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史(上下册)未拆封
¥
229
九五品
仅1件
作者张春英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9-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春英
-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2
-
版次
1
-
ISBN
9787211070374
-
定价
14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842页
-
字数
1千字
- 【内容简介】
-
全书分五卷,包括第一卷:开发·融合,从地理、人文的角度,阐述台湾根系祖国大陆,祖国大陆汉人与台湾现民的融合,中国历代王朝(明朝中期以前)对台湾的经略、开发和管辖。第二卷:变乱·回归,在两岸关系进一步加强的同时,台湾不断遭到外敌的入侵乃至被割占,时间跨度从明朝后期到1949年蒋介石退据台湾止。第三卷:内争·对峙,从国民党退据台湾写到20世纪70年代末,这一时期两岸处于内争与对峙的局面,但双方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第四卷:缓和·交流,从20世纪80年代两岸关系开始缓和,写到2000年世纪之交,两岸关系的缓和、交流以及和平进程中的曲折,两岸关系面临新的局面。第五卷:和平·发展,21世纪以来,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新前景。
图文书。
- 【目录】
-
总目录
第一卷开发·融合
绪论3
一、研究海峡两岸关系史的宗旨3
二、海峡两岸关系史的主题6
三、海峡两岸关系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历史分期、主要线索及框架结构9
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特点及规律11
第一章祖国的宝岛台湾20
一、台湾与祖国大陆本为一体20
(一)台湾海峡的地理变迁20
(二)海峡两岸的交通23
(三)台湾名称的由来27
二、石器时代的台湾与祖国大陆34
(一)旧石器时期的台湾与祖国大陆34
(二)新石器时期的台湾与祖国大陆37
(三)高山族先民是祖国大陆古越人的一支41
三、台湾文化根系祖国大陆53
(一)台湾地名探源54
(二)台湾姓氏寻根56
(三)闽台语言一家亲59
(四)闽台风俗习惯同出一源62
第二章中国历代王朝对台湾的开发72
一、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对台湾的经营72
(一)吴国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发展72
(二)孙吴政权对台湾的最初经营74
二、隋朝对台湾的经略75
(一)“求访异俗”与“慰抚”75
(二)对流求用兵76
(三)隋朝高山族先民移居祖国大陆79
三、唐朝时期祖国大陆汉族人民开始向台湾移民82
四、宋朝对台澎的开拓和治理85
(一)汉族人民移居台澎85
(二)宋朝移居台澎的汉族人民的生活状况90
(三)宋朝对台澎的管辖与治理91
五、元朝在台湾设立治所95
(一)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建立95
(二)澎湖巡检司的设置97
(三)元朝政府对台湾的经略99
(四)元朝海峡两岸贸易的发展104
第三章明朝前期海峡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107
一、澎湖巡检司的裁撤与重建107
(一)明初海禁政策107
(二)澎湖巡检司的裁撤108
(三)澎湖巡检司的重建109
二、明朝前期向台澎的移民和开发115
三、明朝前期海峡两岸的贸易119
四、明朝前期汉族与高山族的友好关系124
第二卷变乱·回归
第四章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的统一129
一、早期日本对台湾的骚扰进犯129
(一)明朝的海防129
(二)日本对台湾的侵略130
二、荷兰对台湾的侵占和殖民统治133
(一)荷兰殖民者入侵澎湖133
(二)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36
(三)台湾人民反抗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139
三、郑成功收复台湾141
(一)郑芝龙与荷兰殖民者的矛盾和斗争141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143
(三)明郑治台150
四、清政府统一台湾154
(一)郑氏政权与清政府的矛盾和斗争155
(二)康熙统一台湾158
五、清朝前期对台湾的统治162
(一)清政府的治台方略162
(二)移民高潮及移民与台湾少数民族居民、祖籍地的关系164
(三)台湾经济的发展与海峡两岸经济关系168
第五章清朝后期两岸人民的反侵台斗争173
一、英、美、日对台湾的侵略173
(一)英国对台湾的侵略173
(二)美国侵占台湾图谋的破产176
(三)日本进犯台湾牡丹社178
(四)清政府对台湾统治的加强182
二、抗法之役183
三、台湾建省与刘铭传“理番”190
(一)台湾建省190
(二)刘铭传“理番”194
四、海峡两岸人民的反割台斗争197
(一)日本侵占澎湖197
(二)割让台湾198
(三)海峡两岸人民的反割台斗争200
(四)台湾民主国的抗争206
(五)台湾军民反割台的武装斗争210
第六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台湾的影响216
一、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对台湾的影响216
(一)梁启超初会林献堂216
(二)梁启超访台湾219
二、孙中山的“台湾情结”224
(一)为“恢复台湾”而斗争224
(二)四次赴台,为革命而奔走228
(三)弥留之际,念念不忘台湾同胞235
三、辛亥革命对台湾的深远影响238
(一)民主、共和思想深入台湾同胞心灵238
