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历史文化的考古学研究
¥
43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郑超雄、覃芳 著;何龙群、李富强 编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郑超雄、覃芳 著;何龙群、李富强 编
-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3
-
版次
1
-
ISBN
9787105075461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66页
-
字数
51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壮族人口约有1600多万,主要聚居在广西及云南的文山州,湖南、贵州、广东等省也有少量壮族。据调查,广东、湖南两省的大部分壮族都不是唐宋以前的原住民族!而是明清时期从广西百色、河池征调的土兵遗民。在广西东北部地区的贺州市也有少量的壮族村落,这些壮族也和湖南、广东的壮族一样,都是明清时期从桂西地区迁徙来的土兵遗民。举出这些例子仅仅是想说明,上述地区尽管已没有壮族居住,但在历史上,这些地区都是壮族先民苍梧、西瓯、骆越原居地。约在秦汉以后,中原大批汉人南下,在上述地区推行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在此政治环境下,有一部分壮族先民向西部迁徙,而大部分人则融人汉族之中。今日的粤语方言中,仍有不少的壮语词汇。另外,在上述地区保留有众多的壮语地名,无不说明壮族曾经是那里的原住民族。因此,在用考古学材料来研究壮族的历史文化时,就不能局限于今日壮族的分布区域内的考古发现材料,而应采用历史的眼光,将视觉扩大到古代壮族先民活动的所有范围内,获得可信、全面、真实的效果。
- 【作者简介】
-
郑超雄男,壮族,1951年生,广西来宾市水落村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任广西博物馆研究馆员,广西壮学会副会长,中国西南民族学会理事,广西炙物考古学会理事,广西民族大学壮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长期从事民族考古研究工作。对壮族历史文化研究有极深的造诣。目前已出版《壮族文明起源研究》、《壮族审美意识探源》、《广西工艺文化》专著典3本,与人合著7本,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覃芳女,汉族,1966年生,广西荔浦县人。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现任广西考古工作队副研究馆员,广西民族大学壮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长期从事文博考古研究工作,已发表《广西青铜剑》、《顶蛳山文化衰变的人类学审视》等论著十余篇。
- 【目录】
-
《中国壮学文库》序
一、壮学:民族学人类学本土化的产物
二、壮学:全球化时代的召唤
三、壮学:一个构建中的体系
前言
第一章史前时期的文化遗存
第一节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第二节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第二章壮族先民的史前社会生产生活
第一节用火的起源
第二节采集、狩猎、渔猎经济生活
第三节稻作农业与饲养业
第四节史前人类对居住环境的选择
第五节史前工艺艺术
一、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
二、制陶工艺
三、骨器蚌器制造工艺
第三章史前宗教
第一节屈肢葬
第二节二次葬
第三节肢解葬
第四节性器崇拜
第五节头骨凿孔与在尸骨上撒赤色矿粉的
宗教意识
第四章古代壮族与同根生民族的分布区域
第一节壮族与同根生民族在湖南地区的繁衍
第二节壮族与同根生民族在贵州高原的繁衍
第三节壮族与同根生民族在云南高原的繁衍
第四节壮族与同根生民族在广东地区的繁衍
第五节壮族与同根生民族在东南亚地区的繁衍
第五章古国--壮族文明起源的考古学印记
第一节舜至苍梧与苍梧古国文明
第二节石峡文化与苍梧古国文明
一、阶级分化,“士”、“庶”之分已经确立
二、社会分工明显,出现了专门的手工者
三、稻作农业成为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四、经济文化交往是苍梧古国文明成因之
五、壮族风俗与石峡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罕王与王权形成的英雄时代
第四节石铲文化反映的古国社会
一、石铲文化分布区域与罕王神话流传地区相同
……
第六章方国文明形的成时期
第七章方国的兴盛与衰变
第八章瓯骆社会文化的考古学再现
第九章土官、土司统治时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