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晓讨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
  • 潘晓讨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
  • 潘晓讨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
  • 潘晓讨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
  • 潘晓讨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
  • 潘晓讨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
  • 潘晓讨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
  • 潘晓讨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
  • 潘晓讨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
  • 潘晓讨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潘晓讨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

43 九品

仅1件

辽宁鞍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波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5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0

久恒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如图,封面左上角有小撕口,第一彩页与前页之间有点开胶。内页非常新,无字迹勾画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彭波
  •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0-05
  • ISBN 9787310014231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潘晓的一声呐喊,如空谷足音,在迷茫的心灵中引发了巨大的回声,它形成的是一场集体的心灵反叛,是对那个尚未完全逝去的、对人的尊严视而不见的时代的彻底反叛!它曾让当年的千百万青年为它哭为它笑为它激动为它争辩为它深思;也让千百万今天的中年频频回首没齿不忘……有人说它掀开了八十年代中国的扉页,是整整一代中国青年的精神象征;还有人干脆说它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真正的思想启蒙;它曾一度被作为思想教育工作的成功范例广为
【目录】
・解密
“潘晓讨论”始末/彭明榜
六万颗心的回响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编者的话)
献给人生意义的思考者/郭楠柠/陈汉涛

・命运
笑着哭着唱着骂着走过来/黄晓菊
那场讨论改变了我几乎全部的人生/潘�
我命运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枢纽点/赵林

・声音
关于“个人价值”的探讨/夏起光
“窄”是“宽”的前奏――致潘晓同志/诚石
我们在关注着讨论的命运/方冀生
“为自我”又岂能“为别人”/侯爵良
来自生活的思考/安文
从抗争到开拓/韩方
来信来稿摘登
痛苦与希望/李翠华
有这样一个副团长/李建民
一个香港青年的祝愿/文锦韬
“为自我”并作一定与“为他人”冲突――与侯爵良同志商榷/王韦
人生既搏“命”又斗不过“命”/顾礼俭
只有自我才是绝对的/赵林
不能搞“公私合营”/李为民
可否提倡一种与现阶段相适应的人生观/马宁荣
弊病安在/胡昆明
寻求生活中的真善美/杜一力
走出思想的死胡同/鲁临
回顾与“看透”/刘英
为合理的道德观说几句话/雪华
我们社会中的人怎样被“模式化”了/旷洋/郑宁
“大公无私”绝无“公而忘私”确有/杨茂森
“看透了”活得更积极/雷祯孝
人的动物性与社会性/晓鹰
谢谢你的启示/桂钢
“自我解放”并非“个人至上”/朱孝远/蒋雅容
“自我”离不开社会/刘英
无须如此充“硬汉”――答赵林同志/何乐为
关于潘晓的两个命题/柳松
让我们用血肉来拥抱世界/周晓东
感受到了时代的春风――一个团干部的心声/李宝善
我认为可以搞“公私合营”/陈百明
“时势”与“搏命”/郑明
蜡烛和电灯/杜力夫
在利他中利己在利己中利他/常谢枫
谈“透”/田芬
驯服野牛的“哲学”/杨文杰
“危机”与“蹲苗”/杨柏

・档案
胡乔木接见《中国青年》负责人
潘晓同志的来信
关于工人日报等单位反映“潘晓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潘晓讨论”问题的检查报告
“主观为自我,客观为别人”错在哪里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如图,封面左上角有小撕口,第一彩页与前页之间有点开胶。内页非常新,无字迹勾画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