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视角下的未来学校(新时代教育创新系列丛书)
¥
68
全新
仅1件
作者王毓珣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4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2-03-2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毓珣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4
-
版次
1
-
ISBN
9787567599901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4页
-
字数
362千字
- 【内容简介】
-
未来已来,风口已至。有关未来学校,我们作出了哪些想象和期待?未来,教师会被机器人取代吗?学生还需要坐在教室里学习吗?学校教育会走向工具与技术还是回归人文与关怀?教育学视角下的未来学校和我们想象中的未来学校有何异同?
无疑,未来是人类共同的未来,学校是成员共享的学校。本书是在教育学视角下前瞻未来学校的一部合著,分别从未来学校的兴起和意蕴,未来学校的教师、课程、教学、学习方式,未来学校的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进行阐释,从应然的角度,全面而深入地研究未来学校的学理,系统预测未来学校的前景。
关于未来学校,不少国家、地区已经有了方方面面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尤其是以2000年OECD在荷兰鹿特丹召开“面向未来的学校国际会议”为转折点,加之会后出版的《面向未来的学校》一书的推动,几乎同时,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芬兰、印度等多个国家相继拉开了未来学校序幕。本书则立足于这样的实然背景与应然期待,论及了未来未来学校的意蕴,对未来学校的教师与学生、课程与学习、课堂与教学、评价与管理等构成要素作出了详细阐释,系统地预测了未来学校的发展前景,清晰地阐述了当下学校在应对未来学校到来时必须作出的应然调整。作者提出了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人人时时处处可学、无课本无边界课堂的教与学等美好愿景。
未来学校正站在过去和现在的“肩膀”上,按部就班地行进而来。我们会发现,未来学校的智慧不仅体现于技术理性的闪耀,更体现于价值理性的绽放。我们终将走进未来学校,迎来智慧时代。
- 【作者简介】
-
王毓,现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学报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兼任教育部国培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副理事长、天津市人民政府咨询专家、第七届天津市督学等。
合计出版《名师发展研究》、《教师新师德六项修炼》等专著5部,主编丛书5套,主编、副主编著作9部,参编著作2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有30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华文摘》、《教育文摘周报》转载。主持与参与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 【目录】
-
序
第一章 未来学校的兴起
一、 未来学校的缘起
(一)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需要
(二) 科技创新的拉动
(三) 神经科学的进步
(四) 学校2.0的诟病
(五) 人的现代化的需求
(六) 人民群众的诉求
(七) 建设教育强国的必需
二、 未来学校的探索
(一) 未来学校探源
(二) 未来学校的全球行动
(三) 未来学校的中国作为
第二章 未来学校的意蕴
一、 未来学校的概念
(一) 未来
(二) 学校
(三) 未来学校
二、 未来学校的特征
(一) 育人为本
(二) 率性而教
(三) 学无边界
(四) 学本主义
(五) 智慧资源
(六) 学无常师
(七) 精准评价
(八) 绿色生态
三、 未来学校的争鸣
(一) 是消亡、独存,还是共存?
(二) 是改造、革命,还是创新?
(三) 是热衷、怀疑,还是整合?
