 214
10.3呼吸增强 / 215
10.3.1 吸气增强
10.3.2呼气增强
10.3.3吸气和呼气同步增强
10.3.4深呼吸的平复兴奋作用
★测试案例:是否脚踏两只船? / 217
10.4呼吸减弱和抑制 / 221
本章总结 / 224
第11章微反应辨谎
测谎,是心理应激微反应最尖端、最炫酷的应用之一,但不是一些“公式化”的神技。学会分析微反应,能够准确判断他人是否说谎,从而及时制定应对策略,避免对方欺骗可能带来的损失;同时,也可以学会怎么跟各种人打交道。
11.1什么是说谎 / 227
11.1.1实话的标准
11.1.2谎话的认定
11.2说谎的目的——趋利避害 / 231
11.3说谎的形式 / 232
11.4微反应分析谎言的方法 / 234
11.5设计好的谎言怎么破? / 235
★实验案例:说谎的原始模型 / 237
参考书目 / 23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