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书协会员张琛书法作品26
  • 山东省书协会员张琛书法作品26
  • 山东省书协会员张琛书法作品26
  • 山东省书协会员张琛书法作品26
  • 山东省书协会员张琛书法作品2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山东省书协会员张琛书法作品26

50 九品

仅1件

山东滨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题名不详

年代2016

类别水墨(黑白)

材质纸本

装裱形式软片

尺寸135 × 35 cm

货号S5

上书时间2024-09-0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海报新闻  海报滨州

诗书画印情所寄 遥指青山仍奋蹄——记张丙辛先生的书画人生

2017-06-21 15:47 发布



  张丙辛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刘杰摄

  刘杰 王君彩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中有一群人,适性即知足,他们的人生道路看似平凡却又超乎寻常。张丙辛无疑是这群人的一个代表。——张丙辛,笔名蒲姑布衣,斋号泊静居、亦默且存斋。1945年生于博兴县一书香之家,从小喜欢看书尤爱自学书画,高中时在绘画上就已小有名气。在博兴县文化馆工作期间创作的国画《月光如水》等多次在《大众日报》专栏刊发,作品《成灾》入选山东“五四青年美术展”等。在胜利油田十五中任教的十五年间他仍醉心翰墨,先后在《书法报》、《中国教育报》等发表书画、教学理论文章10余篇,隶书作品“殷勤向我传心画,正思深高海岳恩”一举荣譍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文化学会艺术部颁发的“国际文化交流奖”。退休后甘愿贡献,在胜利石油管理局老年大学义务教授了八年的国画和书法,多篇心得文章在《书法报》、《美术报》发表。虽年过古稀,张丙辛依旧与笔墨纸砚为伴,自守一份淡泊恬静。



  张丙辛画作《黄河滩外》

  酷爱读书学画 高中毕业凭书画之长迎来人生转折

  曾祖父是私塾先生,祖辈父辈素有家学,张丙辛生来就与书香为伴,上小学时已经常翻看《资治通鉴》、《康熙字典》。曾祖父手抄的小楷古文册子,字体端庄工整一丝不苟,他觉得很好看,幼小的心里从此播下了喜欢书和书法的种子。在那个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书籍更是少见,村里谁家有书,他都借着看了个遍,甚至跑到四周邻村去借,还经常问父亲要钱买。文化的贫乏造就了他如饥似渴读书的习惯,连同爱买书的嗜好一起保持到了现在。



  张丙辛画作拼图

  小学三、四年级时,授课老师张维义写得一手好字,对学生书法也要求严格、批改认真,张丙辛的大仿作业上经常有其用红笔画的代表“好”的圈,这是极大地激励。上初中时的一天,新华书店的人下乡卖书,张丙辛发现了一本《颜真卿多宝塔标准字帖》,毫不犹豫买了下来自学。自古书画不分家,儿时的张丙辛还颇具绘画天分,上初中时已能用毛笔勾画简单的梅兰竹菊,比着《三国演义》等连环画画的人物惟妙惟肖,逢年过年还自制自画简易贺年卡片赠送师友。为了学习绘画,张丙辛先后临摹学习过李剑晨先生的《怎样画水彩画》、哈定先生的《怎样画人像》以及《怎样画马》等专业美术书籍。上高中时已成为学校文宣队的骨干,画报头、插图、写美术字样样拿得出手。这时,他还喜欢上了临画丰子凯的漫画。



  张丙辛绘画作品(根据钱行健资料改编)

  “那时候就是跟着兴趣走,父母不管也没有培养意识,完全靠孩子天性生长。”张丙辛说。原以为一切会这样平凡且充实的继续下去,但人生总是充满变数。高考前夕面临人生最重要的抉择,三条道路摆在了面前。受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的影响,他想报考山东大学中文系;对革命军人的向往,他想入伍参军;爱好美术,还想报考山东艺术专业学校美术专业。报名参军收到了部队的入伍通知,可张丙辛最终还是更想学美术,就去山东艺术专业学校参加了美术专业的考试。而当他返校后,学校已炸了锅,师生纷纷闹“革命”。这一年是1966年,张丙辛的大学梦也画上句号。



