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的生命境界
  • 孔子的生命境界
  • 孔子的生命境界
  • 孔子的生命境界
  • 孔子的生命境界
  • 孔子的生命境界
  • 孔子的生命境界
  • 孔子的生命境界
  • 孔子的生命境界
  • 孔子的生命境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孔子的生命境界

39 八五品

库存2件

河北石家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仁厚 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0-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20

普贤书院

十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內页有些字划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蔡仁厚 著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 2010-04
  • 版次 1
  • ISBN 9787546326207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2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学的反思与开展》分三卷,卷上为《生命境界》,卷中为《返本开新》,卷下为《理学新诠》。《生命境界》一卷收文七篇。前三文直接从生命说话。第一篇是孔子的生命境界,孔子一生,不厌不倦,下学上达,无论就人格发展、人生之路、人文精神来看,孔子都是上等的型范。第二篇也是顺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言,以说明生命活动与文化表现皆有所谓兴发、自立、圆成。因此,生命心灵需要“诗”,人文教化需要“礼”;宇宙人间需要“乐”。第三篇是就生命的三个本始:天地、祖先、圣贤,以反显现代人失落根土之后的贫血症。故提议在家庭安置“天地圣亲师”之神位,使只供住宿的家,转化为与祖先同在,与天地、圣贤同在的安身立命之所。
【作者简介】
  蔡仁厚,江西雩都人,1930年生。先后任教于东海大学中文系、中兴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与哲学研究所。现任东海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教授。著有:《孔孟荀哲学》、《宋明理学·北宋篇》《宋明理学.南宋篇》、《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新儒家的精神方向》、《墨家哲学》等书。
【目录】
自序
卷上生命境界
第一章孔子的生命境界:兼论道德宗教之融通
一、孔子的生命境界:下学上达
二、从有限通向无限
(一)五十而知天命
(二)六十而耳顺
(三)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祭(宗教)与礼(人文)的融

第二章“诗、礼、乐”与文化生命
一、“诗”的兴、观、群、怨:生命的兴发
二、“礼”的别异与规矩:生命的自立
三、“乐”的合同与感通:生命的圆成
四、文化的“诗、礼、乐”与生命的“兴、立、成”

第三章生命的本始:天地、祖先、圣贤
第四章天道与上帝:以儒耶的“天人关系”为线索
一、儒家之天道与耶教之上帝
二、儒家之性善与耶教之原罪
三、天人合德与神人关系
四、人类自救与上帝救赎

第五章从儒家思想看人权问题
一、先看一个对比——儒、道、墨、法的特色
二、“个人”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
1.从伦常关系中看(人伦)
2.从人格世界来看(人道)
3.从政治分位上看(人爵)
三、人权之“实”与人权之“名
1.人伦、人道与人权
2.从刑罚刑具比较中西人权的实况
3.现代人权的“观念”与“事实
四、人权与自由
1.万物一体与主客对列
2.主体自由与人权
五、人权的实现
1.民主政体的建立
2.人民权益的保障
六、结语:学习圣之时者

第六章先秦儒家心论要旨
一、弁言
二、孔子由“不安”之仁以言心
三、孟子由“四端、不忍、良知良能”言心
四、荀子由人之“知道、知统类”而言心
五、儒家心论之影响与展望

第七章荀子的思想体系
一、天与人
1.天之自然义
2.天人之分
3.天生人成
4.制天用天
二、性与心
1.性恶说
2.化性起伪,以心治性
3.以智识心
三、心之义用
1.解蔽
2.正名
3.知类明统
四、礼义之统
1.隆礼义而杀诗书
2.法后王
3.知统类
4.礼与义、辨、分、群
五、论君——荀子政治思想阐微
1.天子无让说
2.君之四义与天子之道德担负
3.君之恰当的地位与三统并建
附:杨著《荀子类存有论之研究》序

卷中返本开新
第一章文化生命的坦途:返本开新
一、离根拔土三百年
二、什么是儒家之本
三、什么是文化之新
四、为什么要“返本”而“开新”
五、文化生命的坦途
六、由会通到达时中

第二章从继往开来看当代新儒家的学术功绩
一、弁言
二、儒家学术的回顾及其未来之发展
1.从孔、孟、荀到董仲舒
2.宋明心性之学的意义
3.明清之际的大崩塌与起死回生
4.儒学与中国文化之未来
三、当代新儒家的努力及其学术功绩
1.阐扬内圣心性之学的义理
2.开展儒家外王学的宏规
3.抉发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涵蕴的问题
4.打通“中国哲学史”开合发展的关节脉络
5.疏通中西哲学会通的道路
四、结论:超越与开扩

第三章斯人千古不磨心——当代新儒学的精神开展
第四章当代儒家的学术贡献及其文化功能之省察
一、一个回顾:当代新儒家的精神开展
二、当代新儒家的用心及其成就
1.对中国传统学术的新诠释
2.对中国文化前景的新设计
3.对西方哲学之译解、融摄与消化
4.对中国哲学史上哲学问题之省察
5.对中西哲学会通之路的疏导
三、义理上的具足与功能上的限制

第五章当代新儒学的回顾与前瞻
一、当代新儒家的成就——以牟宗三先生的著作为主线
1.阐明三教:儒、释、道三教义理系统之表述
2.开立三统:文化生命途径之疏导
3.畅通慧命:抉发中国哲学所涵蕴的问题
4.融摄西学:康德三大批判之译注与消化
5.疏导新路:中西哲学会通的道路
二、未来中国文化的走向
……
第六章当代学术界的大豪杰:徐复观先生
第七章徐复观先生的学术通识与专家研究
第八章牟教授的生平及其学术贡献
第九章牟宗三传(国史拟传)

卷下理学新诠
第一章宋明理学与当时的世界思潮
第二章宋明理学之新的疏导
第三章王阳明致良知宗旨之蕴酿与确立
第四章王阳明的知行思想
第五章王阳明对心性功夫的指点
第六章王明阳言礼之精义
第七章王阳明辨“心学与禅学”
第八章论江右王门的学脉流衍
第九章宋明理学的殿军

余论
第一章二十星霜话“鹅湖”
第二章忆念博伟勋教授
第三章新的思考和具体的建议
第四章在解构中重建,在诠释中开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內页有些字划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