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韵补正、古今通韵》1函6册 包背装
  • 《韵补正、古今通韵》1函6册 包背装
  • 《韵补正、古今通韵》1函6册 包背装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韵补正、古今通韵》1函6册 包背装

2692.2 全新

库存100件

江苏扬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清 顾炎武 毛奇龄 撰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3-11

版次一版一印

印刷时间2013-11

装帧其他

开本200*312

页数641页

上书时间2013-10-22

文津书房

十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根据《四库全书》文津阁本,选用优质手工宣纸,运用数码高科技印刷技术印刷,选用传统包背装形式装订,以全天然真丝为面料,精工制作,经国内权威专家小组审定精准再现《四库全书》原貌.
   《韵补正》·一卷
   清朝顾炎武撰。案《宋志》,吴?或有《毛诗叶韵补音》十卷,又《韵补》五卷。自朱子作《诗集传》,用其《毛诗叶韵补音》,儒者因朱子而不敢议?或。又因《毛诗叶韵补音》并不敢议其《韵补》。炎武此书,於?或虽亦委曲回护,有“安得如才老者与之论韵”之言。然所作《诗本音》已不从?或说,至於此书,则更一一纠弹,不少假借。盖攻《韵补》者其本旨,推?或者其巽词也。案《朱子语录》称“吴才老《补音》甚详,然亦有推不去者”,则朱子於?或之书原不谓尽无遗议。马端临《经籍考》特录朱子此条於《毛诗叶韵补音》之下,亦具有深心。炎武此书,绝不为叫嚣攻击之词。但於古音叶读之舛误,今韵通用之乖方,各为别白注之,而得失自见。可谓不悖是非之正,亦不涉门户之争者矣。
   《古今通韵》·十二卷
    清朝毛奇龄撰。奇龄有《仲氏易》,已着录。是书为排斥顾炎武《音学五书》而作。创为五部、三声、两界、两合之说。五部者,《东》、《冬》、《江》、《阳》、《庚》、《青》、《蒸》为一部。《支》、《微》、《齐》、《佳》、《灰》为一部。《鱼》、《虞》、《歌》、《麻》、《萧》、《肴》、《豪》、《尤》为一部。《真》、《文》、《元》、《寒》、《删》、《先》为一部。《侵》、《覃》、《盐》、《咸》为一部。三声者,平、上、去三声相通,而不与入通。其与入通者谓之叶。两界者,以有入声之《东》、《冬》、《江》、《阳》、《庚》、《青》、《蒸》、《真》、《文》、《元》、《寒》、《删》、《先》、《侵》、《覃》、《盐》、《咸》十七韵为一部,无入声之《支》、《微》、《齐》、《佳》、《灰》、《鱼》、《虞》、《歌》、《麻》、《萧》、《肴》、《豪》、《尤》十三韵为一部,两不相通。其相通者谓之叶。两合者,以无入十三韵之去声与有入十七韵之入声通用,而不与平、上通。其与平、上通者谓之叶。案奇龄论例,既云所列五部,分配五音,虽欲增一减一而有所不可。乃又分为两界,则五音之例乱矣。既分两界,又以无入十三韵之去声与有入十七韵之入声同用,则两界之例又乱矣。至三声之例,本云平、上、去通而不与入通。而两合之例,又云去入通而不与平、上通,则三声、两合不又自相乱乎?盖其病在不以古音求古音,而执今韵部分以求古音。又不知古人之音亦随世变,而一概比而合之。故徵引愈博,异同愈出,不得不多设条例以该之。迨至条例弥多,矛盾弥甚,遂不得不遁辞自解,而叶之一说生矣。皆逞博好胜之念,牵率以至於是也。然其援据浩博,颇有足资考证者,存备一家之学,亦无不可,故已黜而终存之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