(二)辛亥革命影响下光复台湾的革命运动240
(三)台湾志士积极投身祖国大陆的革命活动252
第七章从五四运动到台湾光复期间海峡两岸革命情结259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台湾的影响259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台湾新文学运动260
(二)五四思潮下海峡两岸青年政治团体的联系和合作269
二、大革命时期海峡两岸政党之间的联系280
(一)台湾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280
(二)民众党与祖国大陆的联系292
三、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抗日运动296
(一)岛内台湾同胞对祖国抗战的支援296
(二)台湾同胞奔赴祖国大陆参加各种抗日斗争299
第八章日本的文化殖民统治和台湾同胞维护中华文化的斗争316
一、日本殖民统治当局的文化同化政策和思想奴化教育316
(一)早期文化同化政策和思想奴化教育317
(二)中期文化同化政策和思想奴化教育322
(三)“皇民化”运动:疯狂的文化同化政策和思想奴化教育325
二、台湾同胞反对文化同化政策和思想奴化教育的斗争340
(一)遍及全岛的汉学运动341
(二)台湾文化协会的斗争345
(三)台湾同胞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维护348
第九章台湾回归祖国与国民政府对台湾的治理351
一、中国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351
(一)台湾回归中国的法理依据352
(二)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接收357
二、国民政府对台湾的治理363
(一)扫除日本殖民统治的思想文化遗毒364
(二)经济重组和经济统制365
(三)国民党在台湾的专制统治和吏治腐败367
(四)“二二八”事件及其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369
(五)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前夕对台湾的重点经营372
第三卷内争·对峙
第十章海峡两岸内争对峙局面的形成379
一、中国国内战争的结束379
(一)国民党败退台湾379
(二)“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384
二、外部势力的干预与台湾问题的出现388
(一)美国短暂的“不干涉台湾”立场388
(二)朝鲜战争的爆发与美国分离台湾的政策390
(三)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393
(四)台湾问题的出现396
三、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方针398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新生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398
(二)肃清国民党反动派在祖国大陆的残余势力401
(三)继续奉行“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基本方针403
四、国民党在台湾稳住阵脚与“反攻大陆”的叫嚣404
(一)重建国民党台湾地区政权404
(二)国民党的改造运动405
(三)恢复台湾经济407
(四)实施“军事管制”408
(五)确立“反共抗俄”、“反攻大陆”的基本“国策”和纲领409
(六)“肃清匪谍”及对祖国大陆沿海的骚扰窜犯活动411
第十一章海峡两岸的政治对立与军事对抗414
一、海峡两岸走上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414
(一)祖国大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工业化的起步414
(二)台湾“四年经济建设计划”的实施和经济的初步发展416
二、台湾当局“反共复国”的准备420
(一)制定“反共复国”总方略420
(二)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422
(三)在“缓冲地带”制造政治事端424
(四)继续封锁台湾海峡及对祖国大陆沿海的袭扰窜犯427
三、中国人民再次掀起“解放台湾”的高潮428
(一)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429
(二)第一次“台海危机”430
(三)一江山岛和大陈岛争夺战431
(四)第二次“台海危机”434
四、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437
(一)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438
(二)首倡第三次国共合作440
(三)为和平解放台湾而努力441
(四)海峡两岸的秘密间接接触444
第十二章海峡两岸的冷战对峙449
一、六七十年代祖国大陆的对台政策449
(一)“一纲四目”方针的提出449
(二)释放国民党战犯及来去自由、妥善安置的政策452
(三)“文化大革命”初期对台工作遭受极左思潮的干扰455
(四)“文化大革命”中、后期对台工作的改善456
二、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分离之苦459
(一)两岸同胞的思念之苦460
(二)国民党军政人员的思乡情462
三、蒋介石经营台湾的“消极偏安”政策与“反攻大陆”新战略467
(一)“消极偏安”政策467
(二)新一轮“反攻大陆”的行动及其破产468
(三)制定所谓“反攻复国总体战”战略472
(四)发起“毋忘在莒”运动473
(五)针对“文化大革命”的反共活动475
四、蒋经国“革新保台”的“积极偏安”政策477
第十三章海峡两岸在国际上的对立与斗争482
