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上(孔范今签名)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上(孔范今签名)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上(孔范今签名)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上(孔范今签名)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上(孔范今签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上(孔范今签名)

28 4.1折 68.5 九品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孔范今 编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jiac42

上书时间2024-12-23

日益斋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孔范今 编
  •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7-06
  • 版次 1
  • ISBN 9787532914685
  • 定价 68.5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1261千字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文学”,是近年来学界提出的一个新的文学史概念。从时间的界定上来说,顾名思义,它所指称的当然是20世纪的中国文学,但这也只是一种大致不差的说法,很难说它的上限就一定是1900年。从文学发展的实际进程来看,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阶段,其上限应在上一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至于下限,因为这一过程迄未完结,亦不能就预定在1999年。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这一文学过程分解为近代、现代、当代三个阶段。和“20世纪”一样,“近代”、“现代”、“当代”也是表述时间的概念,而且,由于这三个概念所包容的历史内容及其对文学的制约和要求不同,三个时期的文学确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表征,据此来研究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和“20世纪”不同,这三个概念虽然也是表述时间的阶段性的,但它们却带有明显的历史人文色彩,有着特定的社会政治指向,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因此,依据这种社会政治革命的分期来划分文学发展阶段,又必然会有削足适履之憾。事实上正是如此。对政治分期的依附,意味着对政治尺度的依附,其结果必然是对文学史固有尺度的相对漠视甚至放弃。
【目录】
导论

  论一:新文学史概念提出的依据和意义

  论二:经济变革与20世纪中国文学

  论三:政治变革与20世纪中国文学

  论四:文化变革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上)

  论五:文化变革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下)  

  论六:历史结构的悖论性与文学的补偿式调整和,

上编(1898—1917)

 概说

 第一章 意在启蒙的维新文学运动(1898—1906)

   第一节 维新文学运动

   第二节  维新派的诗文创作

   第三节  本时期的台湾诗坛

 第二章 独领风骚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新小说的崛起及意义

   第二节  李宝嘉与《官场现形记》

   第三节  吴沃尧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四节  刘鹗与《老残游记》

    第五节  曾朴与《孽海花》

  第三章  向民族意识转化的革命派文学(1906—1917)

    第一节  革命旗帜下的文坛调整

    第二节  章炳麟、秋瑾等人的创作

    第三节  南社及其创作

    第四节  苏曼殊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与雅俗对峙互补格局的形成

    第一节 通俗小说与小说分流

    第二节  鸳鸯蝴蝶派及其类别

    第三节 徐枕亚与《玉梨魂》

  第五章 翻译文学的萌生和发展

    第一节  新文学参照文本的引进

    第二节  林译小说

  第六章 与新文学并存的旧体文学

    第一节  未失魅力的传统及其演化

    第二节  “同光体”及其他诗派

    第三节  常州词派

中编一(1917—1976)

  概说

  第七章 新文学革命运动(1917—1921)

    第一节 历史过程

    第二节  初期的创作尝试

    第三节  两种文化观念的抗争

    第四节  五四文学精神及其历史评价

  第八章 文学独立与文学观念的对立发展(1921~1925)

 ……

中编二(台湾文学:1949-1965)

下编一(1976—)

下编二(台、港文学:196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