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华兹华斯传
  • 威廉·华兹华斯传
  • 威廉·华兹华斯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威廉·华兹华斯传

作为浪漫主义诗人代表的华兹华斯,在中国接受度很高。本传记是其标准传记,也是迄今为止*完整、*权威的华兹华斯传记。2.本书以华兹华斯一生中的时间段为叙述顺序,用充分、详细的资料还原华兹华斯的生平,包括他的情感、家庭、个人经历和诗歌创作。媒体评价“在遥远的未来,这将依然是诗人的权威传记”。

229 186 九品

库存3件

四川德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斯蒂芬·吉尔 著;朱玉 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28750

出版时间2020-1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

纸张胶版纸

页数888页

字数680千字

定价186元

上书时间2024-11-18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威廉.华兹华斯传 本书特色
1.作为浪漫主义诗人代表的华兹华斯,在中国接受度很高。本传记是其标准传记,也是迄今为止*完整、*权威的华兹华斯传记。2.本书以华兹华斯一生中的时间段为叙述顺序,用充分、详细的资料还原华兹华斯的生平,包括他的情感、家庭、个人经历和诗歌创作。媒体评价“在遥远的未来,这将依然是诗人的权威传记”。

威廉.华兹华斯传 内容简介
在第二版《威廉·华兹华斯传》中,斯蒂芬·吉尔阐述了诗人的创作实践、赫赫声名及其生前死后的影响。作者并不认为诗人的晚年平淡无奇,因此在这本传记中追溯了华兹华斯漫长的一生(1770—1850),从亲眼见证法国大革命的鲁莽青年(在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中,他是专享一位),到维多利亚女王亲授的、宝刀未老的桂冠诗人。 作者以共情而不失批判的笔触挖掘了华兹华斯一生的各个时期,呈现了诗人与妻子、家人为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式而付出的勇气。本书既聚焦作为诗人的华兹华斯,同时也充分探讨了滋养诗人创造力的种种友谊,以及影响诗歌创作的历史环境。众所周知,华兹华斯珍视诗歌的自发性。诚然,在出版过程中,他也不遗余力地推敲和审订每一个细节。同版一样,第二版传记基于以下信念:华兹华斯的诗歌曾为一代代读者带来愉悦和慰藉,并将永远如此。

威廉.华兹华斯传 目录
插图目录
文本说明

**部分 生命之初
**章 一七七〇至一七八七............ 3
第二章 一七八七至一七九二............ 46
第三章 一七九三至一七九五............ 101
第四章 一七九五至一七九七............ 146
第五章 一七九七至一七九八............ 190
第六章 一七九八至一七九九............ 244

第二部分 行道中流
第七章 一八〇〇至一八〇二............ 281
第八章 一八〇三至一八〇五............ 345
第九章 一八〇六至一八一〇............ 413
第十章 一八一〇至一八一五............ 479
第十一章 一八一六至一八二〇............ 526
第十二章 一八二〇至一八二二............ 556

第三部分 迟暮之年

第十三章 一八二二至一八三二............ 593
第十四章 一八三三至一八三九............ 640
第十五章 一八四〇至一八五〇............ 695

附录............ 743
精选书目............ 749
威廉·华兹华斯族谱............ 770
索引............ 773