一、对外关系上“有你无我”的斗争48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外国建交的原则483
(二)蒋氏父子坚持所谓“汉贼不两立”的立场485
(三)围绕联合国席位的斗争487
(四)为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等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的努力492
二、中美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及美国与台湾当局关系的“滑坡”496
(一)美国对华政策的初步调整496
(二)美国对台关系的降温与台湾当局的强烈反应499
(三)《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与台湾问题501
(四)台湾当局反对中美关系正常化503
(五)美国对台湾当局的“安抚”505
三、中美建交及其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507
(一)中美酝酿建交507
(二)美国对台关系进一步趋冷508
(三)中美建交与台湾问题509
(四)中美建交对台湾当局的打击512
(五)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514
四、中日建交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影响516
(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前奏516
(二)中日邦交正常化518
(三)日本与台湾当局的“实质外交”521
五、 海峡两岸国际地位的大转换522
第十四章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立场与反分裂的斗争525
一、海峡两岸共同反对台湾“托管”论525
(一)台湾“托管”论的由来525
(二)海峡两岸共同反对台湾“托管”526
二、海峡两岸共同反对和抵制“台湾地位未定”论528
(一)“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出台529
(二)海峡两岸的抵制与斗争530
(三)在“对日和约”问题上的一致斗争532
三、海峡两岸共同反对和抵制“外岛停火”论534
四、炮战中的“联合战线”537
(一)“金马撤军”论的由来及美蒋矛盾冲突537
(二)炮战中的“联合战线”541
五、蒋氏父子反“台独”的立场和行动545
(一)重判“台独”案件546
(二)遏制“台独”倾向548
(三)策反及分化瓦解“台独”组织549
(四)打击海外“台独”势力550
(五)蒋经国“政治革新”中的反“台独”精神551
六、海峡两岸对中国主权的共同维护553
(一)共同维护南沙群岛主权553
(二)共同维护钓鱼岛主权561
第四卷缓和·交流
第十五章海峡两岸关系的松动与缓和571
一、祖国大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571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制定的背景571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573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578
(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和现实意义581
二、祖国大陆为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所做的努力586
(一)停止炮击,缔造两岸和平586
(二)落实政策,有错必纠588
(三)客观评价国民党,呼吁国共合作591
(四)体现人道、亲情与友情597
三、台湾当局的有限回应600
(一)顽固坚持“三不”政策600
(二)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主张601
(三)解除“戒严令”603
(四)有限开放大陆探亲604
(五)成立“国统会”,通过“国家统一纲领”609
(六)终止“动员戡乱时期”611
第十六章两岸交往交流局面的形成614
一、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614
(一)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历史机遇614
(二)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局面的形成616
(三)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新发展621
二、海峡两岸多层次的交往交流624
(一)文化交流624
(二)体育交流632
三、海峡两岸事务性协商谈判的实现636
(一)“两航”谈判636
(二)金门会谈639
(三)“汪辜会谈”641
(四)第二次“汪辜会谈”649
四、江泽民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653
(一)八项主张提出的背景654
(二)八项主张的基本思想655
(三)台湾当局对八项主张的回应657
(四)八项主张的现实指导意义659
第十七章走向统一的艰难之旅661
一、台湾当局僵化的大陆政策661
(一)“三不”政策:拒绝祖国统一的“法宝”661
(二)漫长的“三通”之路664
二、政治性协商谈判阻力重重671
(一)祖国大陆为政治性谈判创造条件671
(二)台湾当局对两岸政治性谈判的阻挠672
三、美国对华继续奉行两面政策674
(一)中美《八一七公报》的发表675
(二)违反协定对台军售,继续干涉中国内政677
(三)提升台美实质关系:遏制中国679
第十八章反分裂、反“台独”斗争682
一、“台独”分裂主义在岛内的复活泛滥682
(一)为“台独”铺路的“宪政改革”682
(二)李登辉对“台独”势力的纵容与扶持686
(三)“台独”势力在岛内复活泛滥688
二、李登辉走上“台独”分裂主义的不归路691
