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刘道玉)一版一印包正版
  •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刘道玉)一版一印包正版
  •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刘道玉)一版一印包正版
  •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刘道玉)一版一印包正版
  •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刘道玉)一版一印包正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刘道玉)一版一印包正版

扉页签名包正版现货实拍

98 九品

仅1件

广东深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道玉 著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9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仓库箱f09

上书时间2024-05-15

日益斋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道玉 著
  •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9
  • 版次 1
  • ISBN 9787535430878
  • 定价 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5页
  • 字数 3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1981年,职称仅为讲师的刘道玉被中央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重点大学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刘道玉曾说:“我本不想做官,也就不怕丢官,那么,就不会为’保官’而前怕狼后怕虎了,也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了。”“我这个人最喜欢一个字,那就是’变’。有这个字,就有了创新的最大驱动力。”正是他的这种“说话不留余地,办事不留后路”的个性,使他成为八十年代大学中的风流人物,也成就了武汉大学一度的辉煌。他首创并推行的一系列高教改革,如学分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转学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等,都为全国所瞩目,从而使武汉大学成为当时教育改革领域上的急先锋,甚至一度再现“北有北大、南有武大”的说法。电影《女大学生宿舍》中的校长路石就是以刘道玉为原型的。在十六年前,由于种种原因,锐意改革的刘道玉被突然免职,他像一个谜一样从人们视野中消失。本书是刘道玉在沉默了十六年后第一次把自己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揭开了许多隐秘的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它将唤醒他们武大学子心中最美好的记忆,重回武大的黄金岁月,同时也是对弥漫在他们心中的“刘道玉情结”的最完满的注解。作者毕生从事教育改革事业,他的许多改革措施和眼光具有前瞻性,他在书中保存了许多宝贵经验与思索,如大学价值取向、高等教育模式、大学校长遴选等等,对于问题重重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刘道玉,对如今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上世纪80年代,在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间,刘道玉推行的一系列大学制度改革以今天的眼光看,仍然相当大胆。本书是刘道玉出版的自传小说。书中,他追忆了自己主政武大的岁月,字里行间闪现着一位勇敢的教育制度改革者的形象。当您购买本书后,您就同时捐出了2.2元给刘道玉教育基金会。基金会将把您的爱心传递给每一个位贫困学子。
【作者简介】
  1955年11月生,湖北枣阳人,中共党员,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1977年,任国家教委高教司司长,对恢复统一高考起了很大的作用。1981至1988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他在武汉大学率先推行了一系列从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学分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等等,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其改革举措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教育面,从事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先后出版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智力·创造力》、《创业与人生设计》等十多部著作并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百五十多篇文章。1985年获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的最高荣誉勋章,1987年获日本东洋哲学学术研究奖章,1993年获英国剑桥名人中心二十世纪勋章。
【目录】
自序(1)
第一章塑造灵魂的故土(1)
一8岁开始私塾启蒙教育(1)
二小小的牛倌(8)
三栖人“檐”下的小学生活(11)
四冒名顶替的初考(14)
五《三人行》的风波(19)
六“假文凭”进高中(22)
第二章读书到苦方觉甜(27)
一“乱点鸳鸯谱”——珞珈山之恋(27)
二“梦想剧场”——我的诺贝尔梦(32)
三“耐(奈)温将军”(34)
四“三点式”读书法(35)
五通过俄语自学英语(38)
六在郭和夫的研究室学习(41)
七政治运动中的角色行为(44)
八诺贝尔奖牌挡不住丘比特神箭(49)
九“白手起家”搞科研(53)
第三章莫斯科的526天(55)
一留苏预备部(55)
二第一列宁大街30A号(59)
三中将克努扬茨院士(61)
四玛莉娅老太太-(63)
五紧张有序的留学生活(65)
六我在莫斯科惟一的夏天(68)
七“反修”战士(71)
八“不受欢迎的人”(76)
九周总理的接见(79)
第四章“黑炮手”劫后余生(84)
一发奋著书立说(84)
二暴风雨的前夜(86)
三李达“三家村”(89)
四神秘的使命(93)
五提心吊胆的北京大学联络组组长(98)
六“不识时务”的“保皇兵团”司令(102)
七炮打中央文革的“黑炮手”(105)
八第一次逃亡生活(109)
九虎口余生(113)
十接受再教育(120)
第五章拨乱反正当为先(126)
一教育部的“临时工”(126)
二邓小平召开历史性的座谈会(130)
三北戴河十年来的第一批客人(135)
四全国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会议(142)
五因劳成疾,是坏事也是好事(145)
第六章改革大潮涛头立(150)
一最年轻的大学校长(150)
二“卧薪尝胆,十年雪耻”(159)
三“不拘一格降人才”(164)
四韩德培“晶核”之再生(169)
五教学制度的创新(175)
六感动了“上帝”(189)
七科研实现零的突破(193)
八珞珈山上的快乐学院(201)
九呼唤创造教育(208)
第七章生不愿封万户侯(215)
一教育部里的余波(215)
二团中央书记的候选人(219)
三上访要求不当市长(221)
四北戴河的会见(226)
五厦门大学的盛情(230)
六海南岛之行(232)
七“官贵民贱”的真相(236)
八为何不当官?(239)
第八章不了的化学情结(242)
一一切从零开始(242)
二开拓新领域(247)
三承担重点科研任务(250)
四培养研究生(254)
五国际学术交流(258)
六我的最大遗憾(268)
第九章山外青山楼外楼(273)
一美国西东大学的突破(274)
二中法交流中心(277)
三法国国家荣誉勋章(284)
四耶鲁大学的盛典(287)
五哈佛大学的印象(290)
六中日大学校长会议(294)
七与池田大作先生的对话(298)
八春兰秋菊裨益于我(303)
第十章梦魂萦绕系教育(309)
一我的教改情结(310)
二甘作铺路石(319)
三爱的学校(326)
四太平洋上空的一个梦(331)
五给中学生开选修课(334)
六创造教育三部曲(338)
七“实验田”的辍耕(340)
八人生无怨无悔(345)
跋(350)
附录:刘道玉生平要事年表(35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