第三章 未来学校的教师
一、 未来学校的教师: 具有不可替代性
(一) 未来教师面临的挑战
(二) 未来教师的不可替代性
二、 未来教师的角色重塑
(一) 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二) 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开发者
(三) 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
(四) 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评价者
(五) 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六) 教育教学的创造者、研究者
(七) 终身学习者
三、 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
(一) 信息素养
(二) 学习素养
(三) 合作素养
(四) 教育科研素养
(五) 读懂学生的素养
(六) 创新素养
四、 未来教师的发展途径和策略
(一) 树立基于技术的教育观念
(二) 注重基于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
(三)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四) 加强和改进教师培训
第四章 未来学校的课程
一、 重新定义课程
(一) 课程的演变
(二) 重新定义课程
(三) 课程概念的历变
二、 未来学校的课程探索
(一) 未来学校课程的应然探索
(二) 未来学校课程的实然样态
三、 未来学校课程研究必须考虑的要素
(一) 教育目标
(二) 社会需要
(三) 知识变革
(四) 学生延展
(五) 教师改变
(六) 科技进步
四、 未来学校课程的走向
(一) 从教本走向学本
(二) 从全面走向核心
(三) 从学会走向会学
(四) 从标准走向定制
(五) 从书本走向生活
(六) 从分科走向整合
(七) 从阶段走向终身
(八) 从掌握走向创新
(九) 从线下走向混合
第五章 未来学校的教学
一、 重新思考教学
(一) 教学的变迁
(二) 重新定义教学
二、 技术影响下的教与学发展
(一) 技术对学生建构的影响
(二) 技术对教学环境的影响
(三) 技术对教学法的影响
三、 未来学校教学的价值追求
(一) 更好地适应学生
(二)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三)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 未来学校的教学样态
(一) 后MOOC时代混合教学的发展
(二) 跨学科的实践教学
第六章 未来学校的学习
一、 重新思考学习
(一) 学习的变革
(二) 重新定义学习
二、 基于技术的未来学校的学习
(一) 基于多元形式的学习
(二) 基于复杂背景的学习
(三) 基于宽泛场所的学习
三、 基于智慧的未来学校的学习
(一) 智慧学习中的技术与人
(二) 智慧生成的影响因素与流通框架
四、 未来学校的学习新样态
(一) 自适应下的内生学习
(二) 翻转下的异步学习
(三) 游戏化的泛在学习
五、 未来学校学习的新动向
(一) 走向终身学习
(二) 走向定制学习
(三) 走向体验学习
(四) 走向自主学习
(五) 走向混合学习
(六) 走向共生学习
第七章 未来学校的课堂
一、 重新思考课堂
(一) 追溯课堂的本义
(二) 课堂的传统认知
(三) 重新思考课堂
(四) 未来课堂的理念取向
二、 未来课堂的应然特征
(一) 以生为本的人性化环境
(二) 开放连通的无边界时空
(三) 智能信息化的技术支持
(四) 和谐充分的社会性互动
(五) 多元混合的教与学系统
(六) 丰富灵活的智慧型资源
三、 未来课堂的系统构建
(一) 畅想未来课堂
(二) 建构未来课堂
四、 未来课堂实践探索
(一) 未来课堂的世界探索
(二) 未来课堂的学校行动
(三) 未来课堂的平台搭建
第八章 未来学校的评价
一、 基于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评价
(一) 未来学校的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
(二) 核心素养评价的重要性
(三) 素养评价案例
二、 支持个性化学习的个性化评价
(一) 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是未来学校的教育理念
(二) 个性化评价的重要性
(三) 个性化评价案例
三、 作为学习过程实时反馈的即时评价
(一) 即时评价的重要性
(二) 即时评价案例
四、 基于技术支持的大数据评价
(一) 未来学校的技术支持
(二) 大数据评价的重要性
(三) 大数据评价案例
五、 支持协同教学的教学团队评价
(一) 教学团队评价的重要性
(二) 教学团队评价案例
六、 作为教师关键素养的数据素养评价
(一) 数据素养评价的重要性
(二) 数据素养评价案例
第九章 未来学校的管理
一、 “未来人”――未来学校管理的出发点
二、 中国语境――未来学校管理的立足点
(一) 何为未来学校管理的中国语境?
(二) 中国语境下的未来学校管理何为?
三、 文化管理――未来学校管理的落脚点
(一) 未来学校的管理以文化管理为核心工作
(二) 未来学校的文化管理以组织文化为核心资源
(三) 未来学校的文化管理以“教育性”为核心功能
四、 效率管理――未来学校管理的支撑点
(一) 重新认识教育的“效率”
(二) 教育效率要求下未来学校管理的基本框架
(三) 策略一: 基于“教育技术”要素的未来学校教育技术管理
(四) 策略二: 基于“教育技能”要素的未来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五) 策略三: 基于“课程”要素的未来学校课程资源管理
(六) 策略四: 基于“资本”要素的未来学校物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