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封面有书膜保护

41 6.3折 65 八五品

仅1件

四川遂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汪信砚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21

遂宁斗城古旧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汪信砚 著
  •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307075276
  • 定价 6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500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青年名家文库
【内容简介】
《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全球化”、“现代化”、“中国化”等为关键词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力图用思想把握时代、以理论引领现实。全书共分三篇:上篇“全球化、现代化与现代社会发展”致力于探讨全球化及其价值意蕴、世界现代化进程及其多方面的启示以及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社会稳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中篇“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与建构”立足于现时代的特点,特别是现代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考察和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科学观、认识论、价值论、历史观、自然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有关重要问题;下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方法”则着力检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尤其是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相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整个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的范式地位。从整体上看,《全球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属于一种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作者简介】
汪售砚,湖北麻城人。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科研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已出版《认知的两极性及其张力》、《科学美学》、《科学价值论》、《科学真理的困惑与解读》、《当代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多部著作,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国家优秀教材奖、国家精品课程奖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20多项。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和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
【目录】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致思方向(代序)
上篇全球化、现代化与现代社会发展
一、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一)何为全球化
(二)全球化的当代特点
(三)当代的全球问题
(四)当代的反全球化运动
二、全球化与人类的共同利益
(一)全球化的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
(二)全球化与人类共同利益的形成
(三)人类共同利益与当代全球性社会的价值取向
三、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与价值观冲突
(一)全球化中的价值认同
(二)全球化中的价值观冲突
(三)消解全球化中价值观冲突的可能途径
四、世界现代化的进程:启示与经验教训
(一)世界现代化的三次大浪潮
(二)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启示
(三)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
五、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
(一)何为社会稳定
(二)社会稳定的基本特征
(三)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四)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五)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稳定
(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基本原则
六、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二)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
(三)人类中心主义与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七、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学基础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实质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其价值目标
(三)现代人类主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学基础
八、环境伦理何以可能
(一)问题的提出
(二)环境伦理学研究中的主流观点对问题的解答
(三)道德扩张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内在缺陷
九、生态平衡与和谐社会
(一)保持生态平衡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
(二)保持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和基本内容
(三)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和基本途径
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及其实现途径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规定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诉求的实现途径
十一、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想境遇的反思
(一)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想的境遇
(二)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想境遇的根源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基本点
十二、社会理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理想的核心内容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性质
(三)社会理想对现实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的规范作用

中篇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与建构
十三、人类实践的时代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形态
(一)人类实践的现代发展和当代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当代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形态
十四、人类科学的时代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当代形态
(一)人类科学的现代发展和当代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及其当代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当代形态
十五、视角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一)从客体方面看认识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
(二)从实践方面看认识与认识的反映模型
(三)从主体方面看认识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十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价值哲学
(一)狭义的价值哲学与广义的价值哲学
(二)价值的属人本性与哲学的根本旨趣
(三)旧哲学作为价值哲学的内在缺陷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价值哲学发展中实现的伟大变革
十七、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概念
(一)“现实的个人”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现实的个人”概念的基本规定
(三)“现实的个人”概念的意义
十八、马克思的“自由个性”概念
(一)“自由个性”与“个性自由
(二)“自由个性”与人的自由发展
(三)“自由个性”与人的全面发展
十九、恩格斯的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
(一)哲学自然观的性质和恩格斯自然观的本质特征
(二)恩格斯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三)恩格斯自然观的当代意义
二十、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顾、反思与前瞻
(一)回顾:世界化与民族化相统一的历史进程
(二)反思:多方面的理论成就和经验教训
(三)前瞻:深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一体化发展
二十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所面临的挑战
……
下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方法
二十二、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思想源流
二十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根据、实质和发展方向
二十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反对教条主义
二十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二十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
二十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创新
二十八、“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辨误
二十九、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三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的理论研究范式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