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纷繁事:中国历代文人群像(套装共2册)
儒者、文官、诗人三位一体,构成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典型品格。古代士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难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理想,当他们不得已而将这种理想转变为文学价值时,则大大地丰富了文学的价值维度
¥
155
¥
98
九品
库存3件
作者李楠、张蕊 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04959
出版时间2019-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622页
字数100千字
定价98元
上书时间2024-12-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中国历代文人群像(全2册) 本书特色
儒者、文官、诗人三位一体,构成了中国古代士人的典型品格。古代士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难以实现自己的乌托邦理想,当他们不得已而将这种理想转变为文学价值时,则大大地丰富了文学的价值维度。李楠、张蕊编著的《千古风流纷繁事(中国历代文人群像上下)/历史人物传奇系列》通过对中国古代历朝文人雅士创作、生活或传奇故事的介绍,旨在为广大读者呈现一个生动、有趣的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形象。
中国历代文人群像(全2册) 内容简介
《千古风流纷繁事:中国历代文人群像(套装共2册)/历史人物传奇系列》详实、全面地记录了历代知名的文人名士,通过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鲜为人知的故事,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他们。《千古风流纷繁事:中国历代文人群像(套装共2册)/历史人物传奇系列》的编写,以史实为主,其材料基本来源于正史,有少量兼采别史的记载,每位文人名士独立成章,即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又不乏神奇的趣闻以及生动的情节。
中国历代文人群像(全2册) 目录
**章 中国古代文士概说
**节 走近中国古代文人
古代文人的出现
古代文人与文人集团
古代文人与文学流派
第二节 古代文人的前途与命运
古代文人的游说人仕之路
文人的归隐之路
科举对古代文人的影响
礼贤下士与文人命运
文字狱:古代文人的灾难
第三节 古代士人的构成及其分化
古代士人的构成
古代士人的等级分化
第四节 士人阶层的产生与士人特性
士人阶层的产生
士人阶层的独立性与主体意识
士人的自我意识与使命感
第二章 中国古代士人的形成与演变
**节 春秋战国土人的形成与分化
士人的出现背景
从上层走向民间
战国时期士人的类分
知识官僚的出现
等级制与士的分化
学术流派的处世之道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人集团
第二节 秦汉士人的重新定位与发展
变乱中的转折
文臣的基本定位
东汉后期士人的觉醒
第三节 魏晋士人与名士风流
建安名士
竹林共游
江左名士与江左十贤
第四节 唐宋时期士人的生存与发展
唐代文人的主要特征
社会变革对下层士人的冲击
唐宋下层士人的生存困惑
下层士人的游历生活
宋代下层士人的游学生活
第五节 明清士人的趣味流变
士人形象的变化
士人在叙事小说中的退席
清初士人的西学风尚
第三章 先秦时期的著名文士
**节 春秋时期的著名文士
老子
左丘明
孔子
陈亢
曾子
墨子
第二节 战国时期的著名文士
列子
孟子
庄子
荀子
屈原
韩非
商鞅
苏秦
张仪
第四章 秦汉魏晋时期的著名文士
**节 秦代的著名文士
李斯
伏生
郦食其
第二节 西汉时期的著名文士
陆贾
曹参
贾谊
董仲舒
司马相如
司马迁
李延年
扬雄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著名文士
王充
班固
班昭
蔡邕
蔡琰
张芝
祢衡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士
**节 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士
孔融
曹操
诸葛亮
曹植
嵇康
第二节 两晋时期的著名文士
阮籍
山涛
王戎
谢安
王羲之
王献之
谢道韫
左思
顾恺之
陶渊明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士
谢灵运
陶弘景
鲍照
江淹
谢胱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著名文士
**节 隋代的著名文士
卢思道
颜之推
薛道衡
王通
第二节 唐代的著名文士
陈子昂
骆宾王
王勃
王维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刘禹锡
韩愈
柳宗元
李贺
第三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文士
韦庄
荆浩
欧阳炯
韩熙载
李煜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著名文士
**节 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士
柳永
范仲淹
欧阳修
苏轼
朱熹
第二节 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士
李清照
陆游
辛弃疾
文天祥
第三节 元代的著名文士
耶律楚材
刘秉忠
赵孟?
