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文炳刻本《针灸大成》卷四针法(名医杨继洲总结了明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中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山西省阳城县吏部尚书王国光做序、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出资刊于山西平阳府、《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流传稀少,为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
  •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文炳刻本《针灸大成》卷四针法(名医杨继洲总结了明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中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山西省阳城县吏部尚书王国光做序、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出资刊于山西平阳府、《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流传稀少,为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
  •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文炳刻本《针灸大成》卷四针法(名医杨继洲总结了明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中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山西省阳城县吏部尚书王国光做序、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出资刊于山西平阳府、《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流传稀少,为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
  •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文炳刻本《针灸大成》卷四针法(名医杨继洲总结了明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中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山西省阳城县吏部尚书王国光做序、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出资刊于山西平阳府、《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流传稀少,为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
  •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文炳刻本《针灸大成》卷四针法(名医杨继洲总结了明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中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山西省阳城县吏部尚书王国光做序、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出资刊于山西平阳府、《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流传稀少,为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
  •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文炳刻本《针灸大成》卷四针法(名医杨继洲总结了明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中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山西省阳城县吏部尚书王国光做序、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出资刊于山西平阳府、《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流传稀少,为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
  •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文炳刻本《针灸大成》卷四针法(名医杨继洲总结了明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中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山西省阳城县吏部尚书王国光做序、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出资刊于山西平阳府、《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流传稀少,为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
  •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文炳刻本《针灸大成》卷四针法(名医杨继洲总结了明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中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山西省阳城县吏部尚书王国光做序、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出资刊于山西平阳府、《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流传稀少,为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
  •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文炳刻本《针灸大成》卷四针法(名医杨继洲总结了明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中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山西省阳城县吏部尚书王国光做序、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出资刊于山西平阳府、《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流传稀少,为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
  •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文炳刻本《针灸大成》卷四针法(名医杨继洲总结了明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中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山西省阳城县吏部尚书王国光做序、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出资刊于山西平阳府、《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流传稀少,为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文炳刻本《针灸大成》卷四针法(名医杨继洲总结了明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中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山西省阳城县吏部尚书王国光做序、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出资刊于山西平阳府、《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流传稀少,为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

20000 八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名医杨继洲

出版人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

年代万历二十九年 (辛丑1601)

