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现代名辩学研究 全新正版 塑封 书角略有微小磨损 照片实拍 J69
  • 中国近现代名辩学研究 全新正版 塑封 书角略有微小磨损 照片实拍 J69
  • 中国近现代名辩学研究 全新正版 塑封 书角略有微小磨损 照片实拍 J69
  • 中国近现代名辩学研究 全新正版 塑封 书角略有微小磨损 照片实拍 J69
  • 中国近现代名辩学研究 全新正版 塑封 书角略有微小磨损 照片实拍 J69
  • 中国近现代名辩学研究 全新正版 塑封 书角略有微小磨损 照片实拍 J69
  • 中国近现代名辩学研究 全新正版 塑封 书角略有微小磨损 照片实拍 J69
  • 中国近现代名辩学研究 全新正版 塑封 书角略有微小磨损 照片实拍 J69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近现代名辩学研究 全新正版 塑封 书角略有微小磨损 照片实拍 J69

35 3.2折 108 九五品

仅1件

上海奉贤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晋荣东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24

老照相馆的影像铺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晋荣东 著
  •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8
  • 版次 1
  • ISBN 9787532576623
  • 定价 10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52页
  • 字数 457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近现代名辩学研究》设定了历史描述与理论评价的双重目标:在历史描述的层面上,阐明近现代名辩研究兴起的前提条件与主要动因;勾画近现代名辩研究的主要发展阶段以及各自的基本特征;厘清“名辩”一词如何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及其多重含义;考察近现代学者对名辩话语的本质勘定;揭示近现代名辩研究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在理论评价的层面上,总结近现代名辩研究在名辩话语的本质勘定与研究方法诸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揭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名辩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支持。
【目录】
《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丛书》总序
导论
一、“名辩”三义
二、研究现状及其问题
三、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历史的先导
第一节先秦名辩及其衰微
一、先秦名辩概览
二、名辩的衰微
第二节诸子学的兴起与名辩复兴的滥觞
一、程智和傅山的名辩研究
二、清代的《墨辩》校勘与注释
三、其他名辩著作的整理
第三节逻辑的名辩化及其影响
一、作为明辨(辩)之道与名理探的Logic
二、作为辨(辩)学的Logic
三、作为名学的Logic
四、对“逻辑名辩化”的质疑
五、从“逻辑名辩化”到“名辩逻辑化”
第四节小结

第二章起步与开拓
第一节名辩著作的辨伪与整理
一、《墨辩》整理与相关争论
二、其他名辩著作的辨伪与校释
第二节“名辩”诸术语的引入与辨析
一、“名辩”的出现与使用
二、“名家”及其相关论争
三、“形名家”、“刑名家”及其他
四、从“别墨”到“后期墨家”
五、“墨经”、“墨辩”和“辩经”
第三节名辩:逻辑与因明之间
一、名辩研究兴起的双重动因
二、名辩与辨(辩)学、名学
三、名辩与形名学、刑名学
四、以逻辑、因明释墨辩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发展与提高
第一节名辩著作的进一步整理
一、名辩著作的系统性整理
二、《墨辩》整理的新成果
三、对其他名辩著作的辨伪与整理
第二节名辩之为思潮
一、“形名学之流衍”与“古名家言”
二、“名辩思潮”的提出
三、思想史、逻辑史与哲学史中的名辩思潮
第三节名辩的逻辑化:范式的确立
一、何谓“名辩”:从自发到自觉
二、“名辩即是逻辑”与范式的确立
三、中国古代逻辑的证成:以墨辩研究为例
第四节小结

第四章复苏与推进
第五章反思与深化
结语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