点击收起
威廉.华兹华斯传 节选
在阿尔弗克斯顿之年的尾声,华兹华斯兄妹处在希望的边缘。他们知道,很快就会前往德国,但究竟何时并不确定。七月三日,多萝茜认为两个月内都走不了,“我敢保证,柯尔律治一家对很多事还没有想法,这会耽搁他们出行”。据说,《抒情歌谣集》五月底就在“布里斯托的出版社”了,但科特尔究竟要用多长时间来发行诗集,并不清楚。他们不得不另找住处,消磨时光——而且要便宜。华兹华斯打算转让一七九六年三月迫切从伦敦获取的吉尔平的《观察录》,这也说明他们手头非常缺钱。 六月,华兹华斯前往布里斯托“监督《抒情歌谣集》的印刷”,多萝茜郑重其事地说。他回来后,他们将大部分物品寄存在柯尔律治家中,准备搬家。六月二十五日,他们离开阿尔弗克斯顿,经下斯托伊,前往布里斯托。夏天,他们临时住在城外的希尔汉普顿,病弱的詹姆斯·洛什在那儿有一处房子。在陌生的屋檐下度过一段过渡期本来很无聊,华兹华斯兄妹却找到了他们*喜欢的方式: 探险。七月十日,威廉和多萝茜渡过塞文河,步行前往丁登,每天大约走二十英里。次日,他们继续前往古德里奇,第三天返回丁登,并在此过夜。十三日,他们回到布里斯托。三周后,他们出发去厄斯克,并再次游览怀河河谷,至少在此度过了八月的**周。据华兹华斯所说,这是“临时兴起。柯尔律治先生头天晚上向我们提议,第二天早上六点钟我们就动身了”。在这次旅行中,他们拜访了塞尔沃尔,他如今住在布雷肯附近的里斯温农场。看到这位勇者——一七九〇年代极端激进主义**阶段的英雄,第二阶段的受害者,如今正努力重建新生——或许会提醒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相比之下,他们是多么轻松地越过了政治的礁石。八月十日后的某天,华兹华斯兄妹经牛津前往伦敦,在那里与小巴希尔伤心告别,他将住在一位姑姑家。九月初,柯尔律治加入他们,但萨拉并没有来。十四日,他们离开伦敦,前往雅茅斯和德国。 以上便是阿尔弗克斯顿之年接近尾声时的生活事实,之所以简要列出,是因为,与此时的文学事实相比,华兹华斯睡在哪里、遇到何人这类细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以其**首绝对的杰作为奇迹之年拉上帷幕: 《作于丁登寺几英里之上的诗行,记旅行中重访怀河两岸,一七九八年七月十三日》。 如题目所示,《丁登寺》作于**次怀河之旅,并在旅行结束时成文,是《抒情歌谣集》的*后一首诗。无论是否有意安排,这个位置都完全合理,因为这首压轴诗既是华兹华斯**个伟大创作期的高潮,也预告了未来那些*具“华兹华斯风格”的诗歌。诗文如黄钟大吕——“我不敢妄称此诗为颂歌,”华兹华斯说,“但在创作过程中,我确曾希望在起承转合之间,在饱含深情的韵律之间,体现颂歌体裁的本质特征。”这首诗将挽歌与凯歌谱写为和谐的一曲,因此,两种心境的色彩交织而不消融。创作这首诗的心灵决意从过去汲取现在和未来的能量。如华兹华斯所有*伟大的自传性诗歌,《丁登寺》驾驭“事实”以锻造诗意想象,借以表达*本质的真理。同样典型的是——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饱含深情的音乐富丽而不浮夸——诗中提出的问题与怀疑挑战着诗文本身的自信,也召唤着未来的诗歌——《序曲》《责任颂》《永生颂》《皮尔城堡挽歌体诗节》及《颂歌: 作于一个无比绚丽的傍晚》。 《丁登寺》以两种大手笔创造了全面而可信的诗意想象。首先是诗中的排除法。尽管题目中的具体地貌信息似将此诗置于风景诗的传统之下,但《丁登寺》明显拒绝地域化细节。诗的开篇向一个特定的地方发出呼语——“这些泉水”,“这些陡峭崇高的山崖”,“这些星星点点的院落”——表面看似具体,实则模糊依旧。华兹华斯避开一切体现该地区日常现实的因素——河上的商务交通,岸上炼铁作坊的炭炉,吉尔平在《怀河观察录》(1782)中曾写到炭炉的滚滚浓烟“从山腰升起,为部分山形蒙上一层薄纱,美妙地打破了群山的轮廓,使山峦与天宇融为一色”,还有丁登寺里的乞丐,他们可怜的陋室甚至挫败了吉尔平将一切融入和谐画面的能力。读者很快就会发现,重要的不是开场部分贯穿场景的一系列动词“听见”“看见”“观看”“看到”,而是重复了四次的代词“我”。丁登寺与怀河都不是这首诗的主题。诗人自己才是。 诗人的形象是以创造历史的方式呈现的。华兹华斯首次在诗歌中将自己的一生呈现为一组不同的阶段,其标志是对大自然的不同反应。童年,及其“欢乐的野性游戏”,让位于下面这段时光: 那轰鸣的瀑布 如澎湃激情萦绕我心: 高岩, 峰峦,还有浓密幽暗的树林, 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对我来说 是一种嗜欲: 是情愫与爱恋, 无需思想赋予更遥远的魅力, 也无需目光之外的兴趣。 接着,这一阶段转向成熟期,成年诗人静观自然,“不似往昔/年少无思”。诗中有几个时间节点: 题目中的一七九八年;开篇的“五年过去了”,可追溯至一七九三年;在此之前则是“童年的时光”。但时间进程不如心灵演化的脉络重要,后者才是每一个成长阶段的基础。诗人表明,忆起一七九三年那“伴着疼痛的欢乐”和“令人眩晕的狂喜”依然带来持续的滋养、复元和影响,以至于此时此刻,回忆联手经验的力量一起发挥作用,后者教会他: 静观自然,不似往昔 年少无思,而是常常听到 那沉静而永在的人性悲曲。 而且,过去与现在将携手抵挡未来可能的一切逆境,以便维系诗人的“欢乐信念: 我们所见的一切/都充满祝福”。 关于诗中的自我呈现,有两点需要说明。首先,这不符合事实。不足为奇,华兹华斯会抹去一七九三年的自己——当时,对祖国政策无能为力的愤怒,对安奈特和他们孩子的责任,既无方向感也无经济独立的状态,都使他倍感痛苦。但令人惊讶的是,在他笔下,一七九三年: 自然“就是一切”;而一七九八年: 与人类事业共生死。事实上,一七九三年,华兹华斯是一位激进的爱国者,他的心属于人民和法国事业,而一七九八年,他才歌颂大自然的力量,“以明智的被动哺育我们的心灵”。 其次,华兹华斯在诗中引入了一种信念,这个信念将以不同形式反复出现在他后来所有的自传性诗歌中,即他的成长遵循一种“失与得”的神圣机制。华兹华斯唤起少年时期那“伴着疼痛的欢乐”,只为表明: 我不会为此 灰心,也不哀伤沉吟: 别样的馈赠 接踵而至,我相信,对于这份损失, 乃丰厚的补偿。 无常是人生的必然状态,但在《丁登寺》中,华兹华斯不仅肯定了在记忆中什么都没有真正消失;而且还表明,无常能带来“丰厚的补偿”。

威廉.华兹华斯传 作者简介
斯蒂芬·吉尔(Stephen Gill) , 牛津大学荣休教授,林肯学院特聘院士,长期担任华兹华斯基金会董事。他编辑的《威廉·华兹华斯索尔兹伯里平原诗歌》(1975)开启了康奈尔权威版华兹华斯诗歌丛书;此后两度编辑牛津版华兹华斯诗文选。代表作有《华兹华斯与维多利亚人》(1998),《华兹华斯的重游》(2012)。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