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寿:文化名人的学术人生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46.64
5.3折
¥
8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编沈祖炜主编
出版社中西书局有限公司
ISBN9787547515372
出版时间2019-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页数398页
字数364千字
定价88元
货号SC:9787547515372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6月,建馆至今,组织馆员撰写“亲历、亲闻、亲见”史料3000余篇约2000万字,结集出版《史料选编》5辑、《上海地方史史料》6辑、《馆员传略》7辑,编撰出版《上海旧政权建置志》《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上海卷》等。沈祖炜,浙江慈溪人。曾任上海市经济史学学会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编推荐:
★ 讲述学术名人的人生经历和突出成就
★ 生动描绘传主的学术亮点和高度
★ 激发催人前行的正能量
精彩内容: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成立于1953年,作为一个荣誉性、统战性的文化单位,历来汇聚着许多名士耆宿,其中有一批学富五车的学问家,在学术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为了追寻他们的学术活动轨迹,让更多的后人,特别是青年学子从中受到教益,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组织采写了三十多位馆员的学术生涯中的动人故事,汇编成这本《仁者寿:文化名人的学术人生》,以飨读者。
大凡做学术研究,即做学问,其宗旨不外乎求知。而求知却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之不多到满腹经纶、学贯中西的不断探索的过程。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说的就是求知过程的艰辛。《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书介绍的各位馆员正是这样的学问家。他们如孔子所言,是把做学问当作自己终生爱好的一批智者,所以他们孜孜矻矻,笔耕不辍而从不言苦,相反,还从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
老一辈馆员中的学问家秉承中华传统文脉,打下了相当厚实的学术功底,为当代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大多经历“”等运动的折腾与磨难,他们自知“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往往劫后余生却加倍努力,许多学术成果形成于“”之后改革开放的盛世年代。从事学术研究的馆员每人都有不少做学问的心得。概括而言,不外乎以下五点:
一、做学术研究,贵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做老实人,做老实事,体现在学术研究上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务实态度。我相信,学术研究要有科学精神,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气,所以馆员中的学问家无不如此较真。
二、做学术研究,应当谦虚谨慎,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妄自尊大者,必然自以为是,故而错失对于真理的把握。学问越大,越要泰而不骄。所谓“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岂不就是对这些学问家的优选写照吗?
三、做学术研究,要有良知,得光明磊落。从本书介绍的那些学问家来看,他们都鄙夷违背学者良心的胡言乱语之作。所以,要使文章拿得出手,必须先
...
内容简介:
上海市文史研究馆继《仁者寿:文化名人的长寿人生》《仁者寿:文化名人的艺术人生》之后,推出“世纪人生系列丛书”之三的《仁者寿:文化名人的学术人生》一书。该书图文并茂,收录文化名人传记31篇,约30万字,配有传主的生活照、工作照或具有史料价值、饱含岁月沧桑的老照片等约300幅。本书所收的学术名人的人生经历和突出成就,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如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者张人凤,中国戏剧学研究者叶长海,教育家、哲学家蒋维乔,历史学家熊月之等。
摘要:
蒋维乔:在“入世”与“出世”之间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笔者在与邻居、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沈北宗先生的交往中,了解到他30年代在上海光华大学就读时,曾师从同乡“常州二先生”――蒋维乔、吕思勉。从此,笔者开始对蒋维乔其人其事发生兴趣,留意搜集他的有关资料。最近,为了撰写本文,笔者又数次去上海图书馆近代图书库、古籍部阅看蒋维乔《鹪居日记》(稿本)、《因是斋日记》(稿本)、《竹翁自订年谱》(稿本)、《因是斋文存》(稿本)等资料――这也是一种采访吧。
蒋维乔活了八十六年,他的人生追求是什么?在1941年诚明文学院毕业生茶话会上,他说了自己人生“三事”:“终身与学问为伴侣”“服务社会,忠于所事”“修养身心”。
在《青年之人生观》中,他说人生有“世间”和“出世间”两种目的,“一面在世间做事,一面更要有超出世间的精神,方不为世间名利情欲所束缚;凡办一事,就能悉听良心的主张了”。可以说,蒋维乔在漫漫的人生之旅中,是在“人世”与“出世”之间实现他的人生追求的。
蒋维乔同治十二年正月初二(1873年1月30日)生于江苏武进县(今常州市)。《庄子?天运》:“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主故常,意谓不拘于老的一套。蒋青少年时,因主张“不主故常,而唯其是从之”而自号因是子。
蒋维乔七岁人私塾,聪敏好学,一开始读《鉴略》,上口就能朗诵。十三岁时,父亲为其买了一部《康熙字典》,他如获至宝,将以往读过的书中稍有疑问的地方,都一一去查字典。一年后,不但以前读别音的字都得到了矫正,就是某一个字读什么音,应作什么解释,他都能随口解释,极为娴熟。
蒋维乔一生学问的基础,是在十六岁后的自学中奠定的。他结识了一个同学,看到其家藏书极为丰富,就借了《纲鉴易知录》和《曾文正公全书》等,回家逐日细读起来。曾国藩所说的“以段、王、江、戴之训诂,做班、杨、左、郭之文章”的话,当时对蒋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他第一次知道世间有所谓义理、考据、词章的学问,于是决意从事小学、词章的研究,开始圈点段注《说文解字》和阅读《文选集评》。他二十岁中秀才。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起,先后人江阴南菁书院和常州致用精舍继续深造,弃八股文,研究“西学”。1898年6月,江苏学政瞿鸿?颁行了数道经济特科题至各县。蒋选择其中《沿海舆地形势考》一题,费一月之力,撰成一篇十万余字的文章,并向友人借了收小放大绘画器,用西法摹绘成附图三十余幅。揭榜后名列第三,瞿鸿?批说:“西法绘图,出于士林之手,乃海内外所罕见也。”
...
目录:
序
蒋维乔:在“入世”与“出世”之间
江庸:法学先驱 民族脊梁
高振霄:历史长廊里的独行者
颜福庆:为千万人提供“托命之场”
金兆梓:磨难显操尚,学界一脉存
周予同:整理国故运动中的周予同
陶菊隐:笔墨为伴 身后留名
范祥雍:钩沉弘扬先哲,校典嘉惠后学
马定祥:一代钱币大师
刘衍文:文坛宿儒,人间半仙
郑炳中:文学的理想与遗憾
姚昆田:遣兴乐志,恒袖一卷
陈绛:无欲则刚,有容乃大
严隽鸿:济世初衷成隽永 一生无悔奉鸿业
汪庆正:一代文博大家
曹圣洁:接受爱、传递爱的使者
刘耋龄:曲径通幽 渐入佳境
阮仪三:用一生守护中国人的“乡愁”
邹逸麟:大时代转变下的学术与人生
林丙义:秉笔直书传信史
赵鑫珊:站在外国人肩膀上做学问的哲学家
姜义华:攀登峻岭有荆棘
张人凤:不息的传承
严世芸:活跃在中医教育界的改革先锋
周振鹤:逍遥游无涯
郭志坤:学术内化为人格
石印玉:医有传且不囿,道历久而弥新
孙逊:求索不倦拓新局
叶长海:沉潜于艺术的学者
赵昌平:生命有期,学术无限
熊月之:读史经世谱春秋
编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