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资本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第2版)
  • 超越《资本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第2版)
  • 超越《资本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第2版)
  • 超越《资本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第2版)
  • 超越《资本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超越《资本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第2版)

190 九品

仅1件

山东青岛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加拿大]莱博维奇 著;崔秀红 译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4

杨老头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加拿大]莱博维奇 著;崔秀红 译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5866713
  • 定价 2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2页
  • 字数 270千字
  • 丛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译丛
【内容简介】
这么多年的思想形成了这本我在很久以前就打算要写的“书”,一本关于马克思未曾写的有关雇佣劳动的书。我确信,(而且我也向我的学生保证)我给出了许多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问题的答案。除了重点研究工人和理论实践之外,在这本书中还会直接涉及现在存在的斗争,或者说,这本书能带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学术上的解释而已。
本书的另一部分思想是我偶尔遐思的结果。在题为《垄断资本的理论形态》的论文中,我反过来研究马克思探讨过的资本的本质和在走向集中(垄断)时的资本竞争之间关系等问题。我尝试准确地表示出资本的竞争是如何利用资本本身的内在规律的,这正是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反复强调的问题。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人们提出的问题是:竞争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竞争也是一种实现雇佣劳动内部发展趋势的手段吗?显然,马克思否认将这两个问题相提并论,但是,为什么这两个问题是不对称的呢?我在1987年发表的题为《雇佣劳动的政治经济学》的论文中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在这篇论文中,我提出了一个马克思的“可替代的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这是本书第5章的基础(现在也是第5章)。
本书中其他一些思想形成于1973年以来的努力,显然,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甚至在这一过程中,我所期望的也仅仅就是一些资料的充实。新的问题、新的角度还在不停地涌现。这些都成为本书最为重要的观点和问题。当然,本书仍然保留了一些尚待进一步完善的观点。让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想法无疑是正确的。
【作者简介】
迈克尔·A·莱博维奇,系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的名誉教授,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比较经济体制。《超越》——马克思的工人阶段政治经济学是莱博维奇教授最为知名的著作,该书获得了德意志纪念奖(DeutscherMemorialPrize),并被评为2004年马克思主义研究英语区最佳著作。除了在马克思经济学和危机理论颇有建树的研究之外,莱博维奇教授还撰写了诸多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方面的著作。
【目录】
中文版序言
马克思主义消亡了吗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1992年)
致谢
第1章为什么研究马克思主义——资本的故事
1.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2资本主义生产领域
1.3资本主义流通领域
1.4限制和界限
第2章为什么要超越《资本论》
2.1对马克思主义的摒弃
2.2理论哪里出错了?
2.3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第3章缺失的“雇佣劳动论”
3.1《资本论》的地位
3.2需要是不变的吗?
3.3工人需要的属性和增长
3.4必需品的需要和社会需要
3.5重要的假设
第4章《资本论》的片面性
4.1《资本论》的研究方法
4.2总体的二重性
4.3不充分的资本
4.4雇佣劳动
4.5对立统一
第5章雇佣劳动的政治经济学
5.1资本主义的整体性
5.2竞争与雇佣劳动
5.3合作与分化
5.4对资本媒介的斗争
5.5雇佣劳动的政治经济学
第6章工资
6.1必需品的标准不变,劳动生产率不变
6.2必需品的标准不变,劳动生产率可变
……
第7章片面的马克思主义
第8章雇佣劳动的片面性
第9章超越资本
第10章从政治经济学到阶级斗争
第11章从资本到结合总体工人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术语索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