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衡讲金石学
¥
12
4.6折
¥
26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马衡 著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F897-DY6-1
上书时间2023-05-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马衡 著
-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807296317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8页
-
字数
23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近代学术名家大讲堂
- 【内容简介】
-
学术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有了前人的成果,后人才能有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前人的成果,后人不得不重复前人的研究,而且未必能达到前人的高度,“广陵绝响”是人类学术史上经常不得不面对的千古遗恨。要是人类的学术研究成果始终能得到传承,人类能取得的进步肯定要大得多。
秦始皇时代,多数儒家经典被付之一炬,或者被禁止传播。博士伏生将《尚书》藏在墙壁间,秦汉之际的战乱过后大部分已经遗失,只剩下二十九篇。伏生就以此为基础,终身传授《尚书》。在他九十余岁时,汉文帝派晁错去他家学习。此时伏生已口齿不清,由他女儿转述才大致完成传授。尽管由于双方所操方言的差异,导致晁错的一些误解,但基本内容还是得以流传。“薪尽火传”,靠的是火种不灭。中华文明能够长盛不衰,并发扬光大,靠的就是一代代的火种。
印刷术的发达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书籍的流传,但人为的破坏还是会使有些书籍从此毁灭,往往使一门学问后继无人。而且,对严谨的学者来说,总会有一些研究的心得或某项具体成果来不及整理成文,或者因种种原因没有发表,只能靠口耳相传。
- 【作者简介】
-
马衡(1881—1955),中国现代金石学家、考古学家。字叔平,浙江鄞县人。建国前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曾于1930年主持燕下都遗址的考古发掘。他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是:扩大了金石学的研究范围,并对宋代以来的金石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从文字的演变和有关铭刻的对比,论定石鼓文是东周时期秦国的刻石;根据新莽嘉量的实际测量,推定王莽时期以至汉唐间的尺度;对汉魏石经资料作了收集、整理和全面研究。著作有《汉石经集存》、《凡将斋金石丛稿》等。
- 【目录】
-
中国金石学概要
绪论
第一章金石学之定义及其范围
第二章金石学与史学之关系(缺)
分论
第三章历代铜器
第四章历代石刻
第五章金石以外诸品
第六章前人著录金石之书籍及其考证之得失(缺)
结论
第七章今后研究之方法(缺)
第八章材料处置之方法(缺)
铜器
中国之铜器时代
戈戟之研究
汉延寿宫铜镫跋
北魏虎符跋
石刻
石鼓为秦刻石考
明安国藏拓猎石碣跋
汉三老赵宽碑跋
汉司徒袁安碑跋
汉司空袁敞碑跋
晋苟岳墓志跋
北魏墓志跋六种
保定莲花池六幢考跋
石经
从实验上窥见汉石经之一斑
石经词解
魏石经概述
汉石经集存原序
汉石经易用梁丘本证
汉熹平石经周易残字跋(附钱玄同读汉石经周易残字而论及
今文易的篇数问题)
汉石经《鲁诗》校文
汉熹平石经《论语·尧日篇》残字跋
魏正始石经尚书多士及春秋文公残石跋
宋范祖禹书古文孝经石刻校释
晁公武刻古文尚书残石跋
度量衡制度
历代度量衡之制
隋书律历志十五等尺:
新嘉量考释(附新嘉量表)
湿仓平斛跋
书籍制度
中国书籍制度变迁之研究
记汉居延笔
汉永光二年文书考释
汉兵物簿记略
序跋杂文
谈刻印
新郑古物出土调查记
南京朝天宫发现之古迹
封泥存真序
金石杂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