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
郑光祖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著名文士
**节 明代的著名文士
陶宗仪
于谦
陈子龙
文徵明
祝允明
唐寅
徐渭
第二节 清代的著名文士
张岱
金圣叹
周亮工
李渔
郑板桥
赵翼
第九章 古代文士的生活百态
**节 古代文士的生活状况
顺时适天,各有其乐
名士名妓两相宜
第二节 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古代士人的生活品位
文人雅士与琴
文人雅士与棋
文人雅士与酒
文人雅士与茶
第十章 古代文士的逸事与典故
**节 求学问道
孔子设计劝学
陶渊明授学有方
一字之师
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苏洵焚稿
王安石改诗
晏殊惜才得佳句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
第二节 文坛情话
卓文君的数字诗
章台柳
画眉深浅入时无
杜牧的十年之约
老夫少妻风流事
宋祁妙词得佳偶
沈园遗恨
唐伯虎点秋香
铮铮侠骨李香君
第三节 吟诗妙对
归隐的骆宾王
贺知章金龟换美酒
三次撞驾的贾岛
王十朋与拦诗巷
苏轼宴席斥群丑
秦观以诗易食
苏小妹妙对
李调元嬉笑怒骂
纪晓岚智对故事
蒲松龄巧对对联
第三节 妙词解颐
李白妙词惊贵妃
奉旨填词柳三变
雁邱问情伤乱世
解缙与《凉州词》
第四节 文坛趣事
东方朔上书自荐
赵壹哭吊
施耐庵著书赠女
曹雪芹钟情水芹
第五节 文坛典故
东道主
屈原与濯缨泉
青白眼
相煎何太急
旗亭画壁
长安居大不易
难得糊涂
点击收起
中国历代文人群像(全2册) 节选
靠前章中国古代文士概说 靠前节走近中国古代文人 古代文人的出现 在西周末期以前,中国文人并不存在,存在的是掌握文化知识的官员,通称为文官。这些文官是夏、商、西周王朝官府中官员的一部分,按孟子所讲是“仕者世禄”,因而他们的文化知识属于王朝官府并为王朝官府所用。从很早的甲骨文资料中,能看到文官的许多称谓,诸如“巫”“卜”“多卜”“贞人”“乍册”“史”以及“大史”“小史”“东史”“两史”等,这些都是不同的官名,分掌不同的职责。甲骨文中的“巫”字,是两个“工”字以直角交叉重叠,《说文解字》解释说,“工”与“矩”相通,“巫”即是操“矩”测天地的人。既然能操“矩”测天地,也就具有一定的技能和解释天地鬼神的知识。至于“卜”“祝”“贞人”等都与天地鬼神相联系,与“巫”同类。与“巫”的职能同等重要的还有“史”,“史”字是手中执一“中”,“中”为笔,表示记载。 由此可见西周末期以前王朝官府中文官所具有的两个特性。首先,“巫”“史”与天地鬼神具有同构性,也就是说没有鬼神也就不会有“巫”“史”。在迄今挖掘出的许多考古遗址中,敬鬼神事比比皆是。《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侍神,先鬼而后礼。”在整个殷商时代,王朝官府都相应地存在着一大群“巫”“史”文官。这些文官与鬼神相通,是鬼神在人间的代言人,因而也就掌握着文化知识。在那个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年代,有了知识就有了权力,所以“巫”“史”就有了第二个同构性,即与官的同构性。如夏朝的官名太史(掌管记事)、羲和(掌管历法)、瞽(掌管祭祀)等。商代的文官大体分为两类,一为“巫”,二为“史”,掌管着记事、占卜、祭祀、辞告鬼神的事务。西周的文官大体也与夏、商相同。因而,西周末期以前的文官具有的这两个特性,决定了他们只是王朝官府中的官员。他们手中的技能和知识是官员的职能,他们终身被王朝官府所豢养,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文人群体。 自夏、商直到西周末期,这批被王朝官府豢养的文官,终于走到了他们世袭世禄的终点,遇到了乱世。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对这乱世的起因,总结为“王道衰微”,如“昭王之时,王道微缺”;穆王在位,“王道衰微”;“懿王之时,王室遂衰”。到了周夷王时,四方诸侯有的来朝,夷王朝不敢坐受朝拜,要“下堂而见诸侯”。这种诸侯强大、王室衰微的局面,成了天下大乱的主因。在夷王之后,出现个厉王,就是《国语》中记载的那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能使“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的残暴厉王。厉王之后,虽有宣王中兴,但紧接着又来了一位为宠美人而戏诸侯的昏君幽王,天下大乱由此而起。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