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凭栏的闻一多,双手无意识地转动着球,轻而长地叹息一声……
他的表情随之惆怅。与表妹的包办婚姻,委实是他不甚情愿的。
第二章
喜灯明耀——新烛初燃,一环环渲映满室的光晕,仿佛少女的脸颊那一种淡淡的羞……新房里——高真罩着红盖头,一动不动端坐床畔,定如雕塑。
闻一多背手伫立窗前——窗前皓月当空,室内室外一片寂静。
第三章
又一人道:“闻一多、罗隆基等四名学生,于大多数学生接受现实,纷纷悔过之后,仍持倔傲之态度,非但不表示悔过,还要在周刊上发表公开具名的文章……我们校方不能再姑息了,当杀一儆百!”
第四章
闻一多、潘光旦相视一眼,仍毅然往前。同学们一个个爬上战壕,跟在后边。突然响起枪声……
第五章
闻一多:“……即使你将她用武力挟持到了芝加哥,她也会生病的。我们中国的山鬼,永远属于我们中国的山林。她是我们中国人意识中,关于女性美的一种想象……”
第六章
闻一多和同学们又在作画,但位置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那名吻过闻一多的白人女生和三名白人男生,已坐到闻一多这“半壁江山”来了。
第七章
当闻一多将在蒲西夫人家里做客的情形讲给两位留美同学听了以后,那一种跨国友谊的温馨情愫,便在小小的房间里如水波般荡漾着了,使他们海外学子时而寂怅的心灵,获得很大的慰藉。
第八章
闻一多望窗外,但见灿烂的原野上,一匹白马与列车并驰——马背上是一身牛仔装的古斯汀,擎在她手中的红丝巾与她的黑长发向后扬起……
第九章
报上关于“五卅”惨案的通栏大标题映入眼帘,三人边看边缓缓坐在各自的皮箱上……
码头已别无他人——空荡荡的码头只剩下了闻一多们,他们的背后是那艘异国轮船……
第十章
温馨的烛辉之下,闻一多背依床头,一手从女儿头顶弯过,手心贴着女儿一边的脸腮,而诗人的心境,那一时刻显然并未沉浸于幸福之中,他紧锁双眉,目光凝视着烛苗……
第十一章
闻一多瞪着他们,在讲台上大步地踱来踱去:“原谅你们,那样也太便宜你们了。不,我一定要惩罚你们!不惩罚不足以使你们吸取教训!学生捉弄老师的行径是我最不能容忍的……
第十二章
车厢里拥挤不堪,拖家带口守着大包护着小包的逃难者一个个愁眉不展。
闻一多夫妇坐在双人座上,他怀里抱着女儿;而女儿不住地咳嗽……
第十三章
两名女兵只得怏怏离去。
门外传入她们中一人的话语:“不过是小小的股长,军衔才是尉官,神气什么呢?”闻一多摇头一笑。
第十四章
在那一个夜晚,在杭州的一条街上,闻一多一边大声吐叫着他诗句化了的内心苦闷,一边不时地挥舞手臂。
第十五章
一名从舷窗望着外边的学生自言自语:“已经看得见我们青岛了……”
梁实秋又用臂肘碰了碰闻一多;闻一多领悟地:“又说多了,又说多了。哎,咱们不是默契了要聊些轻松的话题么?”
第十六章
在栈桥伸入海中的尽头,伫立着一位穿白色西服套装的女子的背影——她颈上的白色纱巾,被海风吹得向后飘扬;而她臂上的黑纱,望去那么的醒目。
闻一多望着她的背影犹豫不前。
第十七章
闻一多:“……鲁迅先生似乎还说过,尽管文学什么都可以写,但至今还没有真的文学家细微地描写过大便、粪坑和粪坑里蠕动的蛆虫……”
吴扬突然站起,大声地:“我抗议!您这明明是在借鲁迅先生的话指桑骂槐,贬低您的一名学生的诗作业!……”
第十八章
闻一多大睁双眼,彻夜难眠……
黑暗中,闻一多坐了起来,划火柴,吸烟斗……
门突然被撞开——男女学生一齐拥入。
第十九章
在日军的操练的口令声和脚步声中,闻一多“啪”地合上了书,烦躁地起身离开桌前,不停地大步走来走去,猛地扯了一下窗帘……
第二十章
闻一多站住,一手撑伞,微微喘息地望着蜿蜒曲折的路径回答:“国难当头,走几千里路算不得什么艰苦……
第二十一章
闻一多一边与学生们跳着,一边感慨地:“红军中,也有多么有才华的人物啊!这些歌,才是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歌,不知何日方能有缘一见他们。”
第二十二章
闻一多将脸凑近妻子:“那你打我吧!”
高真果然扬起手来,却当然地并没打下去,顺势抚摸在闻一多脸上,低声地:“瞧你都瘦成什么样了,胡子也不刮……”
第二十三章
华罗庚一家六口失去了住房,一时难以租到;闻一多将自家住房腾出了一间半,诚邀华罗庚一家为邻……
第二十四章
闻一多站起,目光充满深情地望着一排排书架,语调缓慢地:“我想,我该为中国做些别的事情了。是的,那些更急迫的事情,我想,我是应该去参与着做了……”
第二十五章
红烛炸碎的星屑,最后一次纷落,凝聚成的不再是一支燃烧着的红烛,而是一尊闻一多的胸像——但却像蜡雕的一样。而且内中仿佛有一颗心在燃烧,使之红彤彤地透亮着。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