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实验学
  • 中医实验学
  • 中医实验学
  • 中医实验学
  • 中医实验学
  • 中医实验学
  • 中医实验学
  • 中医实验学
  • 中医实验学
  • 中医实验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实验学

正版现货品相看照片看照片

6 2.2折 26.8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宝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小野 主编;张伟荣

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L1835-69

上书时间2025-01-0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小野 主编;张伟荣
  •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4-02
  • 版次 1
  • ISBN 9787810724494
  • 定价 26.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中医学长期来重视对宏观机能的观察,缺少对微观结构和代谢方面的研究而“详于气化,略于形迹”。中医学要发展,要同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接轨,就必须引进实验手段。利用既定性又定量的现代化方法和手段,以弥补临床观察及直觉领悟的不足,增强其科学性与说服力。所以在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开设中医实验学,对于加强学生对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诊疗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实验学的编写宗旨即在于此。

  中医实验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发展中医学的实验性学科。《中医实验学》一书被国家教育部列为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重点规划教材”。该教材以中医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教学对象,让他们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开展中医中药方面的实验和科研训练。在具体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的安排上各学校各专业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特点和计划进行。另外,该书也可作为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者之参考用书。

  本书的编写者都是目前在第一线的长期从事中西医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专家、教授,他们凭着对中医事业的满腔热情,在大量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精心酝酿,反复推敲写成此书。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中医实验学的基本方法;中医实验研究进展;现代研究技术和方法以及中医实验学实验指导等。
【目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实验学的性质、内容、任务及意义

  第二节 中医实验学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进行中医实验时须注意的事项

 第二章 中医藏象及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第一节 中医藏象的现代研究

  第二节 中医证的现代研究

 第三章 中医诊断学的现代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科学思维及研究方法 

 第四章 科学思维 

  第一节 思维

  第二节 思维层次

 第五章 医学科学研究思路、方法及规律

  第一节 医学科学研究的思路

  第二节 医学科学研究的方法 

 第六章 现代研究技术和方法简介 

  第一节 解剖学技术和方法 

  第二节 组织与病理学技术和方法 

  第三节 超微结构技术和方法 

  第四节 生理学技术和方法 

  第五节 免疫学技术和方法 

  第六节 生物化学技术和方法 

  第七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 

  第八节 放射学技术和方法 

  第九节 医学动物实验技术和方法 

第三部分 中医基础性实验 

 第七章 阴阳的实验 

 第八章 气血的实验 

 第九章 脏腑的实验 

  第一节 心的证候实验 

  第二节 肝的证候实验 

  第三节 脾的证候实验 

  第四节 肺的证候实验 

  第五节 肾的证候实验 

 第十章 卫气营血的实验 

 第十一章 针灸经络的实验 

 第十二章 中医诊断学的实验 

 第十三章 中药及方剂学的实验 

第四部分 中医综合性实验 

 第十四章 中医综合性实验 

  第一节 血脱症的模型制备及中西医治疗 

  第二节 过度劳倦法致“气虚”证与人参的作用 

  第三节 长期激怒法致“肝肾阴虚”证动物模型的制作 

 第十五章 设计(探索)性实验 

  第一节 设计(探索)性实验的目的及基本程序 

  第二节 选题范围 

  第三节 实施方法 

  第四节 评分标准 

附录一: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中医体质、证型 

附录二:肾阳虚证的定位研究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