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学术源流蠡测
  • 先秦学术源流蠡测
  • 先秦学术源流蠡测
  • 先秦学术源流蠡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先秦学术源流蠡测

59 八五品

仅1件

河南商丘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建功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c4-4

上书时间2021-03-15

书香斋图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赵建功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3
  • 版次 1
  • ISBN 9787568067256
  • 定价 14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0页
  • 字数 280千字
【内容简介】
书对先秦易学、儒学与道学的学术源流进行了一些探讨,涉及孔子与《周易》的关系、孔子的阴阳五行观、老庄之道及其生态伦理智慧、从人的超越性看中西哲学的差异等问题,尝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中国古典哲学的天人观是一本多元的:“一本”指中国古典哲学各家皆以天人合一为宗旨,“多元”指各家所讲的天人合一并不雷同。中西哲学的根本区别是,中国哲学主内在超越,西方哲学主外在超越;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有机统一于每一个人以及每一种哲学及文化中的。至晚在西周初期,中国文化的主流就已经坚定地相信,命自我立,德福相应,命运可以改变,而改变命运的*途径就是以德配天、止恶行善,也就是孟子揭橥的修身立命,这是中国哲学的核心理念。
【作者简介】
赵建功(1969-),山西平遥人,现任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部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理事。1992年7月于南开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7月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师从易学大家郑万耕先生;2002年7月于北京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师从中国哲学史家许抗生先生。主习易学、先秦哲学及三教关系,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度重大项目《易学哲学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郑万耕教授主持)之子课题《易学中的天人观》、2014年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先秦哲学的生态伦理研究》等课题,著有《周易与现代文化》(与北京师范大学郑万耕教授合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2007年再版)、《六朝宗教》(与北京大学许抗生教授、田永胜博士合著,南京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哲学天人观及其与易学关系之研究》(独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等专著,在《国际易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有《人的悲剧与审美超越》、《“先秦儒学中易学从属于礼学”说献疑》、《以〈易〉解〈恒先〉六则》等30余篇论文。
【目录】
目录第一章《周易》的现代反思/1

第一节易学热的冷静反省/2

第二节《周易》的现代意义/8

第二章易学源流及现代发展/12

第一节易学史概览/13

第二节易学在中国近现代的发展/18

第三章《周易》在国外的传播和研究/32

第一节《周易》在东方各国的传播和研究/34

第二节《周易》在欧美各国的传播和研究/41

第四章孔子好《易》及易学分派考述/58

第一节孔子好《易》之相关文献的初步梳理/59

第二节孔子的义理易学观及易学分派/89

第五章孔子的阴阳五行观及荀子批判思孟

五行说新探/93

第一节孔子的阴阳观/94

第二节孔子的五行观/98

第三节荀子批判思孟五行说的原因/102

第六章荀子天人观辨正/105

第一节“明于天人之分”的本义/106

第二节“制天命而用之”辨正/113

第七章郭店楚简的思想史意义/120

第一节郭店儒简的天人观/121

第二节楚简《老子》的启示/123

第三节郭店楚简使疑古派再遭重创/127

第八章老庄之“道”合参/130

第一节老庄之“道”的内涵/131

第二节“道”与“无”、“有”/137

第三节如何体“道”?/140

第九章老子的生态伦理智慧发微/145

第一节“道生万物”的宇宙观/146

第二节“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准则/149

第三节“从事于道”的具体措施/151

第十章上博楚简《恒先》易解/163

第一节以《易》解《恒先》六则/164

第二节《恒先》易解/173

第十一章从人的超越性看《周易》的理想人格/200

第一节人的超越性略论/201

第二节从人的超越性看《周易》的圣人观/208

第十二章从人的超越性看中西哲学

——以先秦时期为主的初步探讨/214

第一节中国哲学主内在超越,西方哲学主外在超越/215

第二节中国哲学主精神性超越,西方哲学主物质性超越/223

第三节中国哲学重主观性超越,西方哲学主客观性超越/228

第四节中国哲学主静态超越,西方哲学主动态超越/231

第五节中国哲学主隐性超越,西方哲学主显性超越/234

第六节中国哲学主阴柔性超越,西方哲学主阳刚性超越/236

第七节中国哲学主现世性超越,西方哲学主非现世性超越/240

第八节中国哲学主审美超越,西方哲学主非审美超越/247

第九节小结/252

第十三章修身立命:中国哲学的核心理念/256

第一节前诸子时期“自求多福”的命运观/257

第二节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奥义/258

第三节孔子德福相应、命自我立的命运观/261

第四节“顺天休命”:《易传》的点睛之笔/265

第五节孟子对“修身立命”的阐扬/268

第六节荀子“积善成圣”的主张/271

参考文献/274

后记/28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