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SYS Icepak及Workbench结构热力学仿真分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ANSYS Icepak及Workbench结构热力学仿真分析

15-01-20

196.6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毛佳、程凯、雷阳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15-01-20

上书时间2024-05-21

万丈图书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毛佳、程凯、雷阳 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2
  • 版次 1
  • ISBN 9787122228673
  • 定价 7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3页
  • 字数 595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ANSYS Icepak及Workbench结构热力学仿真分析》对目前工程实践中应用ANSYS Icepak以及ANSYS Workbench进行电子设备结构传热和结构力学仿真分析时面临的系列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根据业内ANSYS技术热点进行针对性论述,主要内容涉及用于Icepak热力学仿真分析的非参CAD多体模型前处理技术,Icepak网格划分技术,Icepak参数化技术,Icepak其他若干专题以及经典ANSYS(MAPDL)与ANSYS Workbench协同仿真技术等。
  《ANSYS Icepak及Workbench结构热力学仿真分析》是国内*一本关于电子设备热仿真分析软件Icepak的专业著作,重点针对Icepak 14.0版本进行论述,新的Icepak 15.0版本在《ANSYS Icepak及Workbench结构热力学仿真分析》中亦有介绍,二者在模型创建、网格划分等核心功能方面基本相同。《ANSYS Icepak及Workbench结构热力学仿真分析》由行业内一线专家执笔撰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论述翔实、内容丰富,讲解循序渐进,结合大量实例,既注重理论性更注重工程实践应用,不仅适合初级读者入门和后续提高所使用,也十分适合具有经验的中级、高级读者作参考、研究使用。
【作者简介】
  西南电子电信技术研究所工程师,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博士,精通Ansys架构体系、APDL语言、AnsysMechanical和Workbench结构分析模块的一般/高级应用以及二者的协同工作,精通正确可靠、切实可行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创建方法,以及实际物理模型与有限元分析模型之间联系与转换,熟悉Ansys单元库结构单元特性、使用场合、生成方法、输入参数。将Ansys应用于一般及复杂结构的静力分析、动力响应分析、动态特性分析、接触分析、稳定性分析、结构非线性分析,以及结构序列分析、敏度分析和优化设计等具有丰富经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和参加工作以来完成了数十项结构有限元分析任务,主要内容涉及复合材料层合式结构件力学性能分析、战术卫星整星主承力结构分析、飞行器加筋柱壳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分析、压力容器强度分析、工程结构(高耸塔架、大型天线阵等)力学分析等方面,编制了大量APDL结构分析及优化程序;长期担任国内一流CAE技术论坛(SimweC01Ansys前后处理版)资深版主。
【目录】
第1章Icepak软件概览1
1.1Icepak软件简介1
1.1.1Icepak热分析优势3
1.1.2Icepak兼容性和扩展性11
1.2Icepak工作界面12
1.3Icepak常用工具按钮14
1.4Icepak菜单栏19
1.4.1“File”菜单19
1.4.2“Edit”菜单23
1.4.3“View”菜单23
1.4.4“Orient”菜单24
1.4.5“Macros”菜单24
1.4.6“Model”菜单25
1.4.7“Solve”菜单26
1.4.8“Post”菜单26
1.4.9“Report”菜单27
1.4.10 “Windows”菜单28
1.4.11 “Help”菜单28
1.5 Icepak文件类型28
1.6本书中的名称约定30
第2章应用Icepak求解热仿真问题32
2.1应用Icepak求解热传导问题32
2.1.1问题描述32
2.1.2热路分析32
2.1.3导热热阻33
2.1.4接触热导和节温计算33
2.1.5ANSYSMechanicalAPDL求解34
2.1.6ANSYSIcepak求解35
2.2应用Icepak求解整机热分析问题65
2.2.1传导型强迫风冷整机Icepak热分析一65
2.2.2Icepak项目合并108
2.2.3传导型强迫风冷整机Icepak热分析二124
2.2.4应用Icepak求解液冷问题128
第3章CAD模型前期处理技术133
3.1概述133
3.2常用方法及其局限性136
