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硬件设备完全技术宝典 无盘
  • 网络硬件设备完全技术宝典 无盘
  • 网络硬件设备完全技术宝典 无盘
  • 网络硬件设备完全技术宝典 无盘
  • 网络硬件设备完全技术宝典 无盘
  • 网络硬件设备完全技术宝典 无盘
  • 网络硬件设备完全技术宝典 无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网络硬件设备完全技术宝典 无盘

实物拍摄 内页干净

25 2.8折 88 九品

仅1件

北京顺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晓辉、刘险峰、王雪梅 著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6

上书时间2024-11-22

墨轩书屋馆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晓辉、刘险峰、王雪梅 著
  •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1
  • 版次 1
  • ISBN 9787113194161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747页
  • 字数 113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网络硬件设备完全技术宝典(经典版)》内容涵盖了交换机、路由器、安全设备、无线设备、服务器和网络存储等重要和常用的网络设备,涉及参数与选择、分类与适用、端口与连接、配置与管理、状态监控与故障排除等诸多方面,体现并融合了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应用,兼顾易学易用的图形化界面和面向高端配置的CLI命令行。本书是一本够用、好用、实用的网络设备选购、连接、配置和管理手册。
  《网络硬件设备完全技术宝典(经典版)》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语言表述流畅准确,理论讲解深入浅出,具体操作说明详略得当,注重培养读者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网络硬件设备完全技术宝典(经典版)》可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教材或辅导书,适合作为拥有一定网络基础、从事网络或相关工作的人员以及准备从事网络管理工作的大、中专学生使用。
【作者简介】
  刘晓辉,衡水学院高级工程师,先后规划和筹建了多个大中型网络,主持实施多个系统集成工程和综合布线工程,多次参与大中型网络工程的验收,并始终工作在网络教学和网络管理第一线,积累了大量的网络建设和网络管理经验。先后在各大出版社出版了网管天下系列、网管宝典系列、Windows命令行系列、超级网管员系列、Windows Server 2008技术实战指南系列等60余部优秀作品。
【目录】
第1章 网络硬件设备综述
1.1 网络硬件组成
1.1.1 网卡
1.1.2 集线设备
1.1.3 传输介质
1.1.4 服务器
1.1.5 工作站
1.1.6 共享资源和外设
1.1.7 路由器
1.2 网络拓扑结构
1.2.1 星状拓扑结构
1.2.2 树状拓扑结构
1.2.3 网状拓扑结构
1.2.4 环状拓扑结构
1.3 交换机概述
1.3.1 交换机的功能
1.3.2 交换机的应用
1.4 路由器概述
1.4.1 路由器的功能
1.4.2 路由器的应用
1.5 安全设备概述
1.5.1 防火墙的功能
1.5.2 IDS的功能
1.5.3 IPS的功能
1.5.4 安全设备的应用
1.6 无线设备概述
1.6.1 无线网络的适用
1.6.2 无线设备的应用

第2章 交换机技术与选择策略
2.1 交换机技术
2.1.1 高速链路技术
2.1.2 冗余链路技术
2.1.3 虚拟局域网技术
2.1.4 多层交换技术
2.1.5 路由冗余技术
2.1.6 端口传输控制技术
2.1.7 VoIP技术
2.2 交换机的分类
2.2.1 智能与傻瓜交换机
2.2.2 固定端口与模块化交换机
2.2.3 接入、汇聚与核心交换机
2.2.4 二层、三层与四层交换机
2.2.5 快速、千兆与万兆交换机
2.3 交换机的选择策略
2.3.1 核心交换机的选择
2.3.2 汇聚层交换机的选择
2.3.3 接入层交换机的选择
2.3.4 可网管交换机的特点与适用

第3章 交换机的端口与连接
3.1 IEEE 802.3系列标准
3.1.1 IEEE 802.3标准
3.1.2 IEEE 802.3u标准
3.1.3 IEEE 802.3z和802.3ab标准
3.1.4 IEEE 802.3ae、802.3ak、802.3an和802.3aq标准
3.2 交换机端口类型
3.2.1 双绞线端口
3.2.2 光纤端口
3.2.3 1GE模块与插槽
3.2.4 10GE模块与插槽
3.2.5 复用端口
3.2.6 10GE转换模块
3.3 跳线类型与适用
3.3.1 双绞线跳线
3.3.2 光纤跳线
3.3.3 光纤跳线与光纤端口
3.4 交换机的连接策略
3.4.1 不同性能交换机的连接策略
3.4.2 非对称交换机的连接策略
3.4.3 对称交换机的连接策略
3.5 交换机的级联
3.5.1 光纤端口的连接
3.5.2 双绞线端口的连接
3.5.3 远程交换机的连接
3.6 交换机的堆叠
3.6.1 堆叠与级联
3.6.2 GBIC/SFP堆叠
3.6.3 StackWise技术
3.6.4 StackWise Plus技术
3.6.5 FlexStack技术
3.7 交换机与布线系统的连接
3.7.1 交换机与双绞线链路的连接
3.7.2 交换机与光纤链路的连接
3.8 连接状态判断与链路测试
3.8.1 交换机工作状态判断
3.8.2 网络链路连通性测试

