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忏悔录(译文经典 )窗帘布系列 一版一印
  • 忏悔录(译文经典 )窗帘布系列 一版一印
  • 忏悔录(译文经典 )窗帘布系列 一版一印
  • 忏悔录(译文经典 )窗帘布系列 一版一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忏悔录(译文经典 )窗帘布系列 一版一印

《忏悔录》创作于1879年至1882年间,托尔斯泰将其视为自己完整的精神自传,是自己毕生思想的总结。

199 九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俄]托尔斯泰 著 邓蜀平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12

版次1

印刷时间2022-12

印次1

印数8千册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上书时间2023-01-11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忏悔录》创作于1879年至1882年间,托尔斯泰将其视为自己完整的精神自传,是自己毕生思想的总结。在《忏悔录》的创作时期“托尔斯泰主义”尚未真正形成,但是却为“托尔斯泰主义”奠定了基础,并成为“托尔斯泰主义”的纲领性作品,甚至可以说《忏悔录》是解读托尔斯泰晚年所有作品,乃至理解这位伟大作家一生的钥匙。尽管托尔斯泰的思想未必适用于每一个人,但是正如俄国文史学家米尔斯基所言,《忏悔录》“是人类灵魂在面对生与死的永恒秘密时所做出的最伟大、最恒久表达之一”。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他的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巅峰,代表了当时文学领域的最高成就。与文学创作结伴同行的是影响托尔斯泰一生的几次思想转折,在这些精神世界的转折之后,“托尔斯泰主义”也成为了完整的思想体系。随着托尔斯泰社会威望和国际声誉的不断扩大,俄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他的巨大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托尔斯泰思想上的广博与深刻,并成为“托尔斯泰主义”的忠实信徒。
试读:我在知识中找不到解答,就开始在生活中寻找,希望能够在我周围的人中找到它。于是我开始观察人——那些像我这样的人,我观察他们在我周围怎么生活,他们如何对待那个使我陷入绝望的问题。
在那些受的教育和生活方式都与我相同的人们身上,我我发现,我这个圈子里的人要摆脱我们大家的可怕处境有四条出路。
第一条出路是视而不见。即既不知道也不明白生是恶并毫无意义。这类人大多数是妇女,或是很年轻的人,或是很愚钝的人;他们还不懂得叔本华、所罗门和佛所遇到的生的问题。他们既没有看见龙在等着他们,也没有看见那两只老鼠在啃噬他们抓住的树桠,而只顾舔蜜汁。但是他们只能舔一段时间:只要一有什么东西使得他们注意到龙和老鼠,他们便会立即停止舔蜜了。我向这类人没有什么可学的,因为已经知道的就不可能再成为不知道的了。
第二条出路是享乐。即已经知道生是毫无希望的,便有什么福可享且享之,既不去瞧龙,也不去看老鼠,而是尽情地舔蜜,尤其是当树桠上蜜汁多的时候。关于这条出路,所罗门是这样描写的:
“我就称赞快乐,原来人在日光之下,莫强如吃喝快乐;因为他在日光之下,神赐他一生的年日,要从劳碌中时常享
“你只管去欢欢喜喜吃你的饭,心中快乐喝你的酒,……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因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劳碌的事上所得的份。凡你手所当作的事,要尽力去作;因为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 ”
我们圈子中大部分人都照这第二条出路办。他们的处境使他们福多于祸,而道德上的麻木不仁则使他们有可能忘记,他们的优越处境乃是偶然的,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像所罗门那样拥有一千名妻子和宫室,如果一个人有一千名妻子,那就会有一千人没有妻子,而每座宫室都需要有一千人汗流满面地建造它,今天偶然性使我成为所罗门,明天它就可能使我成为所罗门的奴隶。而这些人由于想象力的迟钝,可能忘记那使佛不得安宁的事,即病、老、死是不可避免的,它们不是今天就是明天会使这一切享乐化为泡影。他们之中有些人断言,他们思
看,他们并不能因此而有别于那类看不见问题、只顾舔蜜的人。这类人我也不能仿效:既然我没有他们那种迟钝的想象力,我就不可能硬给自己制造出来。我同任何一个活人一样,既已看见了老鼠和龙,就无法把视线从它们身上移开了。
第三条出路是靠力量和毅力。即明白了生是恶并毫无意义后,便把它毁灭掉。少数刚强而彻底的人就是这么做的。当他们明白,跟他们开的这个玩笑有多么愚蠢,明白死者比生者幸福得多,因此死是上策时,他们就这样做,立即结束这个愚蠢的玩笑。好在办法有的是:上吊、投水、刀子捅进心脏、卧轨。我们圈子里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而且这样做的人大多数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即精神力量最充沛、那些损害人的良知的习性还较少的时期。我看到,这条出路最可取,所以我也想这么做。
第四条出路叫做软弱。即明白生是恶并毫无意义,却仍然苟且偷生,虽然早已知道,生不会有任何结果。这类人知道死比生好,但又没有力量采取明智的行动——尽快结束欺因为既然我知道什么是上策,它又由我决定,为什么我不付诸实行呢?……我就属于这类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