3.3模型更改的必要性137
3.4应用非参模型的必要性138
3.5Catia混合模式138
3.6同步建模技术140
3.7特征识别140
3.7.1概念及特征识别工具条140
3.7.2特征识别实例142
3.8将CAD模型转换成多体模型146
3.8.1Catia多体模型及相关概念146
3.8.2自动特征识别151
3.8.3曲面工具修复152
3.8.4实体面工具局部调整153
3.8.5包络体切割155
3.8.6应避免的操作155
3.9模型更改的具体步骤157
3.10模型更改实例158
3.10.1盖板零件158
3.10.2壁板零件163
3.11多体模型快速修改165
3.11.1快速修改的必要性165
3.11.2具体步骤165
3.12导入WBDM中进行处理167
第4章Icepak网格划分技术177
4.1网格简介177
4.1.1网格类型177
4.1.2网格适用场合177
4.1.3非连续网格与多级网格178
4.1.4网格示意179
4.2全局/局部网格控制与检查179
4.2.1全局网格控制179
4.2.2局部网格控制194
4.2.3网格划分优先级200
4.2.4网格显示及网格检查201
4.2.5全局网格划分注意事项202
4.3非连续网格与多级网格划分控制203
4.3.1非连续网格的概念和应用效果203
4.3.2N/CASM控制参数205
4.3.3多级网格划分控制210
4.3.4N/CASM注意事项和必须遵循的规则213
4.4复杂模型的网格划分技术总结216
4.4.1总体思路216
4.4.2Primitive类型的CHDM划分217
4.4.3非连续网格划分217
4.4.4复杂整机级模型的网格划分221
4.4.5其他方面222
第5章Icepak参数化技术223
5.1概述223
5.2定义参数的方法224
5.2.1在文本框中定义参数224
5.2.2通过复选框定义参数225
5.2.3通过单选钮定义参数227
5.2.4通过对话框定义参数228
5.3定义试验方案229
5.4选择试验方案231
5.5运行试验方案231
5.6函数报告和函数图像234
5.7比较不同散热器的效果235
第6章在Icepak中求解优化、瞬态和辐射换热问题241
6.1在Icepak中求解优化问题241
6.1.1求解设置241
6.1.2最小化散热器的热阻243
6.2在Icepak中求解瞬态问题248
6.2.1全局瞬态参数设置248
6.2.2瞬态功率函数设置249
6.2.3其他设置和结果后处理250
6.3在Icepak中求解辐射换热问题251
6.3.1概述251
6.3.2Surfacetosurface理论原理251
6.3.3求解一般辐射问题252
6.3.4求解特殊辐射问题255
第7章IDF文件在Icepak中的应用259
7.1导入IDF文件创建PCB板级模型259
7.1.1“IDFimport”对话框1详解259
7.1.2“IDFimport”对话框2详解260
7.1.3“IDFimport”对话框3~5详解261
7.1.4“IDFimport”对话框6详解264
7.2导入brd文件生成PCB板布线265
7.2.1导入brd文件265
7.2.2显示PCB导热系数268
7.3计算PCB板布线的焦耳热270
7.3.1创建模型并显示已导入的布线270
7.3.2“Traceheating”对话框272
7.3.3创建焦耳热生热对象并加载273
7.3.4划分网格并进行网格质量检查275
7.3.5求解全局设置及结果显示277
第8章Icepak与StaticStructural/CFDPost的协同280
8.1热分析及热应力分析280
8.1.1模型的创建280
8.1.2在CFDPost中处理Icepak计算结果285
8.1.3结构热应力分析288
8.2在CFD-Post中处理Icepak计算结果292
8.2.1建立Icepak至CFDPost的数据传递292
8.2.2在CFDPost中创建后处理区域297
8.2.3插入变量的云图后处理项299
8.2.4插入热流密度矢量后处理项301
8.2.5插入变量的Chokepoint后处理项302
8.2.6插入流线轨迹及其温度后处理项303
8.2.7插入流线轨迹动画演示后处理项305
8.2.8插入切面温度后处理项306
8.2.9插入切面温度动画演示后处理项309
8.2.10插入切面流速后处理项309
8.2.11插入温度和速度等值面后处理项310
8.2.12插入空间体积后处理项310
8.2.13插入温度变量沿直线变化的曲线后处理项312
8.2.14插入可用于后处理的自定义表达式和变量314
8.2.15创建新的CFDPost选项以比较不同模型计算结果316
8.2.16对比不同模型的后处理选项317
第9章应用ANSYSWorkbench与MAPDL协同技术进行结构有限元分析321
9.1概述321
9.1.1WB概述321
9.1.2WB的命令流工作方式325
9.1.3实例演示325
9.2WB与MAPDL的联系328
9.2.1WB中的MAPDL328
9.2.2在WB中插入APDL命令331
9.2.3插入选项与MAPDL对应关系与区别334
9.2.4在MAPDL中应用导入的WB模型339
9.3在WB中使用APDL高级控制342
9.3.1梁-壳/梁-实体面装配实例342
9.3.2壳/实体装配实例345
9.3.3面/面装配实例347
9.4实例分析349
9.4.1梁提升模拟349
9.4.2索提升模拟353
9.4.3支架结构倾覆分析356
9.4.4天线阵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359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