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研究:兼论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研究:兼论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5 全新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朝阳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A15248

上书时间2023-07-24

南国书苑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朝阳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3
  • 版次 1
  • ISBN 9787509743058
  • 定价 5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1页
  • 字数 297千字
【内容简介】
  把金融看作一种服务型产业,从产业布局角度出发,本书重点研究了金融作为一种生产者服务在城市地区的集群现象。为此,我们考察了金融服务业的产业特征和区位选择依据,介绍了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经验证据和一般理论模型,分析了金融服务集群的动因、发展机制和集群效应,并结合伦敦案例从集群角度对金融中心进行了重新阐释。基于对我国金融体制发展演变、金融服务业产业发展与省区分布、副省级城市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等情况的分析,在评述产业集群政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书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发展和优化金融布局的对策建议。
  产业特征和产业区位是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研究的依据与微观基础,金融服务业的三个主要产业特征是:产出难以计量、产业组织表现为垄断竞争、人力资本与知识高度密集。在此基础上,本书从供给、需求和环境三方面对金融服务区位选择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说明了沉淀成本、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不完备信息以及一些偶然性因素对金融区位的影响。
  《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研究:兼论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从行业和地区两方面论证了金融服务集群的经验证据,结合产业集群一般理论和中心外围模型,构建了一个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分析框架,揭示了集群内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关系。基于报酬递增与正反馈、信息腹地和路径依赖等理论,作者(王朝阳)解释了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发展机制以及集群于某个特定地区的原因。金融服务集群的效应在于提高了集群区内金融服务企业的增长率和行业的竞争力,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地区声誉的培养,但也可能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
  从集群角度理解金融中心,可以从金融就业人员、银行总部数量、股票交易量等方面把握金融中心的关键特征。如果说金融中心诞生有赖于合适的地理位置和制度因素,甚至一些运气成分和偶然性因素,那么在当前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中心发展和扩张的主要机制则在于金融集群效应。总结伦敦地区的金融集群发展的经验能够发现,金融服务集群成功的关键在于一套完善的发展机制、厚实而具有流动性的劳动力市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有限的政府管制。
  在计算出我国金融业增加值比重真实数据的基础上,本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金融比重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动特点。关于标准差系数、集中率和区位商的计算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服务就业在地理布局上是比较分散的,并没有呈现出高度集中化的趋势,不存在某几个少数地区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形。对省区数据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从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考虑,如果要在国内建设一个全国和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应该首先在上海、北京、深圳和天津这四座城市之间进行选择。
  考虑到中国城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诉求,本书对区域金融中心与金融发达城市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比较,强调建设金融发达城市是发展金融的应有之义,但区域金融中心绝不是越多越好。通过构建城市金融服务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本书对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对比和分类,可以为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研究:兼论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最后论证了产业集群政策存在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其基本的政策框架。在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应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能够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使中国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的国家竞争力,在国际金融标准和交易规则制定中有重要的话语权,在国际经济和金融治理格局中有深远的影响力,以及能够保障中国战略崛起和国家复兴的金融软实力。围绕这一目标,本书提出了若干关于提高我国金融服务业产业发展水平和优化其产业布局的政策建议。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理论与现实背景
一金融服务:金融研究的新视角
二金融服务业:产业视角下的金融
三金融服务业的产业布局是现实问题
四关于本书选题的一点补充说明
第二节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一本书的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和结构安排
第三节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主要数据来源
第四节本书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集中、集聚与专业化
一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地理集中与产业集中
三集聚与集聚经济
四专业化与多样化
第二节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
一与产业集群相关的若干不同概念
二不同学者对集群概念与地域范围的理解
三不同国家对集群概念的理解与研究方法
四本书对产业集群的界定和理解
第三节金融地理、区位与集群
一金融问题中地理因素的引入
二全球化背景下对金融地理的再思考
三金融与货币地理的研究进展
四金融区位与金融服务产业集群
五简单的总结与评论
第三章金融服务业的产业特征与区位
第一节金融服务业及其统计标准
一金融服务业概述
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中的金融服务业
三美国SIC和NAICS的金融服务业
四中国的金融服务业统计标准与口径
第二节金融服务业的产业特征
一金融服务产业组织的垄断竞争性
二金融服务业的产出难以计量
三现代金融服务业的知识密集性
第三节金融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理论发展概述
二服务业的区位选择理论
三金融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第四章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理论分析
第一节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经验证据
一金融服务在行业层面的集群
二金融服务在地区层面的集群
第二节产业集群的理论模型及相关解释
一产业集群的一般理论模型
二中心一外围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第三节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动力与机制
一金融服务集群的动力与影响因素
二金融集群的发展机制与空间演变
三金融服务集群于某地区的理论解释
第四节金融服务产业集群的效应
一金融服务集群的微观效应
二金融服务集群的中观效应
三金融服务集群的宏观效应
第五章金融集群与金融中心:伦敦案例
第一节金融中心理论分析:集群视角
一不同视角下的金融中心及其分类
二金融中心的形成与金融集群发展
三从集群角度看金融中心的关键特征
第二节英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布
一英国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与演变
二英国金融服务业的总体发展状况
三英国金融服务业的行业发展状况
四英国金融服务业的地区分布状况
第三节伦敦金融服务业的集群分析
一伦敦作为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
二伦敦金融及相关服务的集群行为
三伦敦金融服务集群的机制与效应
第六章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与分布
第一节中国金融体制的发展与评价
一中国金融体制的发展与演变
二对中国金融体制的总体评价
第二节中国金融服务业的现状与问题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中国金融服务业的省区分布与集群
一产业集群的评估方法与指标
二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省区分布
三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聚类分析:基于各省区的数据
四一个简单的总结
第七章中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城市视角
第一节区域金融中心还是金融发达城市
一中国城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诉求
二区域金融中心与金融发达城市的比较
三区域金融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第二节城市金融服务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一构建金融服务发展评价体系的原则
二城市金融服务发展评价体系的构成
三数据来源、数据处理和评价方法选择
第三节副省级城市金融服务发展水平比较
一我国副省级城市基本发展特征描述
二副省级城市金融服务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三副省级城市金融服务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第八章关于政策的理论思考和建议
第一节集群政策的理论思考
一关于产业集群政策的纷争
二产业集群政策的基本框架
三对于集群政策的总体评价
第二节实践领域的若干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
二进一步优化我国金融服务业产业布局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