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新业态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融新业态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13-05-33

5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雍和明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8-08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13-05-33

上书时间2024-06-27

万丈图书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雍和明
  •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时间 2018-08
  • 版次 1
  • ISBN 9787565432132
  • 定价 7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4页
  • 字数 379千字
【内容简介】
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但我们仍需清醒地看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经济领域也凸显出一些问题。民间投资大幅下降,债务水平整体高起,企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外需提振仍然严峻,产能过剩依旧严重,资产价格巨幅波动,环境改善进展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经济领域的问题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在这些问题的背后,金融的影子时隐时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在金融领域存在着诸多表现,例如刚性兑付难以打破,利润的信号作用严重失真,金融歧视普遍存在,民营企业的融资愈加困难,金融开放力度不够,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动力稍显不足。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型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体系难以实现对中小微企业的全覆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制度的建设滞后,致使科技企业、绿色产业中的小微企业、“三农”以及城市弱势群体难以获得有效融资。金融领域的这些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正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重要根源。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而要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就需要重塑金融服务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平衡好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传统金融和普惠金融、线下金融和线上金融、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顶层资本市场和底层资本市场、大型金融和小微金融之间的关系,并处理好银证保等运用影子银行进行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以及宏观审慎金融开放和金融安全之间的平衡。这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实务,需要集众人之智慧,取各家之所长。2017年4月,*总书记对广东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四个全面、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之后,*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的深度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的优势,提升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国家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既是对广东和港澳合作的各项前期工作的肯定,也标志着粤港澳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纵观世界三大湾区的发展历程,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都依托特色优势,通过增长极的集聚,不断拓展区域边界,*终实现湾区的形成。
  在粤港澳湾区内,内地与港澳地区特色明显,香港拥有金融服务的传统优势,深圳与广州拥有科技创新的集聚优势。珠三角其他七个地市拥有完整产业体系的配套优势,都处在工业经济、港口经济、服务经济向创新经济的转型阶段,如何凝聚共识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整合三地要素禀赋优势,触发两种制度互补的“化学反应”,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挑战。世界三大湾区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湾区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有效支撑。一方面,我们要紧紧把握住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战略机遇期,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内涵,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的便捷程度,拓展业务范围,提高外资的业务参与度,增强投资粤港澳大湾区的信心,加速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和联通,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枢纽功能,从而形成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另一方面,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金融创新实践,特别是在三个自贸区内试点,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强化国内金融市场竞争,增强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韧性和稳健性,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中国金融业改革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底层经验”,为实现现代金融体系建设目标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目标的良性互动创造有竞争力的集成优势。
  金融创新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现代金融体系的下,粤港澳大湾区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目录】
第一部分:金融新业态/1

服务新时代,承担新任务,推动新金融发展/3

绿色金融、环境变化及经济增长——基于中国西北地区环境变化面板

联立方程的估计/7

农产品电商众筹发展研究/26

艺术消费、艺术金融与艺术投资发展趋向/33

中国银行竞争对普惠金融的影响/36

精英俘获背景下中国农村精准扶贫的约束与对策研究/4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思想/61

第二部分:金融支持湾区发展/69

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逻辑/71

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看金融如何支持经济转型升级/74

广东“深化自贸区制度创新”的几点建议/81

金融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86

粤港澳大湾区及其金融一体化测度/95

促进广东交通金融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107

金融支持“一带一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研究/119

北部湾区位优势与东南亚国家绿色金融发展/128

经济结构转型与金融结构优化“双轮驱动”的门槛效应:来自东南亚

地区的证据/143

第三部分:金融创新与风险/161

守住底线,精准施策,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163

熟人还是外人好?——基于企业风险承担的角度/175

存款保险、制度环境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全球样本的经验证据/196

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跨市场传导及防范研究/224

人民币汇率在岸与离岸变动关系研究/240

2 金融新业态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第四部分:金融合作与监管/257

“新金融”的创新与监管/259

中国与白俄罗斯货币金融合作:基础、挑战与对策建议/262

证券监管转型与功能监管研究/274

自贸区投资银行的制度框架——借鉴美联储早期法律制度/295

国际企业间资本流动及资本项目货币兑换管制——一种复式收付分析

方法/30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