  张丙辛绘制的科学家肖像画(临摩作品,原作者不详)

  “人生没法估计,如果当初去了部队,人生就会变成另一种景象。”张丙辛感慨道。通向未来美好人生的一扇大门关闭了,殊不知有一扇窗户也悄悄打开了。1967年,在书画上小有名气的张丙辛参加博兴县里一个展览,被当时博兴县文化馆美术老师周庆荣看中,将他留了下来,由此开启他真正的书画生涯。



  张丙辛书法作品

  潜心向学 博兴县文化馆十八年的书画苦旅

  进入博兴县文化馆美术组工作后,张丙辛尽量回避派性争斗,大部分时间只顾埋头画画,搞书法、摄影创作。当时的博兴县文化馆只有三排平房是北屋,一排宿舍、一排办公室、一排图书室,还有一排是西屋做库房,一共十来人;除去办公室的地面是砖铺的,其余房间都是土地面;走出办公室,门前就有一片大水湾。这些场景,在他后来几十年的人生里,常以梦境的形式出现,因为他人生最意气风发的岁月都沉淀在了那里。



  张丙辛书法作品——刘杰摄

  经过在工作岗位上实实在在地创作练习,张丙辛的美术造诣得到很大提升。1976年,他参与并创作的连环画《奇怪的枪声》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他的国画《月光如水》在《大众日报》“中青年画家作品专栏”刊发;同年,山东省举办新春漫画展览,作品《成灾》入选山东“五四青年美术展”。1981年,国画《黄河滩外》参加省美术作品展,并在《大众日报》刊出。他还独立创作了水粉组画《古代仿生》、线描《科学家肖像》;与他人合作了水粉连环画《尾巴》及国画长卷《李时珍采药图》,在参加地区科普美术作品展览时得到广泛好评。1982年,博兴县成立书协,张丙辛被安排主持日常工作,1983年成为惠民地区书协美协理事、博兴县书协美协理事兼秘书长。



  张丙辛书法作品

  时光流逝,很多事情的记忆都已模糊。回想那个年代,张丙辛仍对两件事情印象深刻,那就是为“滨州四老”办联展和为张雷白先生举办个人书画展。他回忆,动乱结束后,当时省里先举办了潍坊地区花鸟画家王小古先生的个人画展,就水平、影响而论,也应该为惠民地区的乍启典先生搞个展,但地区一级迟迟未见动静。在一次地区文化工作会后,他就以博兴文化馆的名义,联合高青、邹平两县文化馆共同举办了《乍启典、石雨田、董健、张雷白国画联展》,之后又以博兴县文化馆、县政协、县工艺美术厂的名义举办了张雷白先生个人书画展。这两次展览宛若春风初拂鲁北沿黄大地,让久被冰封的艺术世界萌动了绿意。



  作品《岱宗》

  三尺讲台传书画 一片痴情育桃李

  1984年,张丙辛被调入胜利油田十五中任美术书法教师。他讲学不拘泥教材,有自己灵活的方法,不仅传授学生书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辅导学生进行书画创作,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他的学生在油田书法比赛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也因此,他被评为胜利油田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油田首批学科带头教师等,获得了山东省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成为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学研究会会员。



  张丙辛篆刻作品

  十五年的教学生涯,张丙辛不断摸索前进,过程中也颇有心得。他撰写的《中学书法教材亟待改革》、《柳公权楷书教学散论》、《小议“印章”与“篆刻”》、《试论中小学书法教育与写字的关系》等文章先后在《书法报》、《青少年书法》等报刊发表。1997年,论文《中小学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刊于《中国教育报》“美育天地”专栏;另文《“以画代教”琐议》被编入《胜利油田教育30年优秀论文选》,《课堂提问“抢答”好》获《中国教育报》“教师创新行为案例”征文评比优秀奖。