纸张竹纸

刻印方式木刻

装帧线装

四部分类子部>医家

尺寸26.5 × 17.6 × 2 cm

册数2册

上书时间2023-04-11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珍惜! 清乾隆壬寅(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仲春月金閭书业堂重镌、金文光堂镌藏五色套印本《芥子园画传二集》4厚册8卷全(五色套印生动形象,套色精准,颜色俏丽、清代上等白纸精印、全国公藏单位中仅四家、在册善本)
珍惜! 清乾隆壬寅(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仲春月金閭书业堂重镌、金文光堂镌藏五色套印本《芥子园画传二集》4厚册8卷全(五色套印生动形象,套色精准,颜色俏丽、清代上等白纸精印、全国公藏单位中仅四家、在册善本) ¥12000.00
稀见明万历善本《宝颜堂清明曲》一卷(明代诗文作家,书画家陈继儒编撰散曲集、流传稀少、国图列为善本)。
稀见明万历善本《宝颜堂清明曲》一卷(明代诗文作家,书画家陈继儒编撰散曲集、流传稀少、国图列为善本)。 ¥8800.00
清代稀有禁书! 清三代清丽淡雅版刻风貌写刻之冠!—沈德潜《归愚诗钞》散页一张,清代上等太史连纸精印!诗美!字美!写刻更美!美不胜收!(诗歌可吟诵,版本好,可收藏,又急剧增值潜力,是藏家必得的收藏珍品)
清代稀有禁书! 清三代清丽淡雅版刻风貌写刻之冠!—沈德潜《归愚诗钞》散页一张,清代上等太史连纸精印!诗美!字美!写刻更美!美不胜收!(诗歌可吟诵,版本好,可收藏,又急剧增值潜力,是藏家必得的收藏珍品) ¥250.00
“康版不下宋版”!清康熙武英殿朱墨套印《御选唐诗》散页一张!康熙在位六十年,六部套印本之一!与御选文集《古文渊鉴》并称双璧!赵体字手写上板、朱墨灿然!上等太史连纸精印!
“康版不下宋版”!清康熙武英殿朱墨套印《御选唐诗》散页一张!康熙在位六十年,六部套印本之一!与御选文集《古文渊鉴》并称双璧!赵体字手写上板、朱墨灿然!上等太史连纸精印! ¥250.00
清光绪九年(1883)广州翰墨园朱墨套印《史记菁华录》散页一张!朱墨灿然!典型清晚期方字体、白纸精印
清光绪九年(1883)广州翰墨园朱墨套印《史记菁华录》散页一张!朱墨灿然!典型清晚期方字体、白纸精印 ¥250.00
浙江湖州宣统己酉科(宣统元年1909年) 拔贡王家鼐为尹恭寿读书处松竹草堂题诗一页,书法娟秀端庄,清劲秀美,优雅从容,极富书卷气。
浙江湖州宣统己酉科(宣统元年1909年) 拔贡王家鼐为尹恭寿读书处松竹草堂题诗一页,书法娟秀端庄,清劲秀美,优雅从容,极富书卷气。 ¥3000.00
江苏奉竖县知县王起仁信札一页,书写于彩色信笺纸上,书法美不胜收!
江苏奉竖县知县王起仁信札一页,书写于彩色信笺纸上,书法美不胜收! ¥2000.00
清代道光24年进士、三朝知县邹崇孟信札三页,书法清劲秀美,优雅从容!
清代道光24年进士、三朝知县邹崇孟信札三页,书法清劲秀美,优雅从容! ¥5000.00
清代文人信札一页,书写于彩色信笺纸上,草书笔势更加连绵回绕,活泼飞舞,奔腾放纵,大有驰骋不羁,一泻千里之势!
清代文人信札一页,书写于彩色信笺纸上,草书笔势更加连绵回绕,活泼飞舞,奔腾放纵,大有驰骋不羁,一泻千里之势! ¥16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文炳刻本《针灸大成》卷四两册,是书写刻上版,有《仰人腹穴尺寸图》、伏人尺寸图、中指同身寸图等多副明代人物针灸版画,文中硃笔圈点。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P865),此书十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双边,著录为明万暦二十九年赵文炳刻,全应为十卷,拍品存卷四。74页148,前68页为明万历原书,第69到卷尾74页为电子版激光打印补全。第68、69两页有伤字,书皮后装,代表性照片如图所示。开本长宽:26.5×17.6厘米。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中国中医经典著作。是珍贵的医学古籍,具备一定的文物价值,更具有医学实用价值,为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针灸大成》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详实、流传广泛、影响较大的一本针灸学专著,是中国针灸学的又一次重要总结,也是明以来三百年间流传最广的针灸学专著。《针灸大成》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共10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针灸大成》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尤其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如"杨氏补泻十二法"等;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杨继洲(1522-1619)名济时,浙江衢县人,祖父曾为太医,杨继洲出生于医学世家,秉承家学,勤学博古。他曾在太医任职医官,行迹遍及福建、江苏、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功绩卓著,声望甚高,从事针灸临床四十余年。杨家世代业医,杨继洲举业不遂而潜心攻医,他寒暑不辍地研读家中"蓄贮古医家抄籍",积有数年,而"倬然有悟",因感"诸家书弗会于一",因此将家传《集验医方》与诸家医籍中之针灸论述,参合指归,汇同考异,手自编摩,凡针药调摄之法,分图析类,为天、地、人卷。题目《玄机秘要》。《针灸大成》是在其家传《针灸玄机秘要》基础上,汇集历代针灸学术,加上自己丰富的临证经验而成。书稿初成后,又经赵文辆、靳贤、黄镇庵等整理、资助,于1601年刊行问世,共十卷,内容全面,资料丰富。明代万历年间,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患痿痹,多方延医诊治,日试丸剂,莫能奏效,乃于都门延名针杨继洲者,至则三针而愈。之后,杨向赵出示《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书稿,赵文炳始悉杨氏精于针灸之渊源,并表示愿资助他将所著付梓刊行。但杨氏认为自己书稿内容尚不完备,还需从更多医籍中广泛吸取针灸之精要,因此,在靳贤的协助下,又从《医经小学》、《针灸聚英》、《标幽赋》、《金针赋》、《神应经》、《医学入门》、《古今医统》等20余种医籍中,节录部分针灸资料予以编辑及注解,考绘"铜人明堂图",并附以自己的针灸治疗病案,编撰成《针灸大成》。