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文化研究
  • 鲁文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鲁文化研究

29 9.1折 32 全新

仅1件

山东青岛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宗贤 编

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2007-01

版次1

印刷时间2007-0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0-06-01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宗贤 编
  • 出版社 齐鲁书社
  • 出版时间 2007-01
  • 版次 1
  • ISBN 9787533317379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83页
  • 字数 410千字
  • 丛书 山东社会科学院齐鲁文化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山东社会科学院齐鲁文化研究丛书之一,是一部关于山东古代文化研究的理论专著,内容涉及齐鲁先民与华夏文化、齐鲁文化的分野与鲁文化范畴、鲁国概况及鲁文化的地域范畴、鲁国宗周的文化传统、孔门弟子及左丘明、墨子与墨家学派、孟、荀对鲁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等,适合文化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本书的主旨是,先为鲁文化研究划定一个范围,作一个基本界定。尤其对于鲁文化与周文化,齐鲁文化与鲁文化,鲁文化与儒家文化,齐鲁文化与中华传统主流文化等概念进行分析爬梳,勒出鲁文化的概貌;然后以此为基础对鲁文化的范围、鲁文化的特色,鲁文化的内容,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演变,鲁文化的主要人物、思想学说,鲁文化与中华传统主流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阐述。全书的最后,笔者力图从中华文化大传统、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儒家学在全球多元文化中的地位、作用来展示鲁文化的现代价值。全书兼职对鲁文化的纵向与横向研究,并尽量保持不同作者之间写作体例与内格的一致。
【目录】
总序王修智
第一章齐鲁先民与华夏文化
第一节沂源猿人与齐鲁先民
一、沂源人
二、新泰人
三、东夷人
第二节东夷古国与少昊之墟
一、太昊
二、少吴
三、蚩尤
四、炎帝及其后裔所立之国
五、其他东夷古国
第三节夷夏之争与商奄之民
一、夏初夷夏之争
二、夏商两代的夷夏关系
三、周初夷夏之争
四、商奄之民
第二章齐鲁文化的分野与鲁文化范畴
第一节周初分封、齐鲁立国与鲁文化的形成
第二节齐之为齐与鲁之为鲁
第三节齐文化、鲁文化与齐鲁文化
第四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齐鲁文化的不同氛围和特点
一、齐、鲁各属不同的文化类型
二、齐鲁两国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不同
三、齐鲁两国经济政策、政治方针、民俗风情的差异
四、齐、鲁之间思想学术文化的不同
第五节稷下学官与齐鲁文化
一、齐学和鲁学的渊源及冲突
二、齐、鲁之学在稷下学宫的融合
第六节齐鲁文化的碰撞、汇合与传统主流文化
第三章鲁国概况及鲁文化的地域范畴
第一节鲁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第二节鲁国在周初封国中的特殊地位
第三节鲁国的政治历史状况
一、鲁国的发展与强盛
二、三桓专政与家臣执政
三、鲁国衰亡
第四节鲁国的重农经济
第四章鲁国宗周的文化传统
第一节文王与周公
一、文王
二、周公
第二节宗周礼乐文化
一、宗周礼乐文化——西周的制度文化
二、鲁文化与周文化的关系
第三节宗法贵族政治体制
第四节鲁国宗庙祭祀制度
一、祭祀的原则
二、祭祀的对象
三、祭祀的时间
第五节鲁国的礼乐传统
一、鲁国礼乐传统的形成
二、鲁国礼乐传统的特点
第五章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第一节孔子的家世与生平
一、殷商后裔
二、幼志于学
三、初离鲁国,广泛学习、施教
四、仕鲁为政
五、周游列国
六、返回鲁国,整理文献
第二节孔子对殷周思想文化的继承
一、上古时代的神权统治
二、殷周之际的思想转换
三、孔子对殷周思想的继承
第三节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与礼
