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传统:王蒙赵士林对谈录(精)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79.98
6.2折
¥
129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王蒙 赵士林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207254
出版时间2018-0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26页
定价129元
货号SC:9787010207254
上书时间2024-12-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
现在居住在北京,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曾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衔。作品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2017年12月,王蒙《奇葩奇葩处处哀》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王蒙先生与赵士林教授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对谈录。全书以中国文化的主脉——儒道佛三学及其影响下的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宗教意识、文化性格为对谈的核心内容,从历史、现实及与西方文化的比较视角对其进行了鸟瞰式同时又深入的争辩、理解和分析。? 对谈的重心不在于对儒释道三教思想做严谨而又细致的全面介绍,而是直入堂奥,针对其主要精神、主要智慧做深入而又别开生面的阐发。对谈的目的也不在于对以儒释道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做批判性的解读,而在在于接续其精神做创造性的理解。?
摘要:
赵士林:文化立国、文化治国、文化监督的概括很精当,它揭示了儒家以内圣开外王,特别强调人文精神的政治理念。
但是在我看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形态——儒学,它的政治文化诉求、它的意识形态功能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强调以“道统”制约“政统”,以儒家政治理想规范国家政治权力,讲社会责任,讲道德义务,讲批评意识,讲担当勇气,讲抗议精神。从孔子的“修文德以来之”“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从道不从君”
到董仲舒的“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朱熹的“格正君心”,王阳明的“破心中贼”,一直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的“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在历史上留下了崇高悲壮的身影。但另一方面,儒家意识形态的负面性同样在历史上留下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和“道统”抗衡“政统”相对应,“道统”配合“政统”、“道统”和“政统”同构、“道统”为“政统”提供意识形态辩解,乃至体制化儒生强化、固化专制制度的种种努力,对两千年专制帝国的所谓超稳定性,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孔子的“吾从周”、孟子的为政“不得罪于巨室”,固然是对原始宗法社会遗留的血缘亲情人道主义政治楷模的合情合理的向往,但他们的政治倾向体现出来的向后看的保守性也毋庸置疑。到了荀子,则明确地强化“政统”的权威,即所谓隆君权。荀子坚决否认上古社会的禅让,他的理由是,“天子者势位至尊”,不可能发生尧舜禅让的事情。
汉儒开始为专制帝国大规模地成系统地提供意识形态的服务。有的儒生如叔孙通为了进入体制,不惜违背儒家根本原则,用秦制为刘邦定朝仪,搞得刘邦喜出望外:“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尽管当时有很多儒生不以为然,后来朱熹也严厉批评叔孙通的朝仪,说它“只是秦人尊君卑臣之法”,但是这套朝仪还是两千年一以贯之。叔孙通更主张:“人主无过举。”皇帝永远没错儿,后来成了皇帝的金科玉律。所谓“只有臣错,没有君错”。一位大儒就这样从硬件到软件为专制皇权做了意识形态的出色服务。另一位有名大儒公孙弘除了为汉帝国帮意识形态的忙,还以其个人品性从另一个角度代表了小人儒出卖原则、虚伪无耻的丑陋面目。
《史记》评公孙弘,说他:“不肯面折廷争。习文法吏事,而又缘之以儒术。尝与公卿曰议,至上前,皆背其约以顺上旨。”
因此辕固生警告公孙弘:“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曲学以阿世,枉道以从势,正是后世体制化儒家的常规表现。汉代 第一大儒董仲舒尽管强调以德治国,坚守儒家的道义立场,但也是他确立了尊君卑臣、君权绝对的意识形态建构,这个建构是通过儒法互用来实现的。有名的三纲之说就是儒法互用的的成果。董仲舒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三纲之说原来出自法家:韩非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
尽管董仲舒的春秋决狱试图冲淡法家严刑酷法的狰狞,“任德教而不任刑”,但也是他为诛心、腹诽式审判提供了意识形态根据。诛心、腹诽在某种意义上说其实
...
目录:
前 言
说 儒
一、儒家的二重性
二、修身之学和利禄之学
三、政统吞并道统
四、儒学的意识形态性
五、孝悌是逻辑起点
六、立爱自亲始
七、道德建设的基石
八、韩非子对孝的质疑
九、孔融对父子亲情的质疑
十、二十四孝的不合情理
十一、和基督教的比较
十二、孝和忠的关系
十三、曹丕的问题
十四、何谓“父母官”
十五、是不是家国符号
十六、孝成为礼教
十七、天地之性,人为贵
十八、仁,天心也
十九、“谣言”的出现与演变
二十、绿满窗前草不除
二十一、万物静观皆自得
二十二、爱满天下
二十三、逆取之,顺守之
二十四、性善论是一种信仰
二十五、性善论的积极意义
二十六、知行合一也是信仰
二十七、两个儒家
二十八、孟子讲民主吗
二十九、孟子的造反有理
三十、评论古人不能“站着不腰痛”
三十一、孟子是绝响吗
三十二、民本、民主与“皆”
三十三、民主的复杂性
三十四、最务实的思想家
三十五、孟商悖论与改革的命运
三十六、孟子的自由贸易论
三十七、仁政王道
三十八、澄清义利之辨
三十九、关于内圣外王
四十、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四十一、《易经》到底是本什么书
四十二、善为《易》者不占
四十三、什么是“命”
四十四、六点小结
说 道
一、天机的泄露
二、《老子》是兵书吗
三、兵者不祥之器
四、治大国若烹小鲜
五、无为无不为
六、为政的高下
七、愚的推崇与对文化的质疑
八、母性文化
九、去文明化
十、老子心最毒
十一、不争之争
十二、柔弱胜刚强
十三、善有善报可靠吗
十四、一切从大处看
十五、老子的低调
十六、什么是历史
十七、读史与读经
十八、老子的知音是罗素
十九、天道无情
二十、老子和孔子的比较
二十一、从数学看“道生一”
二十二、有无相生的妙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