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简史
  • 人工智能简史
  • 人工智能简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工智能简史

8 1.0折 79.9 九品

仅1件

广东广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约翰·马尔科夫 著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N28693

上书时间2024-12-26

3号典藏阁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约翰·马尔科夫 著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1
  • 版次 1
  • ISBN 9787213084515
  • 定价 79.9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纯质纸
  • 页数 345页
  • 字数 34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财富汇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

 

        人工智能会像200年前的电力那样颠覆世界吗?

 

        未来的机器人是否真的会像电影《Her》《机械姬》中那样具备高超的人类智慧,进而取代人类?

 

        奇点来临时,人类将何去何从?

 

        在《人工智能简史》一书中,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预言家、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马尔科夫将带领我们寻找答案。

 

        约翰·马尔科夫在他的重磅新作《人工智能简史》一书里,从多个维度描绘了人工智能从爆发到遭遇寒冬再到野蛮生长的发展历程,直击了工业机器人、救援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语音助手Siri等前沿领域,进而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与智能增强(IA)的密切关系,而马尔科夫也会剖析“人与机器谁将拥有未来”这一机器时代的核心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简史》是国内首套集重磅、系统、实用于一体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书系之一!是迄今为止非常完整又具可读性的人工智能史著作。约翰·马尔科夫重新定位了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目前关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内非常具有力度的深思之作。

 


【作者简介】

        [美]约翰·马尔科夫

 


 

       《纽约时报》高级科技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被誉为“硅谷大王”。他对互联网发展有着惊人的洞察力与敏锐度,他是很早对互联网进行报道的记者,将互联网誉为“信息时代的藏宝图”;并很早对第1个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蠕虫病毒进行了报道。

 

        有40多年的媒体从业经历,专注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报道。他是报道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第1人,更是乔布斯等业界大咖极为信赖的记者。

 


【目录】

中文版序    智能机器时代的抉择

 

前言     是谦逊地生存,还是傲慢地死去

 

 

 

01 人与机器,谁将称王

 

 

 

无论机器人是否在现实世界帮助了我们,人工智能已经不可辩驳地日益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今时今日,麦卡锡和恩格尔巴特最为核心的冲突仍然悬而未决—— 一种方法要用日益强大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合取代人类;另一种方法则要使用相同的工具,在脑力、经济、社会等方面拓展人类的能力。需要再次注意的是,若软件和硬件机器人都足够灵活,它们最终都会变成我们在程序中为它们设计的模样。

 

 

 

◇ 比尔· 杜瓦尔,在AI 和IA 中游走的第一人

 

◇ 两大阵营的奇点之争:主人、奴隶还是伙伴

 

◇ 人机交互,机器的终极智慧

 

◇ 悬而未决的伦理困境

 

 

 

02 无人驾驶汽车,将人类排除在外

 

 

 

DARPA 大赛是两个世界的分界线——在一个世界中,机器人被视作玩具或研究人员的玩物;而在另一个世界中,人们开始接受机器人能够在世界上自由移动的事实。如今,“半自动”汽车已经在市场上出现,它们给交通的未来开启了两条路—— 一条路配有更智慧、更安全的人类司机;而在另一条路上,人类将成为乘客。机器智能时代的到来

 

 

 

◇ 特瑟的自动驾驶汽车挑战赛

 

◇ 问鼎冠军,威廉·惠特克的复仇

 

◇ 塞巴斯蒂安·特龙,用科技重塑交通系统

 

◇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的诞生

 

◇ 2014,无人驾驶汽车商业化元年

 

◇ Mobileye,无人驾驶汽车的另一种可能

 

◇ 应对分心,将人类完全排除在驾驶之外

 

◇ 手推车难题,是否选择“更小的恶魔”

 

 

 

03  跨越2045 年,人类将去往何处

 

 

 

随着机器学习能力的增强,它们日益呈现出了极强的独立性,而这一新机器时代正掀起一场十分严酷的工业革命,可以将一名工厂工人置于不被雇用的地步。奇点临近,到底谁才是人类命运的主宰者? 2045 年,对人类来说究竟将是艰难的一年,还是会掀起一场技术盛宴的一年,抑或是两种可能同时发生的一年?

