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爱问题:1920年代中国小说的现代性阐释
  • 性爱问题:1920年代中国小说的现代性阐释
  • 性爱问题:1920年代中国小说的现代性阐释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性爱问题:1920年代中国小说的现代性阐释

4 1.8折 22 八五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仲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8-4-5

上书时间2024-05-18

玉碧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徐仲佳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7
  • 版次 1
  • ISBN 9787801906342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07页
  • 字数 236千字
【内容简介】
性爱观是人的深层价值秩序, 1920年代是中国现代性爱观形成的时期,本书通过对性爱问题在1920年代中国文化中的轨迹的沟沉,勾勒了1920年代性爱问题这一现代现象的文化地图,并借此重新审视1920年代小说流变过程中的文学现象,发掘重要文学现象的现代性内涵;对1920年代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的现代性意义进行了重新阐释。作者除了要在性爱问题这样一个现代性背景下阐释一段文学史的现代性内涵,对最终以现代性重写文学史提供一个试验性的探索,还希望为我们民族在新世纪的“立人”寻找一个并不久远的坐标。
【作者简介】
徐仲佳,山东青岛人,文学博士。先习医后从文,从1998年到2004年先后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现任教于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已在《新文学史料》、《中国文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目录】
序 

中文摘要 

绪论 

  一 现代性与性爱问题的关联 

  二 性爱文学现象的研究现状 

  三 本书关于1920年代的上下限

  四 本书论证的方法和内在逻辑 

第一章 性爱问题:1920年代中国文化中的现代现象 

  第一节 新文化中现代性爱的传播与接受

    一 开端:关于贞操问题的讨论

    二 接受:现代性爱的文化史描述 

    三 性爱:现代性内涵的归理 

  第二节 1920年代小说中性爱问题的彰显与演变 

    一 “人的道德”:现代性爱进入文学现代性

    二 “问题小说”与性爱问题的关联 

    三 性爱问题在1920年代小说中的演变及转型

第二章 现代性爱与1920年代小说中现代人的自我想像 

  第一节 现代性爱的核心:个人主体性的自我确立 

    一 “我是我自己的”:现代性爱带来个体觉醒 

    二 性苦闷的展示、新性道德的建构与旧道统的解构 

    三 “人”的实践困境:现代性爱的道德两难 

  第二节 转型时代的性爱选择:“现代人”的彷徨与抗争 

    一 都市:市民形象的新旧张力 

    二 革命:知识分子的自我否定与动摇 

第三章 虚构与体验:现代性爱与1920年代小说中的女性想像 

  第一节 男性作家想像中的物化虚构 

    一 “女子本位”:异性想像中的“风雅盟主”

    二 厌女症:性别无意识中的女妖与圣母

  第二节 娜拉们的困境与自我想像 

    一 “礼教的叛徒”:女性自我的匮乏与性体验的回避 

    二 “何处是归程”:女性自我觉醒与独特性体验的传达 

第四章 视角与声音:现代性爱与1920年代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第一节 向内转:主体性的确立与现代人的视角

    一 主体性确立与第一人称视角的选择 

    二 “人”的惶惑与第三人称有限视角

  第二节 现代性爱激活的“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 

    一 “五四小说家”与鸳鸯蝴蝶派:性观念差异的不同声音 

    二 转型期小说家的声音:多元选择的动摇 

第五章 欲望与理性:1920年代小说中性爱问题的内在规范 

  第一节 1920年代小说中欲望与理性悖论的内在调适 

    一 欲望与理性的悖论:作为文学规范的可能性 

    二 前期:个人欲望与社会进化的和谐互动 

    三 中期:“革命+恋爱”公式的生成及其现代性内涵 

  第二节 1920年代后期悖论调适的偏移与选择 

    一 革命禁欲主义在理论家与小说家之间的确立 

    二 丁玲的自觉选择与性爱问题的淡出 

结 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