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
  • 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

180 全新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本友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2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7-06

司马长衫

六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本友
  •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12
  • 版次 1
  • ISBN 9787562184935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李本友*靳玉乐主编的《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学校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实践丛书》是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文本与理解危机哲学诠释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凸显;本体论解读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阅读教学本质;阐释性理解教师与文本;体验性理解学生与文本;走向理解共生师生文本互读;还详细阐述了走向理解共生师生互读文本的实现条件和实现路径,在阅读教学中以期确立教师与学生的精神相遇,让他们在交往与阅读中理解与**自我,在尊重和互动中达成高度视界的视域融合,在意义碰撞中实现审美享受。本书以期为语文阅读教学找到一种可供理性选择的解释框架,也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一些基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文本至上抑或读者至上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呼应

    (三)哲学诠释学对阅读教学的适切性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关于文本与理解的研究

    (二)教育文本与理解的研究

    (三)文学文本与理解的研究

    (四)关于阅读教学中文本与理解的关系研究

  三、研究的意义

    (一)拓展阅读教学的本体认识

    (二)丰富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

    (三)促进阅读教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本与理解危机:哲学诠释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价值凸显

  一、阅读教学中文本与理解的危机

    (一)照本宣科:阅读教学中文本密码破译

    (二)过度理解:阅读教学中文本理解的“泛意义”现象

    (三)主体缺席:主体与文本的互不相识

  二、阅读教学文本与理解危机的背后

    (一)二元思维方式对阅读教学的规限

    (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对当下阅读教学的“失真”

    (三)“权威”文化传统的理解和拒斥

  三、阅读教学文本与理解的价值介入

    (一)“以人为本”的阅读教学价值观

    (二)“以本为基”的意义多元

    (三)意义理解的理性指导

第三章  本体论解读: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阅读教学本质

  一、视域融合的阅读教学意蕴

    (一)视域融合的阅读教学内涵

    (二)阅读教学中视域融合的特点

    (三)视域融合的阅读教学价值

  二、阅读教学视域融合的理性之维

    (一)师本视域融合

    (二)师师视域融合

    (三)生本视域融合

    (四)生生视域融合

    (五)师生视域融合

  三、阅读教学视域融合的方法之维

    (一)对话型师生关系

    (二)差异理解下的意义生成

    (三)关系性教学场域创建

第四章  阐释性理解:教师与文本

  一、教师文本理解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教师文本理解的内涵

    (二)语文教师文本理解的特征

  二、教师文本理解的认识论偏差

    (一)作为客体的阅读教学文本的主体暨越

    (二)原旨主义的课堂灵性泯灭

    (三)教师知能结构的“主动”封闭

  三、阅读文本阐释性理解的教师诉求

    (一)“文本细读”:阅读文本理解的向度

    (二)“以意逆志”:预设与生成结合的教学智慧

    (三)“自我反思”:基于教学生活史的教师专业智能建构

第五章  体验性理解:学生与文本

  一、学生理解文本的体验性表征

    (一)文本体验中的“解释学循环”

    (二)“前理解”为基础的精神相遇

  二、学生文本理解的现实阻抗

    (一)工具理性规约着“自我理解”

    (二)学生文化遮蔽了“意义创造”

    (三)考试窠臼限制了“视野扩充”

  三、学生体验性理解文本的实践表达

    (一)“期待视野”与超越

    (二)“召唤结构”与重建

    (三)“时间间距”与裂变

第六章  走向理解共生:师生文本互读

  一、走向理解共生的师生文本互读意蕴

    (一)师生文本互读理解共生的内涵

    (二)师生文本互读理解共生的特点

    (三)师生文本互读理解共生的价值取向

  二、师生文本互读的理性解构

    (一)师生文本理解的目的性差异及价值设定

    (二)师生文本理解的视角差异及其同构

    (三)师生文本理解的思维过程差异及其意义自觉

  三、走向师生文本互读理解共生的实现

    (一)走向理解共生的师生文本互读的实现条件

    (二)走向理解共生的师生文本互读的实现路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