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寻政治理性——转型中国的思考
  • 追寻政治理性——转型中国的思考
  • 追寻政治理性——转型中国的思考
  • 追寻政治理性——转型中国的思考
  • 追寻政治理性——转型中国的思考
  • 追寻政治理性——转型中国的思考
  • 追寻政治理性——转型中国的思考
  • 追寻政治理性——转型中国的思考
  • 追寻政治理性——转型中国的思考
  • 追寻政治理性——转型中国的思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追寻政治理性——转型中国的思考

269 九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树义 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6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六号加一层

上书时间2024-08-27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树义 著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6
  • 版次 1
  • ISBN 9787562048145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97页
  • 字数 220千字
【内容简介】
  《追寻政治理性--转型中国的思考》由张树义所著,记录的是作者近几年来对中国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它们或者是已发表的时评和论文,或者是尚未发表的文章和演讲。这些凑集在一起的文章,有的是对时事的评论,也有的是研讨某个专题的论文,它们看起来虽然有些凌乱,主题各异,长短不一,恰如我们身处的当今中国社会一样,但似乎都体现着一个中心主题,那就是追寻政治理性。这种对政治理性的追求,并不是在我心中预先所确定的,而是在我对发生于转型中国的日常事件的分析,对中国的政治、社会问题的思考中慢慢流淌出来的。
【作者简介】
  张树义,1953年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诉讼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专家组顾问;国家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专家咨询委员;国家海洋局、宜昌市政府、广州市政府、沈阳市政法委法律顾问等职。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多项立法工作。已出版著作十四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自序:为什么是政治理性?一、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一)“游戏”是要讲规则的(二)是什么妨碍了中国人的创意(三)“夏利强制淘汰”的法治追问(四)由车上牌想到的(五)中国名牌评选活动真的合法吗?(六)中国名牌评选再质疑——把评选权交给市场(七)消费应自决,认证要中立(八)理解直销、规范直销、促进直销二、业主:一个新的逻辑起点(一)“业主联谊会”呼唤制度资源(二)有权力必有监督(三)法官不得拒绝审判(四)业主:一个新的逻辑起点(五)“小产权房”提供制度创新的契机(六)中国的过渡法学——以住房模式转型为例三、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一)认真对待听证(二)涨价还是降价,这是一个问题(三)春运降价:企业的社会责任(四)公共企业的社会责任四、政府与公产(一)建立明晰而合理的产权制度(二)湖心岛事件的解读(三)养路费征收的是与非(四)《物权法》的是与非(五)慎言“天价滞纳金”合法(六)“费”的收取需要合意(七)政府与财产五、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政府(一)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政府?(二)官商勾结在,政令统一难(三)“自行解决”:交通事故处理的有效新方法(四)未尽审查义务要承担赔偿责任(五)政府行为应保持必要限度(六)公共权力的运用应当讲规则(七)消极行政与积极行政辨析六、依法行政的今生与来世(一)“电子眼”为何频频出事?(二)“首违免罚制”的意义(三)拘留不应当听证吗?——《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解读之一(四)听证由谁来主持?——《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解读之二(五)金钱诚可贵,自由价更高——《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解读之三(六)“穷尽一切手段”是行政强制的必要前提(七)不能为了目的不择手段(八)《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反思(九)几个基本观念的转变——写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修改之际(十)创制法律还是发现法律?七、追求更人性化的制度(一)社会转型:追求更人性化的制度(二)民办义务教育应享有平等权利(三)助学贷款“违约生曝光”要慎行(四)为了生命权的缘故(五)生命悲剧为何一再发生(六)为什么生命阻挡不住碾人的车八、追求政治理性(一)对“公权私用”要保持长久的警惕(二)公有公道,私有私理(三)公权力不应乱伸手(四)追寻政治理性——关于“小广告”的思考(五)特权不去,和谐难在(六)行政程序承载的正当性使命(七)制度是这样演进的(八)出租车涨价不是价格问题,而是体制问题(九)“暴力抗法”考验政府智慧(十)反思政府权力的权德基础九、司法权威是法治的关键(一)法治尚未成功,诉讼仍需努力(二)公益诉讼挑战中国诉讼制度(三)司法权威是法治的关键(四)司法“主动”需要慎重(五)何以为正义最后屏障(六)是谁绊了“法治”的脚(七)探求正当裁判的事实基础(八)司法与行政——一个历史视野的观察与分析十、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从美国看中国十一、民主与自治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