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1.3折 ¥ 119.8 九品
仅1件
作者[德国]格哈德·P.格罗斯 著;[中国]孙希琨 译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5-01-07
因地处欧洲中心,群狼环伺,普鲁士未雨绸缪,为抵御外侵,开始研究一套战役计划,试图囊括战争爆发时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一个多世纪以来,多位军事领导者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使其越发成熟。因此,尽管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落败,但其孕育出的军事思想,依然缔造了无数神话。
将军事置于政治、社会和经济的环境下,会得到怎样的结论?时间、空间、力量等因素常量,又会怎样指引德国的军事思想?格哈德·格罗斯直言不讳,从一个客观角度,深刻剖析了德国的战役思想的演变,以及多位军事高层的得失。
作者简介
德国联邦国防部军事历史和社会科学*心(ZMSBw):联邦国防部的所属研究机构之一,专为德国进行军事历史基础研究以及军事社会学和安*政策研究。它于2013年由军事历史研究办公室(MGFA)和德国陆军社会科学研究*心合并而成,是联邦国防部在商业领域的*央科学机构。发行两本杂志:《军事史·历史教育杂志》主要针对军队内部;《军事历史杂志》目前为德国仅有的军事历史科学期刊。
德国联邦国防军格哈德·格罗斯上校:在德国波茨坦联邦国防军军事历史和社会科学*心任德国军事史系主任,专门研究1945年以前的德国军事史。著有大量书籍,与人合著的《施利芬计划: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略的国际观点》曾获军事史上的普利策奖――亚瑟·古德兹特(Arthur Goodzeit)图书奖。
编、译者简介
英文版编者:美国少将大卫·T. 扎贝基,《1918年德国攻势:战役层面的案例研究》一书作者,获奖作品――《战争中的德国:400年的军事历史》四卷百科全书的主编,英国伯明翰大学战争研究项目荣誉*级研究员。
译者:孙希琨,80后,2013年获University of Miami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中文功底深厚,译文流畅自然。
审校者:张大卫,工业时代陆战史研究者,本科和博士均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著有《哈尔科夫1942》一书,译有《巨人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波罗的海战事》,并翻译审校了《莫斯科战役1941:二战“台风”行动与德军的首次大危机》。
英文版序
德文版序
中译本序
引言
第一章 定义:战术―战役―战略
第二章 因素与常量:空间、时间以及军事力量
第三章 发端:筹划、机动性,以及应变系统
第四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场两线战争
第五章 苦涩的觉醒: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六章 新瓶装旧酒:现实与空想之间的魏玛国防军、国防
军时期战役思想
第七章 失去的胜利―战役思想的局限
第八章 原子时代的战役思想
结论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