第4章 交换机CNA基本配置
4.1 交换机配置前的准备
4.1.1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
4.1.2 交换机配置前的规划
4.2 交换机的初始配置
4.2.1 初始配置前的准备
4.2.2 运行快速设置
4.2.3 Catalyst 4000/4500交换机初始化
4.3 Cisco CNA简介
4.3.1 Cisco CNA可管理的设备
4.3.2 Cisco CNA视图
4.3.3 集群和团体
4.4 添加交换机
4.4.1 将交换机添加至团体
4.4.2 添加新的设备
4.4.3 设置网络拓扑图
4.5 交换机常用配置
4.5.1 使用Cisco CNA配置端口属性
4.5.2 使用Cisco CNA配置端口角色
4.5.3 使用Cisco CAN配置EtherChannel
4.5.4 配置STP
4.5.5 使用Cisco CNA配置VLAN
4.5.6 使用Cisco CNA配置堆叠
4.5.7 使用Cisco CNA配置VLAN路由
4.5.8 使用Cisco CNA配置静态路由
4.5.9 使用Cisco CNA配置SPAN端口
4.5.10 使用Cisco CNA配置设备属性
4.5.11 交换机重新引导

第5章 交换机CNA高级配置
5.1 交换机安全配置
5.1.1 Cisco CNA安全导向
5.1.2 配置端口安全
5.1.3 配置受保护端口
5.1.4 泛洪控制
5.2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
5.2.1 访问控制列表简介
5.2.2 配置ACL
5.2.3 时间访问列表
5.3 配置动态路由
5.3.1 配置RIP动态路由
5.3.2 配置OSPF动态路由
5.4 监控交换机
5.4.1 监控端口状态
5.4.2 查看统计信息
5.4.3 查看系统状况
5.5 维护交换机
5.5.1 文件管理
5.5.2 配置文件的备份与恢复
5.5.3 升级系统映像
5.6 使用Web配置和管理交换机
5.6.1 使用Web设置端口属性
5.6.2 使用Web设置端口角色
5.6.3 使用Web快速配置交换机
5.6.4 使用Web监控交换机
5.6.5 使用Web管理交换机

第6章 交换机CLI配置
6.1 交换机CLI基本配置
6.1.1 交换机CLI初始配置
6.1.2 清除交换机配置
6.2 端口配置
6.2.1 配置复用端口
6.2.2 配置速率、双工和自动翻转
6.2.3 配置流控制
6.2.4 查看模块或端口状态
6.2.5 禁用并重新启用接口
6.3 使用CLI配置EtherChannel
6.3.1 EtherChannel配置规则
6.3.2 EtherChannel的配置实现
6.3.3 配置三层EtherChannel
6.3.4 移除端口和EtherChannel
6.4 使用CLI配置VLAN
6.4.1 VLAN配置规则
6.4.2 手动配置VLAN
6.4.3 使用CLI配置VLAN Trunk
6.5 使用CLI配置STP
6.5.1 STP的CLI配置实现
6.5.2 配置Trunk端口负载共享
6.5.3 使用CLI配置Post Fast端口
6.5.4 使用CLI配置MSTP
6.6 使用CLI配置IP路由
6.7 使用CLI创建并应用访问列表
6.7.1 创建并应用IP访问列表
6.7.2 创建并应用端口访问列表
6.7.3 创建并应用VLAN访问列表
6.8 其他重要配置
6.8.1 使用CLI配置CDP
6.8.2 使用CLI配置DHCP中继
6.8.3 配置SPAN

第7章 路由器参数与选择
7.1 路由器的分类与适用
7.2 路由器的主要参数
7.2.1 路由器基本参数
7.2.2 路由器性能参数
7.3 路由器的选择
7.3.1 路由器的选购原则
7.3.2 选购时应考虑的因素
7.4 路由协议选择
7.4.1 静态路由
7.4.2 RIP路由协议
7.4.3 OSPF路由协议
7.4.4 EIGRP路由协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