(一)“台独”分裂意识极度膨胀691
(二)李登辉访问美国692
(三)“两国论”的出笼695
三、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698
(一)民进党上台699
(二)推行“渐进式台独”701
(三)“一边一国”论的提出704
四、反分裂、反“台独”斗争706
(一)揭露批判李登辉分裂主义行径706
(二)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707
(三)中国政府发表对台白皮书710
(四)批驳“一边一国”论712
五、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715
(一)正确引导舆论,匡正视听716
(二)“独”、统力量此消彼长716
(三)积极引导台湾民众正确认识两岸关系717
(四)一个中国原则再次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确认718
(五)搞“台独”没有好下场719
第十九章世纪之交的海峡两岸关系723
一、世纪之交两岸关系发展的机遇和挑战723
(一)祖国大陆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为祖国统一大业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723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725
(三)正确分析形势,把握两岸关系发展大局726
(四)岛内主流民意没有改变,发展两岸关系是大势所趋728
二、大力推进两岸关系向前发展731
(一)努力推动海峡两岸协商、对话的实现731
(二)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发展海峡两岸经贸关系735
(三)在海内外实施“反独促统”战略741
(四)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745
第五卷和平·发展
第二十章推进两岸关系的新发展749
一、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新举措749
(一)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749
(二)《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751
(三)敦促美国表态反对“台独”754
二、台湾泛蓝三党应邀访大陆758
(一)连战率中国国民党代表团访问大陆759
(二)宋楚瑜率亲民党代表团访问大陆762
(三)郁慕明率新党大陆访问团访问大陆764
(四)泛蓝三党访大陆的深远意义766
三、反对和遏制“法理台独”768
(一)“法理台独”越演越烈768
(二)“法理台独”必遭失败771
四、努力推进两岸关系新发展774
(一)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召开774
(二)祖国大陆对台政策的新发展778
五、台湾政局的重大积极变化780
(一)岛内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780
(二)国民党重新上台,有利于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782
第二十一章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784
一、从“融冰”到“春暖花开”784
(一)萧万长率先登陆,博鳌论坛“胡萧会”784
(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大陆,第四次“胡连会”785
(三)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大陆,历史性的“胡吴会”787
(四)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789
二、两岸恢复协商机制,直接“三通”基本实现791
(一)海协与海基会的北京复谈792
(二)第二、三次“陈江会”,全面直接“三通”基本实现795
三、拓展和深化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共克全球金融危机801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两岸经济的影响801
(二)将大陆台资企业纳入大陆扩大内需的政策范围803
(三)对中小台资企业实施帮扶政策805
(四)扩大和深化两岸旅游合作807
(五)扩大对台产品的政策性采购810
(六)两岸经济逐渐复苏814
四、两岸党际交流和高层会见机制的创新814
(一)“国共论坛”机制继续发挥作用815
(二)国共两党领导人峰会机制817
(三)国际会议场合的会见机制819
五、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进程821
(一)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822
(二)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提出与共识824
(三)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协商826
(四)第五次“陈江会”,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829
(五)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必将大大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831
结束语:从“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838
后记84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