 

 

 

◇ 诺伯特· 维纳,一位科学家的反叛

 

◇ 技能错配,技术性失业的元凶

 

◇ 奇点临近,人类会否被机器取代

 

◇ 生产力之争,回归还是告别

 

 

 

04  从寒冬到野蛮生长,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虽然很多人相信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Shakey 预示了人工智能的未来,但其商业化进程却不甚理想。20 世纪80 年代初,人工智能公司一家接一家地走向崩溃。现如今,新一波人工智能技术预示着新“思维机器”的出现。而随着微软、谷歌等公司的加入,新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再次被唤起。

 

 

 

◇ 世界首个机器人Shakey,引爆人工智能大爆炸

 

◇ 约翰·麦卡锡,“人工智能”概念之父

 

◇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语音识别技术滥觞

 

◇ 汉斯·莫维拉克,人工智能最坚定的信徒

 

◇ 人工智能商业化的冬天

 

◇ 像人脑一样思考,人工神经网络出现突破

 

◇ 机器学习重燃人工智能研究

 

◇ 人工智能再现巨浪

 

 

 

05  以人为本,重新定义“机器”智能

 

 

 

在交互式计算的前50 年中,计算机更多的是在增强而非取代人类,人工智能遭遇了“滑铁卢”,很多人背离过往,将自己职业生涯的剩余时间贡献给了“以人为本”的计算,也即智能增强。他们“遗弃”了人工智能圈,将注意力从建造智能机器转到了让人类变得更聪明上。

 

 

 

◇ 人机共生,AI 与IA 重塑的新世界

 

◇ AI vs. IA,数十年的科学家大战

 

◇ “理性主义”与“以人为本”之争

 

◇ 拟人化界面,来自人机交互的冲击

 

◇ 软件助手,数字化生存之道

 

 

 

06  学会协作,人类与机器共存

 

 

 

马文· 明斯基、杰夫· 霍金斯和雷· 库兹韦尔等多位电子工程师都宣称,实现人类级别的智能的方法是发现并整合那些人类大脑中隐藏着的认知的简单算法。这通常能制造出有用、有趣的系统。或许,与机器人交互的那种自由、放松之感,正是因为在连线的另一边并不是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人类。也许,这根本与人际关系无关,更多的在于是取得控制成为主人,或者,是成为奴隶。

 

 

 

◇ 让工具变成玩具

 

◇ 是伙伴不是敌人

 

◇ 虚拟机器人,更自由、更放松的人机交互

 

 

 

07  救援机器人,从模拟智慧到智能增强

 

 

 

霍姆斯泰德 - 迈阿密举行的机器人大赛让一件事情变得清晰起来,那就是,有两个不同的方向能够定义即将到来的人类与机器人的世界:一个迈向人机共生的世界,而另一个则在向着机器取代人类的方向发展。正如诺伯特· 维纳在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启蒙时期所意识到的一样,其中一种未来对于人类来说可能将是凄凉黯淡的,而走出这条死路的方法是将人类放置在设计环节的中心,重新塑造个人计算,把它作为增强人类智慧的终极工具。

 

 

 

◇ 从机械兽到机械展馆

 

◇ 仿生机器人,进入极端环境作业

 

◇ 安迪· 鲁宾,移动机器人时代的预言家

 

◇ 谷歌的机器人帝国计划

 

◇ 巅峰之战:DARPA 机器人挑战赛

 

◇ 机械手,触摸的科学

 

◇ 加里· 布拉德斯基,将机器视觉技术融入机械手臂之中

 

◇ 智能增强,以人类为中心重塑计算

 

 

 

08  收购Siri,苹果正式踏入智能增强阵营

 

 

 

收购Siri是乔布斯在为苹果铺平通向未来的道路——迎接将来人机交互的另一次重要转换。在计算机世界最后的一幕,乔布斯选择落地,径直走进了智能增强阵营:让人类控制他们自己的计算系统,站在了增强和合作的阵营。

 

 

 

◇ 收购Siri,乔布斯的最后一件事情

 

◇ 汤姆·格鲁伯,从建模知识到建模策略

 

◇ Intraspect,流星般的人机交互系统

 

◇ Web2.0,群体智慧改变一切

 

◇ 亚当·奇耶,下一个恩格尔巴特

 

◇ Siri核心创始团队的建立

 

◇ 携手苹果,让人类与机器优雅地合作

 

 

 

结语  选择,一切与机器无关

 

致谢 

 

译者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