  授课之余,张丙辛仍醉心翰墨自励自学,素描、速写、彩画、山水、花鸟、人物齐头并进。为提升自身书画造诣,张丙辛通过函授随著名画家郭志光先生学习绘画,参加青岛陈振濂先生的书法高研班,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乐此不疲。1989年,他的楷书获“芦湖杯”全国书画大奖赛三等奖;1993年,隶书作品入选省书协主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书法展》;同年,隶书作品“殷勤向我传心画,正思深高海岳恩”参加《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征稿大赛,一举荣譍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文化学会艺术部颁发的“国际文化交流奖”。1994年,临于右任《出师表》入编《中国书法赏临体系》一书。1995年,隶书启功诗句获中国石油书协主办的“胜利杯”全国书法大赛银奖。

  对于传统的中国画来说,往往以诗、书、画、印相结合为最佳表现。许多著名国画大师不但是画家,而且是书法家、篆刻家、诗人。这也是张丙辛之追求。他好读书,涉猎广泛,家中三个大书柜上摆满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美术专业书籍等,有《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范曾的散文集和画传,余光中、余秋雨等人的作品,还有毛泽东、蒋介石、郁达夫等人物的传记作品,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希腊、意大利的美术史话等等。用他的话说,自己就是活在“烂书堆”里。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的题诗撰联、篆刻作品广受喜爱,“启迪后生自学路 典范吾辈求艺人(启典)”,这是他给乍启典先生撰写的嵌名联。山东省美协、书协会员王善杰评价其篆刻“刀法浑融,篆法轻重之变化精到而不拘泥,苍劲老到而不支离破碎,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篆刻作品

  退而不休情殷殷 书画为伴乐余年

  退休后的张丙辛仍然闲不住,在胜利石油管理局老年大学滨南分校义务教授国画花鸟、山水,书法楷、行、草、隶、篆等课目,历时八年。当时讲课的内容都是他结合自身经验边看边学,甚至自己编印材料来教学。有人对他说,你来教教就行了,何必太认真。但他认为既然来了,就要让来学习的人坐得住、学的下去、有所得。正因如此,他的课广受喜爱,以致到现在不少老年学生都希望他能回去继续教课。这期间,他把对老年书画教学的一些摸索和思考写成了文章,《寄情书画 乐在夕阳》、《老年学书三题》、《读帖“三段”说》、《由“写字”到“写竹”》等先后在《美术报》、《书法报》、《羲之书画报》等报刊发表。《中国美术报》还曾专版发表了他推荐的老年学生的学习心得文章。

  “成人学习书法不用太在意执笔。小孩子学习倒要注意。‘执笔无定法’,苏东坡倡导怎么适意怎么写。关键是把那字记在心里,才能以笔落在纸上。”张丙辛说。

  虽已古稀之年,张丙辛仍爱看书学习,书店、书摊也常去淘宝。有一次,他在颐园的地摊上买到一本《中文形音义综合大字典》,并为自己捡的“漏”高兴了许久,这本字典是台湾学者高树藩编纂,由台北中正书局出版,林语堂先生作序称它为开中国新纪元的不同凡响的创作。不同版本的汉语字典、书法字典,他先后购买了有几十本用于学习查阅,老伴都嗔怨他除去花钱买书别的啥心思也没有。

  回顾过往人生,他总结出一个字来——“熬”,认为这个字形容人生十分妥帖。战乱年代,“家里的门板被日本鬼子劈掉一块,驴也被牵了去……”但生命存下来了,熬过来了;经历困难时期,一两个月吃不到一点粮食,又熬过来了;文革中,闷头学艺,又熬过来了。这种“熬”的感受与追求无止境的快乐伴随他走到了现在。

  “现在条件好了,大家就是嫌钱挣的少。我们那个年代根本不想这些东西,耻于谈钱,讲革命、讲献身、讲大公无私。”张丙辛说。一直以来他在艺术的世界里乐此不疲,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谈书论道、写字画画,作品或留存或赠亲友,遇人求字必欣然提笔,还教导年轻一辈要踏实勤奋有所追求,足见那段特殊的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而今,张丙辛将自己的作品整理、集结成《默存斋丛稿》准备出版,对此,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卞葆彤赠联“一部丛稿凝血汗 半生恪勤慰心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