第四节孔子的忠孝信义观
第五节孔子的天命观
一、回避天命
二、畏天命
三、知天命
第六节孔子与儒家经典——《六经》
一、《诗》
二、《书》
三、《礼》
四、《乐》
五、《易》
六、《春秋》
第七节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第六章孔门弟子及左丘明
第一节左丘明与孔子
第二节《左传》与《春秋》、《国语》
第三节孔门弟子概述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成就
二、孔门弟子举要
第四节子夏、子游、曾参对孔子思想学说的传播
一、子夏对儒家文化传承的贡献
二、子游对礼学的贡献
三、曾子传《孝经》
第五节孔氏家学
一、《孔子家语》
二、《孔丛子》
第七章墨子与墨家学派
第一节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儒墨显学
第二节墨子生平及著述
一、墨子生平
二、墨子的著述
第三节墨子的思想学说
一、先秦及汉代诸家对墨子的评述
二、《墨子》一书的主要思想
第四节墨家对儒学的批判
一、关于“亲亲”、“尊贤”
二、关于“有命”
三、征引晏婴批儒之语
四、对孔子之行为的非难
第五节墨家学派与《墨经》
一、墨家学派
二、《墨经》
第六节几点结论
第八章孟、荀对鲁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子思与思孟学派
一、思孟学派的由来
二、子思的生平与著述
三、子思学术思想的主要倾向
第二节孟子及其思想学说
一、孟子的生平与著述
二、孟子的思想学说
第三节周、孔、墨、孟奠定了邹鲁文化的基本格局
一、周公——鲁文化的起始与源头
二、孔子对鲁文化的贡献
三、墨子对鲁文化的贡献
四、孟子对鲁文化的贡献
第四节荀子对儒家思想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一、荀子生平与游学
二、苟子的著作
三、荀子对鲁文化中儒家思想学说的继承与弘扬
第五节荀子对儒学典籍的传承及对诸家思想学说的融合
一、荀子对儒学典籍的承传
二、荀子与先秦文化的交融
第九章儒学独尊与齐学鲁学的斗争融合
第一节焚书坑儒与鲁文化的遭际
第二节齐鲁儒生与经学传承
一、《诗》的传承
二、《书》的传承
三、《易》的传承
四、《礼》的传承
五、《春秋》的传承
第三节鲁文化与汉初政治
一、叔孙通制礼
二、陆贾说《诗》、《书》
三、礼葬鲁公与汉高祖祀鲁
四、黄老学派与儒学
第四节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及其融合型儒学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董仲舒对传统儒学的改造
第五节儒家经学中鲁、齐文化的分野
一、鲁文化与古文经学
二、齐文化与今文经学
第六节郑玄对今古文经学的统一及齐、鲁文化的融合
一、郑玄生平
二、今古文经学及齐、鲁文化的融合
三、郑氏经学的一统时代
第十章异彩纷呈的鲁文化
第一节文庙与建筑艺术
第二节教育与书院
第三节科技、农学、手工业
第四节文学、艺术
第五节宗教、民俗、风情
第十一章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鲁文化
第一节汉代以后山东文化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二节魏晋名士与唐代思想家
一、魏晋名士王弼
二、反佛斗士何承天
三、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四、吕才的无神论与社会思想
第三节石介与宋初三先生
一、理学先驱——宋初三先生
二、以扶持道统自任的石守道
三、孙复与《春秋尊王发微》
四、胡瑗——创“明体达用”之学的教育家
五、邢禺、孙爽对经学的贡献-
第四节明代阳明心学的山东传人
一、穆孔晖
二、张后觉、孟秋
二、土道
第五节清代山东经学家
一、张尔岐
二、桂馥、孔广林
三、郝懿行、王筠
第十二章鲁文化与现代化
第一节近现代儒学地位的变迁
一、清末至近代“尊孔读经”与新式教育之争
二、康有为倡立孔教运动
三、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批判
四、文革中的曲阜
第二节牟宗三与中国现代新儒家
一、东西文化冲突背景下新儒家的
文化归根意识
二、牟宗三在现代新儒家中的地位与贡献
第三节新时期中国大陆的儒学复苏及山东曲阜的儒学研究
第四节孔子思想在世界
一、儒学在东亚的传播
二、儒学在东南亚的传播
三、儒学在西方的传播
第五节儒家伦理成为普世伦理的可能性
一、中国文化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的显学
二、儒家伦理中的普世因素
三、多元复合型的儒家文化新形态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