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
  • 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
  • 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
  • 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
  • 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
  • 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
  • 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
  • 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
  • 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
  • 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

20 8.3折 24 八五品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钱冠连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5-04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3

惜忆轩

六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钱冠连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 2005-04
  • 版次 1
  • ISBN 9787100042369
  • 定价 2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06页
【内容简介】
当然,无论是把语言主看作思想本身,还是把语言理解为存在的最后家园,这些都是对语言性质的全新认识,与传统哲学以及传统思维方式对语言的理解有了很大不同。如果仅仅从经验的层面以观察,语言的工具性质似乎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只要我们稍微进一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所观察到的语言活动不仅仅是在表达或传递某种其他的东西,它们本身其实就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一种经过社会化改造的本能的活动。这正是钱冠连先生在这本著作中着重阐发的主要思想:“人活在语言中,人不得不活在语言中,人活在程式性的语言行为中。”

  “钱冠连把思考的智慧种子播撒在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壤里,催生出累累果实。他在消化国外语言哲学和语用学理论之后,路子走得更远,不忘建立自己的学说。他总是力图说出一些前人没有说过的话,书中妙语连珠,要言不烦。……书里采用的民间语篇例证,实实在在,分析在理,让人耳目一新,为我国的学界带来一股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令人想到什么是放眼世界,立足国内。”

  在西方哲学中,钱先生乎受海德格尔的影响最深,这一部著作,就是从“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一语开始。不过,钱先生并不自限于诠释海德格尔的思想,更不是昭搬海德格尔的文句,而是有自己的心得和推进。绪论中的一段话扼要体现了这一点:“在海德格尔心中,栖居在语言所筑的家中的看家人是思考者与诗人。而本书命题却指出:以语言为最后的家园者,是每一个普通人,是行为中的人,是语言行为中的人,是程式性语言行为中的人。”
【作者简介】
钱冠连,男,生于1939,07,15,湖北仙桃市沙湖镇人。1962年毕业于华中师大外语系,1981_ 1982于武汉大学进修英美文学,1983_ 1984复旦大学进修英美文学、修辞、翻译,1992-1993在国际语用学会研究中心(设于比利时安特卫大学)任合作研究员。先后曾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语言是存在之居所”与“语言是人类最后的家园”

 1.2  行为—语言行为—程式性语言行为

 1.3  “三活”:人的基本生存状态

 1.4  语用学的中国转世投胎的两个标志

第二章  哲学、语用学如何介入

 2.1  哲学介入

  2.1.1  “语言是存在之居所”

    2.1.1.1  海德格尔这一命题的本意

    2.1.1.2  对海氏这一命题的讨论

    2.1.1.3  das Sein(“存在”)这个词

    2.1.1.4  语言分析: 解决千年哲学老题

  2.1.2  哲学介入之一:存在把人从外到内地牵引到语言中

  2.1.3  中国哲学精神的介入

 2.2  语用学介入

  2.2.1  语言使用与人类其他社会行为

  2.2.2  活动类型的语用分析框架

  2.2.3  一个乡村司法调解个案

  2.2.4  以三种类型的语用学来分析日常语言

 2.3  小结:“哲学的”与“语用学的”

第三章  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

 导言:语言缺失处,无人出场

 3.1  人活在语言中

  3.1.1  行为大多寄生在言说上

  3.1.2  人活在话语场里

    3.1.2.1  倾听与言说:人生在世的主要方式

    3.1.2.2  话语场的预先设定性

    3.1.2.3  一两个句子控制我们一辈子

    3.1.2.4  话语场的传承也就是历史在传承

    3.1.2.5  小结

 3.2  人不得不活在语言中

  3.2.1  语言本身就是生命活动

  3.2.2  语言是民族的最后的指纹与遗产

    3.2.2.1  民族认同中的宗教与语言

    3.2.2.2  语言共同体的指纹意义

    3.2.2.3  民族的最后的遗产

    3.2.2.4  乡音认同: 心理上的家园

  3.2.3  语言:一个文明的溃散或者持守

    3.2.3.1  最有效的征服和同化

    3.2.3.2  母语-母文化:一个文明最温暖的襁褓

    3.2.3.3  语言中的不可共量性使一个文明稳定

    3.2.3.4  语言与文字的稳定性守住一个文明

    3.2.3.5  语言之间的“隔”守住了一个文明

    3.2.3.6  语言之间的交流加强一个文明的活力

  3.2.4  语言规定思想论及其机制

    3.2.4.1  萨-沃假设

    3.2.4.2  对萨-沃假设的讨论

    3.2.4.3  语言规定思想的机制

    3.2.4.4  语言是人认知世界的先验结构

 3.3  人活在程式性语言行为中

  3.3.1  程式性语言行为的界定与特征

    3.3.1.1  定义:三个“基本固定”或者三种程式性共生

    3.3.1.2  程式性与变异

    3.3.1.3  程式性倾向

  3.3.2  何以有程式性行为与程式性话语的稳定的配合

    3.3.2.1  协作活动的结果

    3.3.2.2  预先期望的促进

    3.3.2.3  文化稳定性的推动

    3.3.2.4  生命效度的驱动

     3.3.2.4.1  程式与活动目的最相关

     3.3.2.4.2  程式兑现活动目的最经济

     3.3.2.4.3  程式利于协作效益最大化

     3.3.2.4.4  三种程式性共生的其他有效性

  3.3.3  程式性语言行为如何推动人类交际

    3.3.3.1  遵循程式的正效应

    3.3.3.2  不遵循程式的负效应

    3.3.3.3  程式变异的二重性

  3.3.4  程式性语言行为的语用机制

    3.3.4.1  话语场的牵制

    3.3.4.2  话语引导行为

    3.3.4.3  语用博弈论

    3.3.4.4  目的意图的牵制

 3.4  本章结论

  3.4.1 哲学介入之二:人以言说使自己出场或现身

  3.4.2 家园论的主要思想概括

  3.4.3 中国哲学精神的涵摄

第四章  语言背叛人:“家园”论的悖论

 4.1  施害假信息

 4.2  语言扭曲世界

 4.3  我们不得不活在谎言、妄言或者谬言之中

 4.4  “当语言休假时,哲学就出了问题”

第五章  选择不说

后记:摘取我够得着的葡萄

附录一: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二:钱冠连学术著述目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