《针灸大成》中医针灸学著作。10卷。又称《针灸大全》。明代杨继洲撰,靳贤校正。刊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二是内容好,本卷为针学论述。作者在早年撰写的《卫生针灸玄机秘要》(已佚)一书基础上,进一步汇集了多种针灸文献编撰而成。卷1摘录了《黄帝内经》、《难经》等书的针灸理论;卷2~3针灸歌赋;卷4针法;卷5子午流注及灵龟飞腾针法;卷6~7经络及腧穴;卷8诸症针灸法;卷9选录陈氏(佚名)《小儿按摩经》一书。由于本书较全面地总结了明代以前历代劳动人民积累的有关针灸的学术经验和成就,因而在临床和研究方面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卷卷四就是针灸学汇总针法的专述。中医的治疗手段有很多,而且各有所长不可偏废,但是到了明代末年就出现了崇尚药物,废弃针灸的倾向。赵文炳在《针灸大成》序言中说"迩来针法绝传,殊为可惜"杨氏反复地提出"针灸药不可缺一"的论点。他指出针灸药物各有所长,不可互相取代;用针药对比说明针灸疗法的优越性;还从古籍中举出事例说明针灸不可废弃;并且说明了针灸衰落的原因:是"业针法之不精,传授之不得其诀耳",非针灸本身的缺陷。同时此观点还在杨氏的医案中体现出。折叠针法灸法并重。针灸穴位图明代以前的医家偏重于针,或偏重于灸。杨氏不偏不倚,同时兼顾。理论上《针灸大成》转录和引证了从春秋战国到明末的针法文献,如卷四的九针,制针,暖针,温针等以及"内经补泻","难经补泻","四明高氏补泻"等针刺补泻手法,还有家传的"三衢杨氏补泻"和针拨内障法,特别是发挥了透穴针法理论有独到之处。如治疗偏头痛,用针刺"风池"透"率谷";治疗两腿痛,膝红肿,用"膝关"横针透"膝眼";寒痰咳嗽,用"列缺"透"支沟"。关于灸法的理论,书中也用了较大的篇幅记述在《针灸大成》的字里行间,多处体现其针灸并重的思想,如"胜玉歌"谓"胜玉歌兮不虚言,此是杨家真秘传,或针或灸依法语,补泻迎随随手捻。"该书的主要贡献为:总结了明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中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如"杨氏补泻十二法"等;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针灸大成》是中国针灸学的又一次重要总结,也是明以来三百年间流传最广的针灸学菱。书刊以后,《针灸大成》已有50种版本,并有日、法、德等多种译本,堪称中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不仅受到中国学术界的重视,还受到国际上的认可。三是版本好,为《针灸大成》的最早版本。四是明版明印。五是有《仰人腹穴尺寸图》、伏人尺寸图、中指同身寸图等多副明代人物针灸版画。六是流传稀少。此书原版存世不多,只有国家图书馆有藏。七是与山西有很大渊源。《针灸大成》是杨继洲在其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的基础上,又汇集了诸位医家的针灸资料编撰而成的。而为《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作序的,就是山西获泽人(今山西省阳城县),时任"赐进士及第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的王国光。王国光在序言中说到,杨继洲的祖父就是太医院的太医,珍藏有家传秘本,"且多蓄存古医家抄籍",杨继洲取而读之,积有岁年,寒暑不辍,倬然有悟。"复虑诸家书弗会于一,乃参合指归,汇同考异,手自编摩,凡针药调摄之法,分图析类,为天地人卷,题曰:《玄机秘要》。"杨继洲虽然很早就编撰整理出来《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也得到当时文坛与政界的双料领袖王国光为之作序,但由于种种原因,却一直也未能得到出版,印行于世。直到他晚年为当时的"巡按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用针灸之法三针治愈其痿痹后,赵文炳为了答谢杨继洲愈病之恩,才出资为他刊刻了这本《针灸大成》,并且亲笔为此书撰写了序言。这,也是《针灸大成》与山西的第二个渊源。赵文炳在他的序言中谈到:"承乏三晋,值时多事,群小负隅,万姓倒悬,目击民艰,弗克匡济,由是愤郁于中,遂成痿痹之疾,医人接踵,日试丸剂,莫能奏功。乃于都门延名针杨继洲者,至则三针而愈,随出家传秘要以观,乃知术之有所本也。"于是,他一方面为了报答杨继洲的愈病之恩,一方面也为了这本针灸学专著能印行于世,造福苍生,不至于"针法绝传,殊为可惜",就出资为杨继洲刊行了这本《针灸大成》。而《针灸大成》的选集校正人,也是山西晋阳人靳贤。在《针灸大成》即将付梓之际,杨继洲认为资料还不全面,有些针灸医家的著述还没有收录进来,于是赵文炳就委派晋阳人编辑家、出版家靳贤作为杨继洲的助手,为他搜集资料,编辑整理,增删内容,概括总结,终于使《针灸大成》得以出版印行,并且成为明朝以前中国针灸学发展的一大总结收山之作。《针灸大成》与山西的第四个渊源,就是《针灸大成》首刊于山西平阳府,也就是山西省临汾市。明代时的山西平阳,是中国最大的出版印刷中心,印刷出版的书籍质量很高,"近水楼台先得月",于是,杨继洲和靳贤就决定在山西平阳来印行出版这本中国针灸学的巨著--《针灸大成》。56年之后,已是清朝顺治丁酉年,李桂月根据祖本将《针灸大成》再刊于平阳,23年以后,李桂月又根据顺治丁酉本将《针灸大成》三刊于江西,从此,《针灸大成》就传播广泛,一刊再刊,终于风行天下,成为我们针灸爱好者和学习者的必备之籍了。八是在册善本。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P865)拍卖参考:北京歌德201年春拍估价28万。本书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赵文炳刻本《针灸大成》卷四针法,名医杨继洲总结了明以前中国针灸的主要学术经验,其中特别是收载了众多的针灸歌赋;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并附以全身图和局部图;阐述了历代针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归纳,如"杨氏补泻十二法"等;记载了各种病证的配穴处方和治疗验案、山西省阳城县吏部尚书文坛与政界双料领袖王国光做序、山西监察御史赵文炳出资刊刻、刊于山西平阳府、《中国古籍善本总目》著录,流传稀少,既具备一定的文物价值,更具有医学实用价值,为我国古代医学古籍瑰宝,为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